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美国新闻界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丑闻.4月13日,最有权威性的帕利策奖金委员会宣布将1981年度的新闻特写奖金授于《华盛顿邮报》女记者珍妮特·库克.但事隔两天,《华盛顿邮报》却不得不通知帕利策奖金委员会放弃这项奖金,而且在第一版刊登了道歉的社论和关于退奖的原委.事情原来是这样的,1980年9月28日,《华盛顿邮报》在第一版用大字标题发表了库克题为《吉米的遭遇》的特写,报道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历届的总统中,哈里·杜鲁门是同新闻界的关系比较紧张的一个。从就任初期开始,他对新闻界就充满了敌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敌意越发浓厚。在写给亲人的一封私人信件中,他写道:“在我看来,白宫的每一位主人都被所谓的自由报界折磨过。他们被丑化、被歪曲,甚至遭人诽谤,而他们却不得不接受这一切。”杜鲁门很少掩饰他对记者的职业及对他们本人的蔑视。但到了晚年,情况就好多了。据一则资料记载,在他83岁那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阿尔登·惠特曼从大老远来到密苏里州独立城,准备访问杜鲁门。正当他考虑着怎么把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3.
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本人与《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对这篇报道的采写经历本人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4.
丁泽 《青年记者》2001,(1):45-47
在美国,一提到记者,很多美国人马上想到的是电视里的记者形象。这不仅是因为电视新闻在美国影响巨大,而且是因为一批电视记者的工资数额也是像电影、电视明星一样的巨大,并往往成为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这样的记者也确实是明星,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当电视记者的确不是好玩的。人们的目光被年薪几百万美元的明星夺去,往往也就容易忘了明星像中彩票的人一样是珍稀动物。在美国,记者的社会地位可算不低,自称记者一般不必脸红心跳。但  相似文献   

5.
为美国福克斯新闻电视台工作的一名美国记者和一名新西兰摄影师在加沙被枪手绑架。为这两名记者开车的巴勒斯坦司机对安全官员说,他们的车8月14日晚上在加沙城内被枪手拦住,两名记者被绑架到另一辆车上。哈马斯政府谴责了这起绑架事件,并开始追查记者的下落。在过去两年里,有数名外国人在加沙被绑,最后都获释。目前巴勒斯坦警方正在寻找被绑的两名记者。BBC在加沙的记者说,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通常把绑架外国人当作和政府谈判的筹码。一般被绑者会很快得到安全释放。两名外国记者在加沙被枪手绑架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7,(7)
记者“挂牌”采访好文/湖北·吕道宁据报载,辽宁省抚顺市广播电视局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下属的广播电视记者外出采访一律佩戴统一印制的记者胸卡,“挂牌上岗”。胸卡上有记者本人的照片、姓名、供职部门,使被采访单位一目了然。笔者认为,这一新举措对抓好行风建...  相似文献   

7.
限定信息源的采访,是记者不时会遇到的“瓶颈”问题。笔者5月份采访珠峰奥运圣火传递,就再遇这一问题。经过努力,笔者突破“瓶颈”,获得大量“幕后猛料”。说来有趣.在记者本人无法突破安保封锁到达第一现场且电话被监控的情况下,网络联系竟起到了直接接近新闻源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张鸥 《传媒观察》2005,(2):43-44
1963年11月22日下午,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遇刺。不到10分钟,CBS电视网即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以突发新闻的方式抢发了这一消息,电视上一位头发些许凌乱的记者以微微颤抖的声音告诉美国观众,总统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位时年31岁的记者一口气进行了17分钟的现场报道,虽然不免神色慌张,他却把达拉斯恐怖而混乱的现场交代得有条不紊。其实,最早向世界报道这一重磅消息的并不是CBS,而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两家通讯社之一的合众国际社。但绝大多数美国观众被这一现场报道深深震撼了,那位叫做丹·拉瑟的记者后来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记者型主持人。电视记…  相似文献   

9.
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勇敢+技术敏感+速度文字+摄影这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高粮对我谈当一名好记者的标准时列出的公式。其实,高粮同志本人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记者。高粮1921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易县。1936年在河  相似文献   

10.
博览     
记者,危险的职业据国际新闻编辑者协会和美国自由联盟发表的年度报告说,新闻自由仍然是西方世界的大问题。由于新闻记者被杀害、逮捕和驱逐出境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一职业仍然是危险的。美国自由联盟的报告说,从一九八六年初到年底,西方记者被杀害的人数较前年减少,但被逮捕的人数却创造了新纪录。全年被杀害的新闻记者共二十人之多,而前年是三十一人。一九八五年仅在菲律宾就有十六名新闻记者死于非命,去年是两人。  相似文献   

