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实践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中.他深刻论述了报纸副刊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读者至上的副刊编辑观;追求文学超脱性,旨在建立高雅文学园地的编辑理想;坚持只认作品不认人,作品能修不退的人本编辑态度;他要求编者谨守职业的尊严,对副刊版面编排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2.
喻频莲 《编辑之友》2011,(12):93-95
我国报纸副刊编辑思想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自诞生100多年来,我国报纸副刊编辑思想异彩纷呈,流变多姿。虽然历时久远,纷繁乱象,但副刊编辑的"把关"标准,却是有脉可循,呈现出一定的历史规律性。探究其编辑思想的发展动因,总结历史经验,可以获得对当下副刊编辑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虽然可能有失偏颇,但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本文试析副刊自身固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来论证副刊对报纸策划的影响、对编辑的要求等,这对现代副刊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份报刊的编辑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岗位共同参与,其中,文艺副刊和正刊承担着同样的舆论导向责任,对报刊受众开发和维护负责。经济的"水涨"带来了多艘"船高",报纸文艺副刊的内容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逐渐改变其传统的文学为主体,使其朝着专业化、杂志化前进。报刊围绕文艺内容开展,借助杂志化编辑手段来完成报纸文艺副刊总体的改变,从而确保新时代下人们的阅读需求受到满足,最终提高报纸销量。基于此,笔者展开本次研究,简单概述了报纸文艺副刊编辑的一些技巧和意识。  相似文献   

5.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5个方面,就报纸副刊编辑如何做到"眼力""手力"兼备,办出一份具有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文化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的报纸副刊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人的眼里,做报纸副刊编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需将别人的成品拿来,用红笔在上面圈圈删删,就大功告成了.然而,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做一名合格的报纸副刊编辑,绝非易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报纸副刊编辑,很多人成了大家、名家.<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的副刊在全国具有难以替代的影响力.这些报纸的副刊,对正刊来说,所起的已不是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独放异彩.一张报纸的副刊能办到这种程度,当然是编辑的功劳.只有高素质的编辑,才能办出让读者喜爱的副刊.  相似文献   

7.
正"一张报纸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份副刊则能体现一张报纸的文化底蕴。"现如今,在信息多元、阅读快餐化的情形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留住读者,笔者在编辑工作中,苦苦思索着"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读者"这个问题,通过学习、借鉴、思考后,于是,行动起来,在新闻"立报"的身后,探寻副刊"留客"的路径。新闻性——充满时代声音副刊,是相对于报纸"正刊"而言,它是正刊的延伸和深化。好的引人入胜的副刊是对以新闻为主的报纸的重要补充,同样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副刊不能因为是文学副刊,就忽视它的新闻性,社会生活千变万化,报纸不能也不应该远离生活,文学离不开生活,如果  相似文献   

8.
在前不久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委托解放军报举办的首都报纸副刊编辑新春联谊会上,中国记协副主席、解放军报社社长张世刚同志在致辞中说:“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化品位。”这段话既是对报纸副刊作用的恰当定位,也是对副刊编辑责任的进一步明确。联谊会召开之前,恰逢军报“长征”副刊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报纸文学副刊与杂志文学、网上文学相比,有自身的面貌与品性,所谓"报纸文学""副刊味儿",皆从这种品性中来。为达到此种品性,编辑副刊是有一般规律可循的。首先,在作者队伍的建设上,编辑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当地作者与外地作者的关系;二是专家学者与作家文人的关系;三是大家名家与新人新秀的关系;四是城市作者与县乡作者的关系。本地作者是立足之本,报纸所在地的作者群是副刊  相似文献   

10.
左元 《新闻世界》2014,(9):8-10
报纸副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各种需要,撰写并呈现在副刊版面上的各类说明性文字,包括编者按、编后、征稿启事、读者来信回复等"编辑启事",有它们独特的意义。副刊编辑应该重视编辑启事,增加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从而增大报纸魅力。  相似文献   

