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所谓美眸流盼,靓丽动人。一篇文章的美眸在标题。它直接影响着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全国人大制度好新闻集》出版后,笔者对所收文章进行了一番研究、比较,对于能起到提纲契领和画龙点睛的标题啧啧称赞。标题的制作,必须苦思冥想,刻意修饰,迎合当今人们“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的快节奏心理,诱导读者去看文章的内容。 直击要害 开门见山 这类标题多数为消息标题,必须点击到要害位置,不需要拐弯抹角,如开卷第一篇题目为《三百  相似文献   

2.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看报先看题,看书先着皮”这句话,说明标题是文章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一个简短生动的标题,就能给读者留下美好印象,就很“抓人”,将读者不由自主地引入文章内容中去。近几年,我从事业余爬格子体会最深的一点是:有了价值较高的新闻素材后,不急于动笔,而是将新闻素材在脑海中反复“过滤”,“提炼”出新鲜独特的标题,它像“磁铁”一下子就粘住读者的目光。要想制作出“抓人”的标题.必须使标题简短易读、准确生动、艺术性强。在实践中,我注意运用文学修辞方法制作标题.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一是比拟制…  相似文献   

4.
标题的噱头     
“看书看个皮,读报看个题”。不论图书报刊现在都讲究封皮和标题,把标题称之为文章的灵魂,似乎毫不过分。好标题能够使文章提神增色,读者念念不忘,坏标题呢,或许使文章平淡无奇,一读而过,或许是文不对题,哗众取宠,令人哭笑不得。偶尔读到《文学故事报》1989年第13期头版  相似文献   

5.
读者买书买杂志,往往是先看目录标题,才决定是否值得掏腰包。所以标题是读者的第一印象,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题好一半文”、“看文先看题”,可见标题在新闻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如同欣赏一幅漂亮的少女画,首先要看她的眼睛画得美不美一样,读者看新闻之前,往往先浏览标题。好的新闻标题在给人们传递信息的同时,给人愉悦和美的享受。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发行量的大小,广告经营收入的盈亏,直截与掏钱买报的读者人数相关。好标题能够给读者的眼睛以冲击作用,使其产生购买欲。  相似文献   

7.
吕丽华 《记者摇篮》2009,(11):43-43
标题就是文章的题目,是现代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新闻信息为受众所接受的必经通道,是新闻发生作用的起始点。《辞海》中对标题作了这样的解释:“标题是报刊上新闻报道和文章的题目,通常特指新闻报道的题目,标题以文章内容为命题依据,有提示报道内容、吸引并引导读者阅读理解、美化版面等作用。”因此,新闻标题应当是用最精辟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富有特色的浓缩,概括凸显。好的标题,不仅耐人寻味,引人人胜,而且可以起到一字千钧,画龙点睛的作用,寥寥数字就可使读者大致领会全篇大意。因此,制作标题需要精雕细刻,反复推敲,里面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8.
善待标题     
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题好文半,说明了标题的重要。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这只“眼睛”又非同一般,对它的要求应当是鲜活的、明亮的、有神的、传情的。读者看报,先看标题,这既是习惯,也是一个规律。特殊情况下,时间紧张,读报是浏览性的,那就看标题的功力了。新闻界老前辈徐铸成说:“一个鲜明、准确、生动的题目,会使文章生色,增强它的力量。如果题目平淡、晦涩、公式化、概念化,那就吸引不了人,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应努力做到四个基本要求,即:准确第一、一语破的、简洁明  相似文献   

9.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数字、标点、字母、外语单词等嵌入标题,如果用得好,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但有些‘嵌入’却叫人堕入‘五里雾’中。如《Pub风行台湾》(《羊城晚报》91 7 12二版),不查字典,基层读者有多少人了解‘PUB’(小酒店)的词义?词义尚且不明,标题能不叫人费  相似文献   

11.
谈谈标题     
1980年,我到哈尔滨做调查研究,书店的同志告诉我:书名和书皮关系着书的命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读者进行过长期观察,发现读者选购图书的规律是:一看题,二看皮,三看作者,四看内容。题是首先进入读者眼帘的,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读者先看题是必然的。所以,无论是编书还是办刊,都要十分重视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不仅对读者会直接发挥鼓舞作用,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范长江写过一篇通讯,题为《中国的西北角》。这个标题在当时人们  相似文献   