11.
1981年10月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在阅兵式上被暴徒枪杀。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发生前后仅历时46秒钟。当时美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在暴徒的枪口下,几乎把事件全过程都拍了下来,被人们誉为“对着枪口按快门”的记者。当时是最轰动的摄影报道,之后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名记者有此创举,其思想动机是什么,我知之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记者讲竞争,这名记者冒死抓新闻,竞争心理想必是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博览     
记者,危险的职业据国际新闻编辑者协会和美国自由联盟发表的年度报告说,新闻自由仍然是西方世界的大问题。由于新闻记者被杀害、逮捕和驱逐出境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一职业仍然是危险的。美国自由联盟的报告说,从一九八六年初到年底,西方记者被杀害的人数较前年减少,但被逮捕的人数却创造了新纪录。全年被杀害的新闻记者共二十人之多,而前年是三十一人。一九八五年仅在菲律宾就有十六名新闻记者死于非命,去年是两人。一九八六年期间,墨西哥的新闻记者处境不妙,有四人死亡,十三人被绑架或失踪。尽管在一九八六年西方新闻记者遇害人数  相似文献   

13.
对于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驻外记者这一职业确实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它被看作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浪漫的差事。在他们的眼里,驻外记者大都身着军用胶布夹衫,腰挎手枪,周游世界,大出风头,过着极其浪漫.刺激的生活。为了能亲身体验一番,一些美国青年加倍努力,想方设法挤进这一诱人的宫殿。《费城问询报》的大卫·左契诺便是其中的一名佼佼者。左契诺在上高中的第一年便立志成为一名驻外记者。他喜爱旅游,喜欢冒险,更渴望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14.
据《沈阳日报》七月五日报道:西方世界产生了「记者危机」,新闻记者被杀害、逮捕事件时有发生。新闻自由仍然是西方世界的大问题。新闻记者被杀害、逮捕和驱逐出境等事件时有发生,由于这一职业仍然危险。美国自由联盟的报告说,从一九八六年初到年底,西方记者被杀害的人数较前年减少,但被逮捕的人数却创造了新纪录。全年被杀害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晚报记者,总希望自己能抓到重大典型新闻或突发性新闻,因为这类新闻能引起社会关注,一炮打响,容易成名,而且这类新闻获奖机会多,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记者所孜孜以求的。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类重大题材的新闻不可能经常被你所碰到,可能你想去写时,人家早已捷足先登了。所以,善于抓别人想不到的新闻,是每个记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在这方面,本人有过许多切身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6.
炮火纷飞的美伊战争之外,还有一场看不见炮火的战争在激烈进行,这便是“新闻战”。同真刀真枪的战争要付代价一样,“新闻战”也在付出代价。代价之一,便是美国大牌记者彼得·阿内特的被炒鱿鱼。阿内特是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曾在越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做过卓越的新闻报道工作,并曾获普利策奖。就是这位大牌记者,在此次美伊战争中,因为实话实说,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国家地理杂志》同时宣布“解除合约”。被“修理”的不止一个彼得·阿内特。随美军采访的美国记者菲尔·斯麦克被美军赶出了伊拉克,原因是他的战地报道太具体,“危害了…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一届三次会议结束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会上遇到一个非常"不友好的问题"--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有美国官员、分析家以及媒体认为,在去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傲慢,温家宝总理您本人甚至拒绝参加一个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若干国家元首或首脑参加的重要会议,这令与会各方感到失望和吃惊,您对此作何回应?您如何看待哥本哈根进程?"(参见中国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18.
夏德元:不久前因为话题讨论的需要,本人以“全媒体记者”为关键词上网搜索,最先映入眼帘的,竞是由权威媒体发布的几篇近乎八卦的新闻:诸如《“全媒体记者”某某某被批捕》、《“全媒体记者”落网警示录》等醒目报道,,我的第一感觉是,作为对全媒体时代全方位全时段全媒体传播需要的回应,“全媒体记者”有被污名化的危险这.也许正是处在信息传播大变局和社会转型焦虑中的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的真实境遇吧!不知两位教授怎么看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去年春天,一部叙述前美国报业大王伦道夫·赫斯特的女儿及继承人帕蒂·赫斯的自传影片,在全美各地上演,并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引起极大注意。帕蒂还与扮演她本人的美国著名影星娜塔莎·查里森一起在电影节上举行记者招待会。这位十多年前轰动美国的新闻人物,又一次在美国新闻界激起巨浪。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一届三次会议结束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会上遇到一个非常“不友好的问题”——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有美国官员、分析家以及媒体认为,在去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傲慢,温家宝总理您本人甚至拒绝参加一个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若干国家元首或首脑参加的重要会议,这令与会各方感到失望和吃惊,您对此作何回应?您如何看待哥本哈根进程?”(参见中国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