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至今珍藏着一幅邹韬奋先生半身油画像的印制品,神态庄重,色彩明亮,有一种感人的强烈印象。那帧像页是我四十六年前刚刚参加三联书店工作时保存下来的。我敬仰韬奋先生,对这幅画像也留下深深的记忆。1950年我调到北京后,三联的老同志告诉我,这油画是曹吾画的。画家曹吾就是曹辛之同志的笔名。可以说,我认识辛之同志的绘画  相似文献   

2.
某报副刊发了这样一张照片:花篮旁,一稚童着鲜丽的日本和服作娇媚状题图文字是:妈妈,我像不像日本人?看了这幅照片我有一种苦涩的味。当然,孩子是纯真的,家长让孩子穿和服拍张照片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在报纸和编辑身上(大概是无意的)。配了这样的文字说明,客观上会起到什么样的导  相似文献   

3.
广周 《兰台内外》2013,(2):24-2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齐白石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  相似文献   

4.
"烤食"文明     
“啊!”——一声尖叫。这是我的一位同事把这幅照片拿给他女儿看时得到的反应。要是把照片也像电影一样分级的话,《非洲某部落猎食野生动物》这幅照片,肯定会被判“少儿不宜”。是啊,这样恐怖、血腥的场面,即使我们成年人看了,也会心里发抖。从事新闻摄影多年,我从没见过这样令人心悸的场景,真的不忍卒读。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利用大厅接待处的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现已难得一见的,具浓郁岭南特色的阳江漆画。这幅漆画上绘画了许多的金鱼,每一条似乎都是活的,金鱼华艳的鳞片被漆色彩表现得非常逼真,这画吸引了许多来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在画前驻足观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广东省美协副主席、省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看了这幅漆画后,都讲,这是一幅中国漆画的佳作,这样好的漆画,现今已很难见到了。中国创造了一种在宣纸上使用水墨色彩绘画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画出的画非常有特色,被国人冠以“国画”之称,可见中国人对这种画的偏爱。但…  相似文献   

6.
相传,从前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牧牛图》,让裱糊店老板给裱一下,店老板见这幅画画得非常逼真,牛和牧童的神态跃然纸上,便爱不释手,把这幅画藏了起来,另外模仿复制一幅裱好。画家来取画时一看,发现不是自己的原画,而老板说是原画。两人争执不下,结果到官府去打官司。县官问画家:“你说这幅画不是你的,有什么凭据?”画家说:“我画  相似文献   

7.
在我面前,摊开一张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人民日报的《星期面刊》(第四十二期),我深深地被画刊上一幅小小的人物照片吸引住了,遐想随着目光,展翅直飞……这幅照片的标题是:《大学生在工地上》,摄影者是:陈阵、胡悌麟。从它表现的形象、景物看,很简单: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穿着工作服,手执瓦刀,正在砌墙;她半身已被砌起的墙遮住了;这时,女大学生正侧着身,斜着头,凝视着左前方的什么。  相似文献   

8.
一得录     
一得录新民杯征文本刊与新民晚报联合举办一幅照片的联想曹石延安时期留下一幅照片:毛泽东同志在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毛泽东同志身着旧棉衣,棉裤两膝盖处各有一块补钉。看这幅照片,立刻会让人想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作风。也可以说,这幅照片是对当年中国共产党人艰...  相似文献   

9.
插图的失误     
《看图学成语》一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但也有些美中不足。如该书第58页有一幅成语名副其实的插图,画着一小学生正在扫地,小学生戴着臂章,臂章上书写着“优秀红小兵”字样。我认为,这幅画有问题。大家知道红卫兵、红小兵是“文革”的产物。对于“文革”应彻底否定。现在,这幅画又出现红小兵名称,而且以正面宣传印在书上,不能不算一种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这幅新闻漫画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的巧妙构思.也没有独出心裁的比喻.画面似乎看起来十分平淡.然而却寓意着深刻的内容:一辆挖土车正在捣毁一座旧式住宅.从尚未拆掉的标牌上看.这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此画的点睛之处.在于两句对话,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正指着牌子制止拆毁.说:“你看看这标志!”乱拆者答:“我没文化,不识字.只管拆!”这一对话。不仅表现了正确与错误的交锋,  相似文献   

11.
徐斌 《新闻实践》2006,(8):F0003-F0003
这是一张其“貌”不扬的照片:构图算不上精致,用光也谈不上考究;没有楚楚动人的表情,也没有精彩激烈的动作。但当你读着这幅看似平常的照片时,也许会忍不住多看几眼。不能不承认,这是一张耐看的照片。  相似文献   

