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传播对实现法律互动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法律互动角度出发,分析了法律传播在实现社会法律互动进程中的意义,并具体阐释了大众传媒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层面中对实现法律互动、建立良好的法律秩序所起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陈辛  王典雅 《大观周刊》2012,(15):110-110
法治国家的实现有赖于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积极维护法律”国家的代化过程,往往是其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过程.而一个国家的法制现代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否发达。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到特定的职业领域,任何人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调整。必备的法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对于培养有理想、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冯林静 《大观周刊》2012,(37):59-59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的国内发展环境中,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最好手段。从目前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与法律制度建设结合在一起,必须要依靠法制体系、法律程序和强有西的法律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向前。从目前的社会管理创新上来讲,重点在于法律的立法建设上,例如对待当前社会上急需解决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虚拟化社会管理、特殊人群的管理,都要将社会管理创新与法律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新闻学的研究中,法律新闻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新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社会稳定给以高度重视,使得法律新闻在报刊上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就法律新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对法律新闻的社会效能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法律新闻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充分发挥法律新闻的社会效能,从而为我国报刊长远发展提供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陈占军 《大观周刊》2011,(44):48-49
律师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其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对于纠纷的解决、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既是律师的一项权利,也是律师的一项政治任务和长久使命,是由律师的性质、地位和工作特点决定的。笔者认为,提高律师队伍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应当从律师、律协和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律师应树立“调解优先”理念,积极化解诉讼矛盾;律协应“整合律师资源、搭建律师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律师的决策质量;政府应树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理念,加大对律师法律服务的投入。笔者希望自己从律师、律协、政府这三个角度的探析,能够抛砖引玉,交流共享。  相似文献   

6.
从1979年至今,我国共制定了300多部次法律和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700多件行政法规、4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宣传法律、学习法律、懂得法律、运用法律,就成为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陈娟 《大观周刊》2012,(48):63-63
当前.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检察机关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深入化解社会矛盾,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当认真研究、正确把握、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杨胜军 《今传媒》2012,(11):29-30
作为法律类节目主持人,报道过无数的法律案件。本文通过作者曾经报道过的一起违背公序良俗、违背法律的案件,透视百姓的不懂法、不守法,说明法律类节目存在的必要性。法律类节目应该多选取和老百姓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件,宣传法律知识,使受众在听节目,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序良俗,营造一个有序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传媒观察     
新华网官方微博开通 近日,新华网官方微博在新华网和新浪微博上正式开通。新华网官方微博在运营过程中将秉持“权威、准确、及时、理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坚决杜绝虚假、低俗及损害公众和社会利益的有害信息传播.致力于24小时发布全球重大新闻.披露权威信息和重要消息.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网民关切.  相似文献   

10.
一,电视法制板块的异军突起 法制节目已无可非议地跻身于中国电视节目的主流行列。这些节目立足本地新闻资源.以现实案件为标本.以普及法律知识、倡导法制意识为宗旨.形式上深入浅出、真实客观.多方位,多层面地反映我国社会法制建设进程中的进步和变迁。可以说.如今的法制节目已融进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把他们的焦虑、义愤.失衡情绪导入法制的理性轨道.唤起大众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1.
霍正成 《大观周刊》2012,(11):36-36,35
法治社会里,法律信仰的内容决不能简单地崇尚法律的僵硬条文。在此意义上,框框主义必须被摒弃,与此同时文章主张通过提高公民素质、普法教育、加强法律文化积淀、增强法律公信力等途径以到达法律信仰社会普遍化的彼岸.  相似文献   

12.
何芬 《大观周刊》2012,(46):74-74
民间借贷这一社会现象随着现阶段我国富民政策的落实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融通社会闲散资金,弥补银行业融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不甚明确,市场失范导致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整体上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自然状态,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如何完善民间借贷法律制度问题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既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关.又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还肩负着依法对诉讼活动和执法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执法、公正司法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权是媒体人工作中最基本的权利,但是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新闻采访权所具有的权利和保护措施,新闻采访权需要从法律上加以明确的保护,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公民拥有知情权利的保障工作得以实现,并且使新闻采访在对监督政府、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责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无法生活——将美国人民从法律丛林中解放出来[美]菲利普·K·霍华德,法律出版社,2011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一个现象颇为引人注意:不断地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完善法律。人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法律的指引或依据法律进行风险预测,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律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道德约束力和法律的制约是现代各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新闻具有坚强的舆论向导能力和道德约束力;法律作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采用和承认的公民基本行为准则,其目的在于实现和达到依法治国的公平、公正。本文主要从现代新闻与法律共同对于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浅析二者的特点和互相结合及发展方向,并结合社会实际来展望未来的...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在一国之君的宝座上日理万机,主持了多项法律制定工作和大量法律实践,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法律思想:重典治国、法贵简明、礼法并重。  相似文献   

18.
徐娟 《大观周刊》2012,(41):110-110
无论从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方面来看,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西部地区也不例外。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运作模式要求一切经济应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本文以法律技术为手段,分析了当前西部地区社会的信用缺失的深层次的原因,探讨了应用法律技术构建西部地区社会信用体系的途径,从而从根本上缩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社会信用环境的差距,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丁冉 《大观周刊》2012,(50):56-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绩: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以良好的法制环境、优质的法律服务.有力的法律保护为基础。近年米,我国制订、修改、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如《公证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使我国的法律条文更趋合理,法律体系更趋健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作为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实社会中已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法律定位的不确定,隐性采访又时常徘徊在掌声和呵斥之间的尴尬境地。在依法治国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尤其是面临着现在更加开放的形势,从法律上回答有关隐性采访的合法性等一系列问题,无论对于规范新闻采访行为,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隐性采访的定义及其合法性隐性采访,顾名思义,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以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对人物或事件进行采访。隐性采访的成立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和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