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七言诗起源,学界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在梳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以<吴越春秋>所载的三首七言歌谣为基础,辑考了先秦相关的七言歌谣以及楚国文人仿作的七言歌谣或创作的七言诗,重新考察了七言诗的起源.其结论是:七言诗起源于先秦歌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四首潮州方言歌谣为例,通过将歌谣中的字调与乐调的音高进行比较,论证了潮州方言歌谣中,乐调旋律和曲词的字调两者之间存在配合关系。接着以"高-中-低"代表潮州方言的三类入乐字调,并归纳出四首歌谣入乐字调与乐调的对应格局。最后,对潮州方言歌谣与粤曲的字调、乐调的配合特点进行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在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曾经有一首首革命歌谣在四明大地上传唱,鼓舞着四明儿女的英雄斗志.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歌谣早已淡出记忆,鲜为人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4月11日,海曙区档案局根据年过八旬的老民兵队长翁绍初的回忆,整理出一批"四明红歌"口述档案,并收集进馆.  相似文献   

4.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一起升国旗、国旗飘飘迎风展,祖国时时在心里。不管走到哪里去,心和祖国在一起。”一首《我们一起升国旗》的儿歌,从山西飘向全国,成为共和国亿万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歌谣。歌谣来自一本书:《人之初——新世纪德育童谣100首》。今年“六一”期间,中央电视台“焦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档案馆保存的这本毛笔手抄红军革命歌谣,从外观看,该手抄本苏区革命歌谣,封面发黄,硬面草皮纸、线装。保存基本完整。歌谣本长宽各15厘米。系1930年到1931年之间所作。 歌谣的内容十分丰富,有赤卫军歌(仿牧羊调),告工人歌(仿五大调),告敌方士兵歌(仿照花台调),援助农民土地革命歌及军歌等十几首。内容朴实,文字简洁。歌谣本中有两处有一名叫王羲呈的签名,还有王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军旅诗的发展历程中,先秦史籍保留了大量的与军旅有关的歌谣,这是军旅诗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史籍中保留的军旅歌谣丰富的思想内容、军旅歌谣的政治功用以及这些歌谣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有一首民间歌谣,模拟说空话者的腔调,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尽说空话的人。歌谣中有这么几句——你有舌头,就会说话; 你有大牙,就不是没牙; 你一照镜子,就会看见自己的脸。请看,这不是十足的空话吗!说了等于没有说。在我们现在的报刊上,虽然很难找到如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歌谣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殊载体,本文从红色歌谣这一独特视角切入,探寻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苏区红色歌谣的传播实践及意义.苏区歌谣通过讴歌代表人物、阐释政治词汇、紧扣中心工作和再现民众生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具象化、通俗化、本土化和情感化传播.红色歌谣传播者运用园地制宜、技法多样、情感共鸣、贴近实际等策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最优化,其传播经验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时期,人们盛传一首歌谣:"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南陈",就是陈独秀:"北李",就是李大钊.陈独秀和李大钊早年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运动,1915年后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也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领袖.  相似文献   

10.
<歌谣周刊>是北京大学歌谣学会的机关刊物,其出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自1922年12月17日创刊到1925年6月28日停刊,共出版97期,由周作人、常惠主编.后一阶段为自1936年4月4日<歌谣周刊>复刊到1937年6月停刊,共出版53期,由徐芳、李素英负责编辑.另为庆祝北京大学创办25周年和<歌谣周刊>创刊一周年,还出版有一本<歌谣周刊纪念增刊>单行本.<歌谣周刊>在中国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关其在这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已有人从学科史的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这里只想对其版权意识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1.
民间歌谣谚语是群众语言中的精华,学会运用民间歌谣谚语,可以使语言凝炼、警策、形象、生动,改善我们的文风。鲁迅说:引用谚语“恰如文言用典”。又说要:“博采口语来改革我的文章”。歌谣谚语,含蓄而丰富,在新闻报道中常起着四方面的作用: 一、渲染环境气氛。1961年9月9日新华社发的《洪湖水上秋色好,社员采菱挖藕忙》。在写洪湖收获盛景时,引用了民歌:“洪湖水,甜如蜜,红色湖水有利息,东湖菱角西湖藕,南湖蒿草北湖鱼,只要勤劳不偷懒,人人都能有饭吃。”引用一首朴实的民歌,可省却长篇的描写,胜过一大堆形容词。  相似文献   

12.
歌谣是民间文艺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1918年,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的歌谣运动开启了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先河。早期的歌谣出版主要为现实服务,被当作与旧思想对抗的“软性”武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歌谣的出版着眼于歌谣本体,研究者试图从多角度、多侧面对歌谣进行立体深描。由此,中国民间歌谣出版走出了一条从自发走向自觉的道路。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中国民间歌谣的学术出版历程,不仅可以深化对歌谣的认知,而且能够为新时代中国民间歌谣的学术出版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我收到已八十多岁高龄的我国当代著名童谣作家张继楼先生寄赠我的两本新著:一本是2008年1月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婴儿运动歌谣》,一本是2008年3月金盾出版社的《新创儿歌100首》。  相似文献   

14.
《歌谣》周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民俗学史上的重要期刊,作为《歌谣》周刊的首任编辑,常惠的编辑理念包括搜集整理歌谣、重视民间文化,悉心设置栏目、精心提炼话题和全能型的编辑实践、专家型的编辑素质三部分.他的编辑理念对《歌谣》周刊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今天刊物的编辑理念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常得下去走走,了解一下民生,便去了京冀之界。 燕山西接太行,东滨渤海,长达五百公里,宽也有几十公里,自古就是草原与平原的交接地带,比如长城横亘其脊。自古就穷,但百姓们也得活。兹抄录几首燕山歌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台湾地区闽南语传统民间歌谣具有传统音乐的本土气息,受到闽南传统民间歌谣的影响较大,同时能够较为深刻全面地反映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精神气质。中国台湾地区传统民间歌谣和其他地区的民间歌谣一样,同样属于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而这些歌谣的歌词及其旋律之中,可较好地体现该地区闽南语传统民间歌谣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轫,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的刊行及相应的学术活动,呼应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文章依据相关文献,认为《歌谣周刊》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眼光向下的学术转变、开创中国民俗学、培育-代民间文化学者等意义.  相似文献   

18.
3月20日,《沙家浜石湾山歌集》被征集进馆,该书于2011年10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70万字,收录沙家浜石湾山歌计826首,多为近年来普查搜集的具有代表性、全面性的各种形式的沙家浜石湾的民间歌谣,以记录歌词为主,选录有代表性的曲  相似文献   

19.
晋西北汾河湾上坐落着一个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的县城——静乐。"静乐是个好地方,地阔土沃多矿藏",这首静乐人自编自唱的歌颂家乡的歌谣,传唱了近40个年头,表达了静乐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表达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祈盼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军旅诗的发展历程中,先秦史籍保留了大量的与军旅有关的歌谣,这是军旅诗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史籍中保留的军旅歌谣丰富的思想内容、军旅歌谣的政治功用以及这些歌谣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