12.
新闻照片是运用照片的画面作为语言(当然是“形象语言”)去报道新闻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它与文字共同构成了当今平面媒体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评判新闻照片的优劣。应当是看这幅照片的画面所蕴含的形象语言的多寡,也就是看照片的形象表现力是不是够强了。  相似文献   

13.
朱金平  邹森 《军事记者》2009,(5):I0002-I0002
仅仅就那么一瞥,我的眼球就被这幅《母爱·地震》的摄影作品深深吸引住了。它反映的是2008年8月30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发生6.1级地震后救援过程中的一个感人场面。这幅照片之所以能够获得第五届国际新闻比赛(简称华赛)年度照片及战争灾难类单幅金奖.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非常生动地记录和表现了一种震撼心灵的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14.
不由你不笑     
妇人之见 一位画家举办个人画展。一位贵妇人来到展室,站在一幅画前面端详了许久,说:"我要是能认识这幅画的作者,那该多好啊!" 站在一旁的画家走过来说:"夫人,我就是。" 贵妇人说:"这幅画画得太妙了!你能不能告诉我,画里给这位小姐做裙子的裁缝是谁?"  相似文献   

15.
我是从一个朋友那里看到贵刊的.比较喜欢里边的“来图求解”栏目。摄影是我的业余爱好,喜欢看也喜欢拍。这幅取名为《神韵》的照片是我在“西部风雕塑巡回展上拍的。希望您请专家给予点评指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看图中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三个人:西部歌王,当红明星,艳丽的模特.他们眼神间,好似在交流些什么呢?但我总觉得照片还缺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我在光明日报先搞副刊、后搞电影评论、而后又编副刊的那些年里 ,结识了一批青年朋友 ,有的至今还保持着联系。记得我到文艺部当美术编辑不久 ,一个青年人来到编辑部 ,他衣着随便 ,不修边幅 ,一头乱发像一丛野草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腋下夹着一幅白布蒙着的油画。他自我介绍 ,他是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学生 ,画了一幅画想请编辑看看。我帮他把白布揭开 ,一看是一幅人物画 ,画面的正中是一个女邮递员 ,两手握着身旁的自行车把 ,画名叫《信鸽》 ,我觉得此画不错 ,人物形象美丽生动 ,心里暗想可以刊用 ,就请老美编、版画家荒烟(已故)来看 ,…  相似文献   

17.
"只要我活着,就不会发行欧元债券,不会对欧洲债务实行共同分担。",这是默克尔的"狠话",公开发表在欧盟夏季首脑会议召开前夕。如果为这句话中的"只要"和"不会"找个注脚,这张照片可做上上之选。企图用"气势庄严,构图均衡"的学院派油画特征来定位这幅画面,但不幸的是,画面里几乎找不到女性细节,缺少了学院派笔下女性的雍容华贵。  相似文献   

18.
氛围的营造     
维尔伯恩说:"戈壁沙漠的景色和文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最让我感动的是这幅照片记录下的瞬间。多年以后,我可能会忘记此行的很多经历,但我一定不会忘记这两个小家伙。"艺术作品所体现出的简单,必须有复杂的内涵予以支撑。于是,你面对一幅画,说这个,我孙子都能画,是真正的扯淡。你孙子干不了这个,他太小了,搞不清什么是简单,什么是复杂。简单,令人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19.
毕加索轶闻     
西班牙巴塞罗那老城区蒙特卡达大街,有一座中世纪风格的阿吉拉宫,现为毕加索博物馆,陈列展出毕加索油画、素描、招贴、版画、陶艺和绘画笔记等藏品计3500多件。笔者慕名前去参观,讲解员小姐送给我一张印有《亚威农姑娘》的明信片并告诉我这幅画的故事。1907年夏天,毕加索把自己关在画室里画一幅长宽各6米的巨作,几个月后当他开门让友人进屋参观时,  相似文献   

20.
8月28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幅大照片:一辆小四轮拖拉机满载粮食、皮箱等货物,已高出车厢许多,货物上竟然还坐了三个人!紧挨着驾驶员的背后也坐了一个人。未看标题和文字说明之前,我还以为是一幅批评照片,让那些忽视安全的人曝光;但看标题是《回家》,是反映在大堤上呆了近一个月的灾民返回家园的情景。看到这幅照片,既为灾民能够重返家园而高兴,也为他们的安全担忧;若再发生交通事故,岂不是雪上加霜?摄影者和编者只考虑了一个问题——灾民回家,但将如此严重违反交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