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网络媒介发生了“空间转移”和“信息转移”的转向与变化,媒介和信息的变化使得大数据背景下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等经典命题发生了重构。传统涵化理论是单向的、线性的,认为受众在媒介长期影响下形成社会认知模式和社会行为方式。大数据背景下,受众的行为、个性、爱好都受到搜索引擎和企业的追踪,推送式的信息成为网民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媒介根据受众的个体认知模式制造个性定制信息,受众涵化了媒介内容和媒介传播的方式;而媒介推送的信息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受众的原有认知模式,媒介又涵化着受众;整个互动过程中,受众受到原有自我认知模式的不断涵化。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是web3.0时代的下一代互联网媒介环境,将引发新一轮互联网模式创新、媒介技术偏向及文明形态变革。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人文主义观察视角,考量元宇宙对人的影响,对元宇宙的建构具有指导意义。在元宇宙的“虚拟现实”中,算法秩序与社会秩序、NFT作品与实物作品、机器意识与人脑意识、数字文明与人类文明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本文结合媒介四定律模型推演,认为元宇宙将形塑更多链接的媒介化社会,并推进人与技术的关系走向深度融合。顺应人机伴生的发展趋势,元宇宙的生态位建构应避免工具理性的膨胀。在精神层面,需以人文价值为引导,填补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沟壑;在现实层面,鼓励人机互联共创效能,同时还要防范集体意识的沉降。  相似文献   

3.
目前,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传播环境发生着剧烈变迁.传统广告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身上带有不可消除的“原罪”,在信息环境下,传统广告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连接”是互联网的基本要义,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分水岭,它将物的网络推进到人与人之间的网络,社交广告是基于社交网络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与传统广告具有本质的区别.社交广告应在认知层面、关系层面和传播层面建构其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媒介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人自身的数字化使之无缝嵌入互联网内部,人本身成为媒介的一个节点,逆转成为媒介的延伸.以“用户”为基础的开放、多向、即时互动的新型传播模式初步确立.传统大众传播模式以及传统的媒体产业营销模式受到致命的冲击和颠覆,而新型数字媒体产业的运营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文章认为提高以用户情感参与及脑力贡献为核心的用户忠诚度,是数字媒体产业运营成功的关键,“游戏化”设计对于解决数字媒体产业的用户忠诚度问题,有着特有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网络聊天的主体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林 《现代传播》2001,(5):117-122
本文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语言符号、媒介、主体性;二,互联网主体的全新建构--主体的主动媒介化(网络化);三,互联网话语形态分析;四,半机械人与机器唇齿相依的人.  相似文献   

6.
麦克卢汉说过:“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从技术的角度看,是“媒介形态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是所有媒介同时发展,共同演进,共同生存的过程;从受众角度看,则是新闻受众的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中不断再分配的过程。“今天,人们习惯性地将多种媒介形式进行混合杂交,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人类同步进行多种媒介输入的能力似乎一代比一代都有扩大。”综合二者,从新闻业务上看,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就是新媒介和传统媒介不断互动,根据受众认知模式和感知偏好的变化,围绕核心产品新闻,不断创新报道模式的过程。在我们目前的四种新闻媒介形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中,报纸是最早出现、历史最悠久的媒介形式,所以,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基本上又可以说是报纸的报道模式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引入而不断创新的过程。一、30年代,报纸以综合性新闻和专栏应对广播冲击在广播还没有出现以前,报纸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惟一的新闻媒体的霸主地位,并在定义一个独立的新闻出版业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新闻文体上,则经历了两次改革。一次是18世纪中期,新闻文...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进入一个媒介密集、全球连接的深度媒介化时代,大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自我呈现”的媒介现象变得日益流行。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自我呈现”研究以社会互动为主,鲜少有人将其与媒介仪式关联起来。文章首先以社交媒体平台上普遍存在的“自我呈现”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媒介化仪式的范畴,旨在以更宽广的视角思考媒介化过程对大众“自我呈现”的建构意义,以及它是如何与政治经济权力关联的;其次,从技术供给、媒介逻辑、媒介化社交三个层面引出“自我呈现”的仪式生成;最后,从批判的视角探讨社交媒体平台如何在最为稀松平常的“自我呈现”过程中以更隐蔽的方式完成数据监控及隐性剥削。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交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核心概念之一就是“个人媒介”,它摒弃了传统“网络一人”的信息交流模式,依照“人一人”的对话框架,以用户为传播中心,使网民从被动的消费者变为主动的创造者,将个人化、分散化的个人媒介连接成一个交互化的、社会化的网络,因此网络社交的本质特征就在于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和互动共享.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22,(4)
媒介研究对新媒介及技术发展早期阶段的关注,导致媒介在生命周期其他阶段与社会文化的复杂互动被忽略。文章运用实物分析及参与观察法,探讨传真机这一类型的旧技术,何以作为有效的交流体裁嵌入新的媒介结构:再中介化中的去中介化机制,使其承载了“先进技术”的想象,体现了媒介透明性的文化理想和“在场”的深层渴望。再制度化过程中,直感性较低的“旧媒介”成为一种弹性沟通机制,维系并建构了科层制的组织空间与社会关系。媒介的潜力取决于人们如何协调表达、参与结构和身份建构,其“新”与“旧”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在与其他媒介以及与人的动态关系中不断地被协商。再中介化不仅是媒介之间互动的技术过程,还包含宏观的社会物质文化网络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着ChatGPT的普适性渗透,人与智能机器(技术)的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以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为叙述焦点,探讨人机关系的变革逻辑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方法】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现象诠释等方法,深度解析ChatGPT的主要特征及其触发的变革逻辑问题。【结果】作为人工智能的“类人化”升级版,ChatGPT引发了人机关系变革,主要经由协作逻辑、互动逻辑、会话逻辑、融合逻辑的嬗变过程进行体现,其中,协作逻辑经历了从“智能辅助”到“全能代理”的变化、互动逻辑从“单项控制”走向“平等对话”、会话逻辑从“机器语言”转向“情感话语”、共生逻辑从“人机融合”迈向“互为延伸”。【结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力渗透下,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已超越了单纯的“使用关系”框架,而是在高度嵌入与深度黏合中被重构,以此形塑出人类的媒介化交往想象。  相似文献   