12.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确实,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报刊种类和篇幅的增多,人们为了提高效率,常常借助标题来选择所需要的内容。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抓住读者的心灵。在体育新闻标题中语言运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运用引用、比拟、仿拟、对比等修辞手法,有的是巧妙运用数字。本文以近年来《体坛周报》、  相似文献   

13.
标题是版面的“眼睛”.制作精当编排美观的标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当前一些报纸、期刊的版面上的标题却奇形怪状,”‘变态”’‘异化”.容易产生歧义。其表现主要是”十病”:分割肢解。把一条标题截为几节,分别排在文首、文中和结尾,使得好端端的一条标题被分割得不成样子。这种标题然法多见于社会生活类报刊和报纸副刊。据编辑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版面活泼”,可是却让读者费者鼻子劲儿了。读者先得花些时间去我全标题。我认为,生物如果被拦腰截为几节.将会失去生命,标题这样被肢解也会影响其整体美和生命力.还会降低…  相似文献   

14.
我国真正的新闻标题大约出现于清朝同治末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写道:"自同治末年,以迄光绪中叶,新闻必要者始有题目;琐屑者则各就其地冠以总名。如北京则‘上林春色’‘禁苑秋声’,武昌则‘鹤楼留韵’,广州则‘羊城夕照’"。电视新闻要抓住观众、吸引观众,首先要制作好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了迷人的大眼睛,不怕吸引不到人。本文从电视新闻标题实际产生的效果来探索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  相似文献   

15.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16.
在1986年5月12日的《新华日报》上,有一个好标题:《一个成功者的负疚》。细读内容,寻味之余,越发觉得这个标题好。好在哪儿?我想,不妨用“新”、“深”、“美”三个字来概括。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能否吸引读者,关键的第一步是看标题怎样。标题新颖独特,就能引人注目。当我蓦地瞥见这一标题时,心想:成功者理应高兴万分,怎么会“负疚”起来?反差之大,令人感到新奇!怀着疑间,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读毕,方知是赵绍龙同志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介绍淮剧  相似文献   

17.
标题莫效颦     
2月3日读石家庄一家晚报二版的一个标题———《将扫雪进行到底》 ,让笔者感觉总有点“别扭” ,这可能是“将……进行到底”这样句式的标题出现频率过多的缘故吧 ,把人实在弄“烦腻”了。不就是扫个雪吗 ,犯得着这么小题大做吗?为弄清此类标题的使用频率到底有多高 ,笔者上网随便检索了几家晚报2000年的情况 ,结果是 :《齐鲁晚报》8次 ,《钱江晚报》8次 ,《北京晚报》则多达17次。再看看这些标题的内容 ,更是五花八门 ,什么“将女足进行到底”、“将‘贺岁’进行到底”、“将‘新概念彩电’进行到底”、“将炸酱面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报读题。读者打开一张报纸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是先浏览一下所有的标题。这意味着一般读者都是通过对标题的品味来确定哪儿篇文章可读、哪几篇文章自己最感兴趣。因此,一篇新闻是否被读者所关注,在一定意义上说,标题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求知是人的本能。照片标题与说明知识性、趣味性强,能满足读者的求知欲,才能引起读音的兴趣,为读者所接受。比如《新闻知识》1985年第7期刊登的一组摄影小品,标题是《有一位青年……》。说明是:“那边走来一位引人注目的青年,他衣着情态不凡。看见两个小学生打架,他怒吼一声,将胜者轰赶,并为倒在地上的擦去眼泪,“‘不要哭,应做个坚强的男子汉,我教给你打掏心拳,下次遇到就这样干’。”小学生指着脊背议论:“他是好人还是坏蛋?”由于小品的标题与说明趣味性较强,所以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一些文学作品非常注意知识性。古典…  相似文献   

20.
简——即简洁凝炼。标题是新闻的缩影,是对最有新闻价值事实的概括。恩格斯说;“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从版面上看,标题简单才能醒目,一下抓住读者,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读者理解的角度,标题简单才能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大河报》标题的“简”可以从两方面谈:一是标题行数的“简”。《大河报》的标题模式两种:眉题+主题、主题+副题。绝少有眉、主、副、“三军”齐上阵的。笔者粗略地查了一下1999年7月-2000年2月的报纸,只发现一条,即“省会举办庆澳门回归、迎新千年大型群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