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强 《传媒》2015,(8):61-62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时代视觉艺术的“发轫器”,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集中凝练地表现了人类的情感世界及万物百态的信息.舞蹈与电视两种艺术形态在发生之初便注定要结合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舞蹈类电视节目.舞蹈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与发展,是观众对剧场舞蹈的审美心理逐渐大众化的转型.舞蹈与电视融合会形成的新的美学思维,电视为舞蹈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加适应大众审美的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2.
孙峰  宋金 《青年记者》2017,(32):124-125
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融媒体、浸媒体等新传媒技术日臻完善,创新性的图形语言具有传媒文化的先导性以及较高的市场价值.因此,高校急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意识的新媒体图像创作者,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图形语言方面的创新训练. “交互创新课堂”在图形设计课程中的定位 新媒体背景下的视觉传媒专业课程必须迎合当前的社会需求,而图形创新与社会形态之间又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因此艺术创新必须与技术变革和谐共生.图形设计的本质是将图形的创新与社会应用结合的艺术创作活动,也是对图形信息进行艺术图形再设计的过程,所以“交互创新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是交互循环和思维创新训练.本质上,交互式教学以学与教为核心,以交互为纽带,是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开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媒介融合为理论前提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摆在报业发展面前最为迫切的研究课题.我国传统报媒的“数字化转型”历经10年之探索却屡屡遭遇挫折,其中重要原因,是传统报媒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偏重于追求与新媒介的“融合”,忽视或漠视融合中应有的“分化”思维,传统媒体在品牌、用户、收费三大方面向新媒体简单延伸.  相似文献   

4.
期刊的装帧设计是打造期刊文化软实力、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媒体走向深度融合的当下,探索传统期刊及其新媒体多元形态的视觉表征与审美范式,拓展设计美学在期刊领域的应用研究,对期刊发展不断寻求新的设计美学视角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国最美期刊"获奖期刊为例,从生态发展观中的和谐美、品牌的多维之美、跨媒体多元平台的形式美、期刊思想内涵的意境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之美五个维度构建期刊设计美学.期刊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融合发展观中的期刊设计要以优质内容为根本,关注国家政策与国际时事、新闻出版、生态发展等领域,融合前沿信息技术与新兴媒介,创新期刊内容的新媒体表现形态与跨媒体的多元审美.  相似文献   

5.
刘宗奎 《青年记者》2016,(26):102-103
当前,报纸媒体均在进行全面的转型探索,一是向线上媒体发展,创办各种网络媒体,如移动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等;二是向多元化发展,拉长产业链;三是产业与资本相融合等等.在线上媒体的探索中,部分报社创办的新媒体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商业模式有待探索.这基本是报界的普遍现象:创办的新媒体有一定影响力,但影响力未能转化为经济回报,报社的收入还是以传统的业务为主.在报纸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原来的经营根基,不能只强调转型,导致融合转型还未成功,而发展的原动力也消失了.因此,在发展融媒体转型的同时,必须思考如何“固本”.  相似文献   

6.
影视动画大体上属于影视门类的艺术形式,但又包含了大量美术视觉传达的特性.探讨影视动画美学视觉传达的研究范畴,不妨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如果,美学的方法论也适用于影视动画美学的研究,便可选取文艺学、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论对影视动画作品的不同角度进行美学应用分析,如“象征研究法”、“精神分析法”等,从而找到打开影视动画作品美学意义存在途径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林秀敏 《青年记者》2017,(32):53-54
为了促进媒体融合,各媒体集团都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创新方式.“从整合到融合需要一个过程.最初,用行政的方式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集中起来,但是最终达到机制融合、思想融合、利益融合,非常艰难.”①媒体融合最终效果如何?关键是什么?我们不妨研究一下国内外媒体的转型案例. 优质内容是传统外媒的“生命线” 西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一部分曾闻名于世的传统媒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一部分正在努力地转型.其中,《纽约时报》是最早向新媒体转型并获得成功的媒体.从1996年开始,《纽约时报》的网站就从其报纸的电子版不断发展成独立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数字化浪潮中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梁利杰 《青年记者》2016,(26):38-39
如果说在传统媒体内部培育发展新媒体,是一种“新生”的话,那对处于转型期的党报地方新闻版编辑来说,即便自身不在新媒体岗位,其职业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从迷茫、焦虑到顿悟乃至重生”等阶段的磨练. 笔者作为一名深耕党报地方新闻版面多年的编辑,一年多来紧扣“转型融合人人有责,客户端建设全员参与”的理念,在应对转型、对接新媒体上积极探索,有了一定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美学继承了传统美学的优秀资源,并以西方哲人的理论学说为基础,阐释了艺术与审美的融合过程,最终形成其中西兼容的美学新类型。他的美学思想指导着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现代美学形态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就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形成的新的影像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旨在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对新媒体影像进行分类,并对这种新的电影表现形式进行美学价值探讨,从而促进新媒体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图书出版社积极谋划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但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还任重道远.本文梳理出当前图书出版社融合发展普遍存在的五个问题与不足,认为要以问题为导向,较好地处理融合发展过程中效益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机制优化与创新的关系.并为图书出版社融合发展提供了四条路径选择:以平台思维推进“出版+传媒”的跨媒体融合,以产品思维推进“出版+技术”的新技术融合,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出版+资本”的多维度融合,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出版+市场”的多元化融合.  相似文献   

