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1,(8):188
2011年5月18日,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主办的"融合与共赢:中国电视覆盖传播趋势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本次高峰论坛以"融合与共赢"为主题,紧紧把握在媒体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电视媒体及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应该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概念,不应该只局限于媒介组织和产业一维。从媒介与空间融合的角度出发,本文探究了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城市空间的生产。在位置媒体中"位置即讯息",这一特征使融合具备了新形态。位置媒体作为一种具身的空间生产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感知铭刻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混合空间"。同时,位置媒体作为空间的一种"流动力",使城市"混合空间"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流动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及数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媒体融合的趋势,在未来,我国产业格局的发展方向将受到媒体融合的决定。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传统媒体应在充分利用自身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打破影响,实现"弯道超车"。本文首先介绍了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实现弯道超车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来,学者们从技术、产业、政策、个案等不同视角对媒体融合的研究不断增多,使这个领域日渐繁荣。在以往的研究中媒体组织是主体,技术、政策、市场甚至受众本身都成为了行动的驱动要素,从而忽视了受众对媒体的实际使用以及媒体与认知体验的关联。因此,需要从现象学出发,将媒体置于人与世界的联系中,分析媒体融合在宏观发展上所带来的从"诠释"向"具身"的突破,以及微观实践上建构的更多层次的"放大-缩小"结构,为媒体融合研究提供指向人类体验与使用知觉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建立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应以特殊产业运作规律为准绳,借助"五化"即集团化、产业化、数网化、平台化与特色化,进一步厘清媒体融合的政策面、产业层、市场面的发展瓶颈、路径选择、融合机制探索等问题。1."集团化"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础。此轮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媒体产业的主要特征,产生了内容和形式上的较大变化。在媒体趋同的背景下,媒体产业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深入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媒体融合,改变新闻频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方式和编辑方式,提出新闻媒体背景下的媒体融合改革趋势,以促进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丹 《今传媒》2015,(2):117-1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体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视频网站开始摆脱以往在内容领域的角色定位,纷纷进击内容产业上游,开始了与电视媒体在内容领域的竞争。在"内容为王"的笃定信念下,视频网站与电视媒体开始各取所长,纷纷意识到融合即为发展。视频网站与电视媒体不仅在内容生产上有了融合之举,更是开拓了内容衍生设计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8.
自从媒体融合成为国家战略以后,媒体融合一直被视为传统媒体的自我救赎之路.文章对近三年来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进行分析,对未来广电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即将来可能会出现三种状况:以中央三台和一线省级台为主形成"新型主流广电媒体阵营",专业地面频道频率生存将更困难,弱势省级卫视和市、县级电视台的产业功能将会进一步弱化.  相似文献   

9.
媒体融合是推动新闻生产创新的催化剂媒体融合又称为媒介融合,国内较早引入媒体融合概念的学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蔡雯教授,她认为媒体融合"是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体终端融合的过程"。1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和跨媒体发展使得新闻信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24)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和紧迫工作。对于党报集团而言,由于拥有媒体的多样性并且发展历史、发展规划不同,融合发展的探索也呈现出不同特点。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融合发展,主要体现为"双集群"战略。这种战略适应了媒体的分层传播规律、新媒体传播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划,比较符合自身特点,到目前为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川报集团的"双集群"战略,可以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是信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信息传输的一种多元化表现模式,具体表现为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代表的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近年来"媒体融合"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领域。本文对近十年我国学术界发表的"媒体融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梳理我国"媒介融合"相关研究的历史发展,归纳我国"媒体融合"相关研究的主要区域,总结我国"媒体融合"相关研究的重要成果和主要观点,探讨我国"媒体融合"相关研究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对我国"媒体融合"现状提出自我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闻传播业正身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媒体融合式发展变革中,行业报面临着转型与转制的双重考验。在媒体融合大势中,行业报能否突破重围、走出困境,如何抓住机会、再创辉煌,是所有行业报从业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平台融合+服务提供"、"内容融合+调整产品结构"两方面探析,结合中国气象报媒体融合实践,对行业报如何开展媒体融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军 《传媒》2018,(6):68-70
"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新常态".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新旧媒体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传媒业在产业内融和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整个传媒业发展呈现新生态.笔者在媒体融合的视角下,重点剖析了传媒业新业态形成的五大动因:数据将替代货币成为市场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传媒技术创新是形成传媒业新业态的关键;舆论新生态催生传媒业新业态;传媒企业之间协同竞争的推动;政策扶持助力传媒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技术和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兴盛的时代,产生了新的词汇——融合,在自媒体的作用下,传统的媒体想要生存下去必须通过"融合共生"的外在驱动的作用融合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媒体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必须抓住"媒介融合"这一机遇,积极备战,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融合发展成为现阶段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媒介技术平台以及产业与内容等等的整体表现抑或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各自现况,均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媒体只有切实从实际情况出发,明晰"互联网+"环境下的融合发展必要性,才能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而通过实践摸索探寻出媒体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媒介融合呈现的整体特点是以技术为导向的立体化融合模式凸显,内容融合层面,"国家队"闪亮登场,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出现;业务融合层面,中央厨房成为潮流和趋势,人工智能成为技术融合标配,"传媒+延伸产业"的跨界融合模式成为大势所趋,跨界融合和整合融合成为资本融合主流.未来媒介融合需要从战略、着力点、侧重点和路径选择等方面革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是"媒体融合元年"后的第一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困局仍旧存在,广播产业在"内忧外患"下稳住了自己发展的脚步。广播通过产业链的纵深拓展和积极的融合变革,运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道路,虽有不足亦有收获,为未来广播产业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我国媒体融合进入了深度发展阶段,但其也隐含诸多问题,如何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值得每一位传媒从业人员深思.文章结合现阶段媒体融合的发展实践和具体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发现,政策引领行业深度融合、技术赋能内容创新表达、场景拓延媒体应用范畴、产业瞄准新兴方向发力是现阶段媒体融合的四大表现.在"十四五"期间,传媒业应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不断完善自身,在加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同时,进一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19.
郑弘  单丹丹 《传媒》2019,(11):69-72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来,各级媒体"融"声一片,摸爬滚打数年,进行了众多尝试与探索。如何促进媒体融合创新可持续性发展和纵深发展,成了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本文以央视新闻融合传播实践为例,对当下各类现象级产品的特点、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特点以及媒体融合创新的模式与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业界动态     
正2014年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2014年,将以"媒体融合元年"为标志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10月22日,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2014年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成为当今传媒体发展的主潮流。22日,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办的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上,发布国内首部关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报告《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3-2014)》。报告认为,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加速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