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员的职责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当好新闻单位的耳目,为新闻单位撰写稿件、提供新闻线索。为党报当一名通讯员,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艰巨的。有时,听到一些通讯员讲:“工作太忙,没工夫写稿”。也有人说:“工作是硬指标,不干不行,写稿是份外事,写不写都可以”.从而把工作和写稿对立起来。我觉得工作和写稿表面看来是一对矛盾,但,实际上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我们不做工作,也就没有新闻线索,当然也就谈不上撰写稿件。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这对矛盾。我在实践中做到了:写稿促进工作,工作促进写稿。  相似文献   

2.
县报同其他报纸一样,以刊登新闻为主,因此也应讲究时效。但是,无锡县报不是日报,印刷条件也差,稿子发排的“提前量”比较大。这样,县报的新闻时效就往往受到影响。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现一条新闻线索以后,记者或通讯员火速采访,突击写稿,抓来了“活鱼”;但,等到稿子登上报纸,已经成了“死鱼”,甚至变为“鱼干”。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的读图时代,笔者通过对山东省内各家地市报的观察发现,各报有不少图片新闻线索和稿件来自基层通讯员.因此,地市报培养高新闻敏感度的摄影通讯员,让他们成为记者发现新闻的“眼睛”,对于提高报纸图片新闻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与通讯员沟通,建立信息网 莱芜日报每周共出6期报纸,每期8个版,每版至少用新闻图片2张,8个版是16张新闻图片.我们只有3名摄影记者,每天每位记者拍摄2张新闻图片也只有6张,这样还有60%的新闻图片来自于基层摄影通讯员.  相似文献   

4.
我从1982年担任如皋县广播站驻石庄地区记者后,注意抓通联工作,使全区的通讯报道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现在,全区六乡二镇都发展了通讯员,经常写稿。全区在新闻单位用稿一直名列全县第一,多次受到县广播站的表扬和奖励。回顾几年来的通联工作,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一月一表,加强联系。开始当记者时,只知道采访写稿,和乡镇通讯员联系较少,结果新闻线索掌握不多,漏掉了  相似文献   

5.
某报编辑在讲新闻写作时说:“编辑看稿看前三行,前三行不行就枪毙了。”对此,我实在难以苟同。我没有作过统计,给新闻单位写稿的人中不懂新闻五个“W”,甚至连什么叫导语也不懂的占多少比例。但是我敢肯定,这样的人为数不会很少。我们不是提倡开门办报、依靠广大读者办报吗?那么,不懂新闻基础知识的人给报纸写稿,自然也该是受欢迎的。而这样的人写稿往往不会把功夫下在“前三行”上,很可能下在叙述一件事的具体内容上。即便是科班出身或已有新闻经验的记者、通讯员,也不见得篇篇把“前三行”写得引人入胜,但  相似文献   

6.
报纸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比较传统。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经得:事先计划(特定的新闻事件)、特约提供(通讯员稿件)、热线报料(社会突发新闻)、自身策划(根据对以往新闻理解的深度报道)。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以爆炸式的速度远远不够记者写稿所用。目前报社获取新闻线索的来源更是增加国互联网、电视、电台等多个途经。  相似文献   

7.
《农民日报》特约通讯员杨汉祥在一篇稿中披露,《农民日报》考核通讯员的实绩声容包括:积极给报纸写稿,提供新闻线索,经常参与评报,帮助纠正报上差错,给报纸提批评意见和建议。而有些地方党委机关报在规定通讯员实绩考核内容中,去掉了参与评报、给报纸提批评意见和建议;增添了通讯员每年要完成该报一定发行量(且是通讯员所在地区完成订阅该党报份额以外的),和为报社联系广告创收多少的硬任务。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园地     
和通讯员朋友们在一起探讨写作时常听有人说:写稿件容易找新闻困难"笔者也有同感但是通过去年我在洛阳日报发表的一 搞感到发现新闻线索并不是很难关键是在于你是否留心去发现去挖掘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  新年伊始,《新闻与成才》更名为《军事记者》。对我这个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刚刚起步的同志来说,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因为,在我陷入写作困境时,是《新闻与成才》帮助我走出了误区;在我因找不到新闻线索而迷茫时,是《新闻与成才》引导我如何使新闻稿写得更有新意;在我因不上稿而苦恼时,是《新闻与成才》上发表我的稿件而使我重新树立信心。所以,我对《新闻与成才》很是留恋。然而,它的更名,犹如凤凰涅,是升华和飞跃。我又为它高兴,并祝愿它越办越好!  我相信《军事记者》会像《新闻与成才》一样,是我们基层广大通…  相似文献   

10.
算起来,从1966年4月发表的一块“豆腐干”开始,我的通讯员生涯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从事高校校报编辑工作也有十多个年头。从业余通讯员到专职新闻工作者,我始终拿着手中的笔,坚持为党报写稿,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眀日报》、《新闻出版报》、《新华日报》等中央、省市报纸发表各类作品近两千篇,其中不少作品还获了奖。有些通讯员讨教我的写作经验,我的体会是“写稿三十年,感受有八点”。 一是登上算报道,登不上算参考。作为一名通讯员,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写稿目的。我的做法是不过分追求见报率。稿件发出后,如能见报,说明稿件有新闻价值,有些稿件尽管没有见报,但对新闻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是文章登不上不灰心,回头在质量上找原因。文章即使未发表,也应正确对待,不要埋怨编辑  相似文献   