12.
就在电影的理论研究潜心于对西方文化理论的引进,迷醉于同样的演绎式推理之时,电影因数字技术的强势介入,正在经历一次"华丽的转身”,正在把各种传统的观念、程序和模式从受约束的"身体”上抖落出去,获得一次凤凰涅榘的新生.另一方面,新媒体和新艺术也给电影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除了影像风格和叙事法则的改变,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与艺术表现有关的各种新形式、新手段、新技巧持续地被引入电影.从技术到艺术,再从艺术到美学,这是任何一种艺术成长与发展所经历的一般过程.技术提供了所有这一切的基础与前提,技术的不断更新催生了艺术的实践新探索.然而,从艺术走向美学的道路,不是自然呈现的,也不是笔直通畅的——首先需要一种重返的意识,然后才是艰难的探索前行.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进入历史转折期,如何生存与发展成为现实问题,传统纸质媒体转型已迫在眉睫。微环境下纸质媒体的媒介融合转型之路更具新意,媒介融合中的纸质媒体的"微"创新——记者微博、媒体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的开通,赋予了"媒介融合"新的内涵,扩展了报道空间,为传统纸质媒体与网络新媒体互动提供可能。微环境下传统纸质媒体应进行系统创新,以版面创新为切入点,内容保质为支撑点,渠道建设为发展点,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直面新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纸媒必须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美国纽约时报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一种有效的在线收费模式,即“付费墙”模式.这一模式兼顾了广告主与用户的利益,使纽约时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文分析纽约时报“付费墙”模式成功的原因,为我国报业发展的新出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瑞克和莫蒂》作为高口碑的科幻动画,在创作表达中呈现出想象力消费的美学特点。文章将从视觉、空间、人物、叙事、文化五个维度对该作品的想象力美学进行剖析:科幻属性、奇幻美学的画面呈现及“非人”景观表现出一种“视觉奇观消费”;空间“流动”、未来空间与“时间流”穿梭,使该作品具有“空间消费”特征;人物建构的反传统与非理性,人物造型的新奇性使该作品的想象力触及“想象的内在”—视觉背后的“情感”与“人物认同”;叙事中互文与戏仿的灵活运用,使其具有解构性与拼贴性,彰显出一种青年文化特征,促使青少年完成“部落划分”与“身份认同”;后假定性寓言、社会反讽是其想象力的第三维度——从视觉、情感到社会反思与民族寓言——满足着受众文化消费诉求。  相似文献   

16.
张洋 《青年记者》2017,(17):97-98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媒体融合趋势的深化,技术革新和国内市场格局演变对广告业中广告的表现及传播提出了新的需求,由此出现了适应媒体与广告行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催生了新广告产业生态格局.媒介内容创造与媒介广告经营两个原本职能区隔分立的板块,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演进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交叉转型态势.原有的对受众单向的轰炸式传播方式正加速转换为“尊重本体需求下的吸引’模式”,①实现了从“外在形式内容化”到“生产方式内容化”再到“场景化信息精准筛选”的广告表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媒体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新型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媒体的转型,为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及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媒体技术造成了冲击,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迎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为传统媒体的融合带来了多个方面的发展机遇,使得传统媒体的融合迫在眉睫。本次研究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转型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由于艺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艺术美学应该重新得到彰显与建构.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有明显的交叉,但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文艺美学强化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或共同性,文学理论的痕迹在文艺美学中还较为明显,而文学是要通过文字进行折射的.“内在视像”是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乃至其他感觉的直观艺术形象.艺术美学应更近于艺术学的传统,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审美特性.尤其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功能为:一是艺术创作中构思到外化的过程,艺术语言是根本的媒介;二是不同的种类的艺术,其间的差异是以艺术语言为根本标志的;三是艺术品的流传与经典化,艺术语言是其根本的凝结物.  相似文献   

19.
杨海东 《东南传播》2022,(1):140-142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节目播音员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在应对和融入媒体发展变化上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对播音员提出了新要求,时政新闻播音员在网络空间为扩大自身影响力也对业务转型产生了新需求。当下我们看到,某些时政新闻的播音员在语言风格上不仅实现了从“播”到“说”的转变,更在涉足领域上实现了从“台”到“网”、从“一元”到“多元”上的渗透,时政新闻播音员以个人身份或者原传统媒体“代言人”的身份与新媒体实现了大量的互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未来,时政新闻播音员应积极适应媒体环境变化的趋势,既在传播观念、话语表现、传播形态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又需恪守职业道德底线,推动时政新闻播音员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寻求融合、创新、发展之道.但与此同时,中国大学的新闻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两脱离”现象:“一是与新闻实践严重脱离,二是与信息时代严重脱离,既不能令学生满意,又不能令新闻业界满意.”①媒体巨变的同时,新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内容”和“渠道”两个方面,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