11.
梁丰 《军事记者》2010,(6):27-28
报纸副刊策划,是指副刊编辑对版面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的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一份报纸的副刊,能不能成为报纸的品牌,能不能让读者产生持久的兴趣,做到“耐看”、“留客”,与副刊编辑的策划能力是分不开的。副刊的策划,应把握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谢庆立 《青年记者》2008,(10):94-95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由基本定型发展到成熟阶段。城市报业的竞争、市民文化的需求、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特定时代文化启蒙的需要,促使编辑主体不断探索编辑规范,初步形成了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按这一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脉络,本文把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此进行梳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大亨默多克曾放言说,报纸带来的滚滚利润就像"流满金子的河流"。此话刚说完没几年,面临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他又再表示,有时候河水也会枯竭。随着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崛起和传媒环境的快速变化,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中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传统纸媒的副刊和副刊编辑如何转型?这是摆在每个副刊编辑面前一道实实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副刊编辑需建立"消除侥幸、熟悉技术、揣摩规律、构建平台、内容至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扬 《军事记者》2003,(7):51-51
专版是在报纸编辑实践中常说的一个术语,也是用得比较流行的一种报纸编辑形式。但在报纸编辑理论的书籍中,对报纸的副刊有专门的论述,而对专版鲜有提及。从报纸编辑的实践来看,专版是介于副刊与新闻版之间的一种编辑形式。如果要给专版下定义的话,专版应是专门报道某一方面内容的版面。比如说,地方的一些报纸辟有房产、汽车、金融、股票、体育、法制、电脑、教育、人才等专版,而军事类的报纸则开辟了一些有自身特色的专版,如军事科技、政工、后勤、院校、军营文化等等专版。专版与副刊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副刊一般不刊载动态性的消息…  相似文献   

15.
谢庆立 《青年记者》2008,(15):94-95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由基本定型发展到成熟阶段.城市报业的竞争、市民文化的需求,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特定时代文化启蒙的需要,促使编辑主体不断探索编辑规范,初步形成了早期报纸副刊①的编辑思想.按这一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脉络,本文把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此进行梳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报纸文艺副刊发展的实践表明,在每一种文艺副刊的周围,都有一个特定的作家群,或者说文人圈子。文艺副刊的特约用稿规则、副刊编辑的人事关系、副刊的趣味和副刊分布的地域,对形成报纸文艺副刊的文人圈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报业的发展,报纸的副刊也不断发生变化,一张报纸办得好坏,副刊是否出色,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而报纸副刊是否出色,又与副刊编辑的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有关。下面笔者从现代副刊的角色来谈谈副刊编辑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冯并先生在其专著<中国文艺副刊史)关于副刊的本体,认为"副--佐于报纸,副而成其为刊--有相对独立的编辑形态".此其一.其二,副刊有整体上的文化或文艺的色彩.由是观照,报纸副刊的传统正在淡出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报业,所谓淡出,说的是传统的副刊精神正在丢失.现在的报纸副刊,细读下来,总感到时尚有余、文化不足,消费有余、精神匮乏.报纸副刊传统的淡出是基于对传统副刊的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19.
周俊芳 《编辑之友》2013,(7):52-53,63
副刊是现代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和培养固定读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与普及,报纸副刊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巨大冲击。网络时代报纸副刊的创新之路,首先是要改变副刊定位,其次是版面设定不能为文学而文学,第三是编辑策划丰富多彩的副刊内容,第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副刊资讯。同时,要努力挖掘"草根文学",使其成为副刊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张爱珍 《青年记者》2016,(27):47-47
精彩的版面,总会渗透一种意蕴和审美,这不仅是编辑记者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一个副刊、一张报纸的整体格调的体现。文学性是报纸副刊的精髓所在。一份报纸,若缺少了副刊锦上添花,便有可能失去特定的读者群;一个副刊版面,若墨守成规、寡淡无味,便失去了生命力。副刊要发展,更要超越,定位尤为重要。当下已是网络时代,在澎湃的新媒体浪潮冲击下,如何精准定位办好报纸副刊,值得报纸副刊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