11.
也应包括通迅员我是云南省内十多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3个新闻单位的特约通讯员,并为其中几家报纸相继担任了30多年的通讯员工作。去年很幸运,《大理报》社给每位特约通讯员赠订了1份《中国记者》,我如获至宝啃读了几期,真是大饱眼福!高兴之余冷静地想了一想,好象《中国记者》缺了点什么?啊!原来少通讯员园地。不是《中国记者》的通讯员园地,而是全  相似文献   

12.
多写短新闻     
我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采写一些乡间短新闻。自去年四月以来,我先后在《四川民兵》、《四川农民报》、《四川工人报》等报刊,及县人民广播站发表了七十多篇稿件。还分别被《南充日报》、《四川农民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下面谈一点采写短新闻的体会。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我开始写稿时,总想写出“大部头”,有分量的长稿。于是使劲拼凑材料,拉长篇幅,因而写出的稿子主题不突出,事例不典型,费力不小,不能采用。后来,我仔细琢磨《新闻与写作》上一些作者谈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13.
我刚开始写稿时,写来写去都是周围的人和事。久而久之,便认为通讯员活动范围小.所见所闻有限,“产量”自然无法和那些“满天飞”的专业记者比。不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感到,通讯员尽管不具备记者的有利条件,但是可以借鉴专业记者的采访方法。 1987年“五·一”节,我骑车去杭州的途中,看到在一条“义务便民服务”的横幅下,一群个体户正在为附近群众修理钟表、自行车,裁剪服装。凭着新闻敏感,我想这件事可能有点新闻价  相似文献   

14.
我是从一九七零年开始为党报写稿的。十多年来,我先后向路内外各级新闻单位写稿七百多篇,被十七家报刊电台采用四百多篇,被《陕西工人报》吸收为特约通讯员,被评为《西安铁道》、《中原铁道》报优秀通讯员。回顾十多年来坚持为党报写稿,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提高认识努力写一九七一年,队党支部让我担任通讯员,为报纸、电台写稿。热情一来,我一月内就写了十五篇,却石沉大海。我没有气馁,认真找原因,终于明白了写稿不见报,主要是自己没有抓准问题,稿件质量低。从此,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白天上班生产,晚上坚持写稿。这样见报稿件就慢慢地多起来了。一九七二年,我队二班担负咸铜线庄里至梅家坪  相似文献   

15.
房静  张妍 《记者摇篮》2005,(2):62-62
凡是当过记者的人都有这种心理:每当发现一条新闻线索,总是悄悄地埋藏在心里,生怕别人知道,直到稿子发表为止。这就是新闻界一直存在的新闻线索保密问题。赞成这种行为的人认为。新闻竞争激烈,新闻线索不得不保密,否则就会被别人抢发。于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后,不但对同行保密,还不向编辑部报告,构思、采访、写稿全都自作主张。由此出现新闻调控落空、稿件质量受限、重复采访报道等诸多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新闻线索还是公开好。  相似文献   

16.
刘潇鸿 《新闻三昧》2006,(11):14-15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竞争力。《平顶山矿工报》的系列通讯《“大家庭”里故事多》获得了2005年度河南省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这对一家企业报来说,实属不易,但说来也正常,这与我们报社上上下下注重策划、注重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下面我就谈谈报社领导及采编人员着力开发、利用“大家庭”这个新闻资源的过程。一、发现新闻资源的潜质——搞好新闻报道的前提新闻报道活动的展开,始于编辑、记者对新闻线索、新闻素材的发现,而新…  相似文献   

17.
经常听到初学写作的农民通讯员有这样的议论和苦恼;“哎呀!我很想写稿,但是找不到新闻线索,不知道写什么好。”能不能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这在新闻学上叫“新闻敏感性”。初学写作的同志,特别是农村青年,由于对新闻工作不熟,虽然经常生活在基层第一线,活动在“新闻宝库”之中,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新闻敏感,缺乏鉴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就有“身在宝山不识宝”的困难。因此,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通讯员来说,必须  相似文献   

18.
《有色地质报》拥有46名通讯员和15名兼职记者,这些同志扎根基层,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坚持边工作边写稿。但是,部分同志缺乏新闻写作知识,写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企业报的中国纺织机械厂《中纺机报》自1986年12月复刊以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办报宗旨,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各项工作,有重点多角度地报道了在企业管理、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思想,发挥了企业党委的喉舌作用和行政部门的参谋作用。厂报编辑部注意加强对记者、通讯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培训。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发表后,立即组织脱产学习,从而加深了对“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认识。平时,编辑部以《新闻记者》杂志为主要教材,经常组织记者、通讯员学习新闻理论,讲解业务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闻记者》因此也成了记者、通讯员的良师益友。通过培训,广大记者、通讯员把学到的知识不断运用于实践,积极为厂报写稿和对外报道,这也增加了企业在社会上知名度。  相似文献   

20.
我厂宣教科为我们54位通讯员每人赠订了一份《新闻记者》,大家爱不释手,其中新闻与法律、新闻内幕、通讯员之窗、读者之声、新闻摄影谈、企业报园地、采编一得等栏目我都爱看。特别是看了第4期中的《这一份情》感受更深。解放日报记者陈斌同志称得上是一位出色的记者,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作为一名通讯员,不仅要为厂报、为党报党刊坚持反映情况和积极写稿,而且还要学习陈斌同志为民办事,做好事,学习他的“铁肩担道义”的崇高思想。记得有一次,厂里有位师傅向我反映我厂男子浴室(北厂)有处地方不安全,我听后马上去安全科联系反映,安全科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