11.
<正>在移动性与社交化技术的强力渗透下,经由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而形塑的社交媒介实践已然成为“Z世代”青年群体日常生活的景观模式。“Z世代”主要是指出生于1995—2005年间的一群人,其深受互联技术的深度卷入,长期浸润于互联网化的社交媒介之中,也被称为“互联网世代”或“数媒土著”。  相似文献   

12.
彭波 《网络传播》2020,(1):84-88
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在前几年被业界提及并流行起来,甚至一度成为现象级热词。认识互联网“下半场”,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于政府、产业和个人都有意义。何谓“上半场”中国互联网“上半场”被称作信息科技时代,其主要特征就是通过实现各种连接完成信息科技的发展。从最初的门户网站时代实现人与信息的连接,到BBS、即时通信实现人与人的连接,再到电商、O2O实现人与商品和服务的连接。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赋予了电视新的传播方式和互动模式,弹幕、扫码、摇一摇、互动APP……电视媒体的诸多创新举措彰显了其构建电视社交生态的努力. 发展脉络 “互动带来的信息共享、群体认同、文化整合和整体利益最大化,是媒介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别.”①电电视社交互动经历了从传统媒体时代的有限互动、互联网时代的延时互动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实时互动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桂仁 《声屏世界》2014,(6):33-33
互联网从起源发展至今.凭借其强大的信息传播优势和多方面的巨大潜力成为了一个连接全球的电脑终端系统,确立了其“第四媒介”的地位。与之相伴的是其它新兴媒介的诞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手机媒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正是由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还是“合作”。这是一个复杂又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时代,参与式媒介文化释放了信息传播过程中自我的能量,它以开放与互动的模式改造了受众.对媒介素养教育而言,实时参与式媒介文化消解了受众的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1)实时的交互性消解了延时的独立性;(2)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消解了“传—受”模式下的主体间性;(3)信息的过度分享消解了个人空间的私密性.基于此,受众批判素养的重构需要培养受众的实时思考能力,建构以自我为中心的新主体间性,以及培养受众的个人隐私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蓉 《声屏世界》2003,(5):38-39
当今,互联网已经从小范围的局域连接发展到了全球性的网络覆盖,在传播领域掀起一场“网络革命”。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接受讯息的方式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报纸等传统媒介也在与网络的信息互动传播中,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应对办法,主动地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与互联网全面对接。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经营管理时代,网站与受众的互动直接关系着网站的发展。但是经营者往往只关注与受众的情感互动,旨在加强与受众的密切关系而忽略了只要受众与互联网连接互动行为就已经发生的"非情感互动"。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与网站之间的数据互动对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站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9.
薛可  陈晞  梁海 《当代传播》2011,(6):67-70
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早在数十年前就对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作出了预言.互联网,尤其是web2.0时代的互联网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它与前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人际传播形式之间有何异同?本文从麦克卢汉、梅罗维茨等人的媒介技术思想出发,首次以茶馆和微博为一对范本,在对二者的信息传播模式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微博传...  相似文献   

20.
《新闻窗》2009,(4):60-60
地域形象建构与传播属于政府大型公关活动,主体是政府。在当前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西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下,地域形象作为一种地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软实力,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地域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过程中,媒介是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是政府建构与传播地域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展示地域形象的重要平台。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站,因其迅捷、互动及跨地域性,在地域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贵州省门户网站的《金黔在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