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国际台于2001年6月与南非MIH公司签署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南非MIH公司节目转播协议》。根据协议,国际台已于2002年5月21日起,通过南非MIH公司的数字卫星电视系统(DSTV),用C波段,每天播出18个小时的英语、汉语普通话、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法语和阿拉伯语节目。国际台多语种频道的节目可覆盖整个非洲大陆的约50个国家及部分中东地区国家。这一落地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扩大国际台节目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浅论扩大我国对外电视媒体影响力的对策——以CCTV-4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对外电视媒体的现状 以中央电视台对外传播为例。几年前成立的中央电视台对外部,主要工作是将自制的和台内的一些专题片、文艺节目定时以邮寄的方式向海外传播。而标志着中国电视对外传播质的飞跃是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正式开播,24小时不间断播出各类节目,其中18小时中文节目,6小时英语节目,覆盖了全世界98%的国家和地区。其中的《中国新闻》、《英语新闻》、《中国报道》成为其主打节目。  相似文献   

3.
按照传播影响力、经济实力、节目制作水平等来考量,我国电视媒体呈金字塔状分布(如右图).位于最顶端的是中央电视台,各省市卫视位于第二级,笔者认为,沿海发达地区电视媒体应该划分在第三级,而欠发达地区的电视媒体则位居第四级,是金字塔的最底层.这样划分也许不完全科学,但是从欠发达地区的电视媒体当前所处的困境来说,却有很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温朝林 《今传媒》2009,(9):76-78
电视媒体促进了体育的全球化,拓展了体育文化.也为体育提供了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丰富了报道手段.全球的传播效果使电视在体育赛事报道显示出强势地位.但同时,电视媒体工作者应利用提高赛事报道和转播水平,引入竞争机制,增加赛事资源.加强体育产业化和国际化意识等手段全面提高电视媒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传播格局、传播方式和角色功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大众传媒影响力定义及评估体系已不足以解释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准确把握媒体融合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精神,对媒体融合带来的信息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媒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对电视媒体及电视传播活动的全流程、全要素重新界定和定位,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传播生态、传播规律、传播特点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全方位全要素进行能力培育和建设,电视媒体才能在媒体激烈竞争时代继续保持和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如果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成立对外部算起,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至今已走过了近25个年头.25年中,随着中国国内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随着电视数字化传送技术的进步,我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实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已呈现出多元化、多渠道、全方位、宽领域的大传播格局.然而,在跨越了最初发展的阶段后,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开始面临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构建和提升品牌?如何在市场上进一步维护和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对外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到现在,以日本NHK电视台涉中纪录片传播内容的变迁为研究对象,探索日本电视是如何来报道中国的.研究发现,日本电视媒体对中报道经历了初期、中日友好时期、友好延续时期、走向恶化初期、报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及报道中日各种矛盾凸显时期,从中总结出日本电视媒体的报道与日本民众对中印象的评价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转眼间,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电视媒体以其报道的直观性和现场性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关于汶川大地震的鲜活的记忆。在中国电视50年之际,汶川大地震报道成了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在众多的电视媒体中,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以其主流媒体的优势地位,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节目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电视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台湾宏观电视台、东森美洲台、凤凰卫视美洲台、香港翡翠电视台和美国旧金山KTSF频道六家电视媒体,对其在新闻编排、新闻筛选及报道深度、报道类别、新闻源、报道领域、报道倾向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以  相似文献   

10.
电视媒体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中央电视台的三个多语频道是我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的主要窗口。正视我国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搭建一个健康、良好的对外传播环境,使之早日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媒介的主导力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络的蓬勃兴起分流和蚕食着电视媒体的传播资源、受众资源乃至广告资源,但也为电视媒体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崭新的增长路径及空间。在这一媒体融合的时代,中国13亿电视观众和近6亿网民协同互动,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电视媒体传播双受众市场。本期编辑部精选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主办的"2013年第九届中国电视覆盖传播趋势高峰论坛"与会嘉宾的精彩演讲,共同探讨在信息、技术、渠道高速发展的今天,应当如何构建电视媒体传播的双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梳理中央电视台奥运报道与传播的成果与经验,深入探讨电视媒体进行国内国际重大体育完整活动报道的传播规律,2008年9月20日,由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研究处、本刊编辑部等单位主办的,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电视台分会、央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承办的"奥运电视报道与传播高层论坛"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举办.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11,(8):188
2011年5月18日,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主办的"融合与共赢:中国电视覆盖传播趋势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本次高峰论坛以"融合与共赢"为主题,紧紧把握在媒体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电视媒体及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4.
吴隽然 《青年记者》2017,(20):22-23
中国电视媒体在非洲传播的困境 1.中国电视媒体在非洲面临严峻的市场化挑战.相较于英国的BBC、美国的CNN、法国的France24、TV5和France2等商业电视台而言,在非洲传播的中国电视媒体主要是具有官方色彩的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频道,如英语频道(CCTVNews)、法语频道(CCTV-F)、西语频道(CCTV--E)、阿语频道(CCTV-A)、俄语频道(CCTV-R)和英语纪录频道(CCTV-9).为整合媒体资源,因应数字化时代媒介融合的大战略,英语频道(CCTV News)于2016年12月31日更名为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虽然这些频道数量不少,但因其性质都是国家所有,故而从传播理念到传播内容上都庄重有余,灵活不足.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体促进了体育的全球化,拓展了体育文化。也为体育提供了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丰富了报道手段.全球的传播效果使电视在体育赛事报道中显示出强势地位。但同时.电视媒体工作者应利用提高赛事报道和转播水平.引入竞争机制.增加赛事资源,加强体育产业化和国际化意识等手段全面提高电视媒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2008年7月5日,当电视遭遇灾难——中国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应对高层论坛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论坛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部、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等10余家单位共同主办。中央电视台罗明副台长,新闻中心梁晓涛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邵培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  相似文献   

17.
媒体市场的竞争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日益凸显,传统媒体必须正视和适应竞争,在竞争中谋发展.本文分析了电视媒体影响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以中央电视台《中国舆论场》节目为例,阐释其在重塑电视媒体影响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与电视节目形态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是一个相对性概念,是一个动态性概念,它取决于人们分析传播现象的角度和研究传播现象的范围。就我国电视媒体而言,相对于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电视媒体而言,上到省(市、自治区)级电视台、中到市(州)台、下到县(市)电视台,都属于区域性电视媒体。而省(市、自治区)、市(州)、县(市)三级电视媒体的节目形态创新,都离不开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换言之,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是区域性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基本差异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之一。①一、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的内涵电视节目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基本单位,包括视觉元素、听…  相似文献   

19.
对外传播是指一国跨越国界、信息流向由内到外的传播,或在一国针对境内外国受众的传播。电视对外传播就是通过电视频道(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电视节目产品(如音像制品)或其他渠道(如互联网)等方式开展的对外传播。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视媒体以提升国际传播力为主旨,以锻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为诉求,近年来,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国际传播策略,推进跨文化传播并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20.
电视遭遇灾难,电视媒体如何作为?怎样发挥第一传媒的第一影响力?如何通过电视媒介新闻传播影响甚至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7月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参加"当电视遭遇灾难--中国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应对高层论坛"的中国电视业界和新闻传播学界的众多顶尖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