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审美表述形态是多元的、个性的,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一种独具个性魅力的审美创造活动。为了实现审美价值的合理表述,提高新闻作品的审美感染力,它要求审美创造者即新闻记者,要敢于在传播形态与手段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亲历式报道就是很好的例证,它以审美主体亲身经历事件或直接介入事件的全过程为体性特征,要求新闻记者能够近距离地感知、接触和体验被报道者,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让受众在阅读中达到情感共鸣的意境。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传播手段和强势的传播效果,它从一出现就为社会所关注。仔细阅读那些成功的亲历式报道,受众…  相似文献   

3.
陈岩 《新闻世界》2014,(7):219-220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地形象广告的制作、传播对旅游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旅游地形象广告为旅游地带来更多收益,让受众在众多旅游广告中受之不疲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一些审美心理效应的运用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以音乐感知的深浅、审美感受的程度作为衡量欣赏能力高低的标准,可将广播听众划分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5.
王琛璐 《大观周刊》2012,(35):25-25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发现美,否则不会得到社会长久的普遍的赞美。所谓审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因素所产生的作用。通过学习梁一儒先生的《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我将通过中国人对艺术美的把握,和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独特的审美倾做,做出几点总结。  相似文献   

6.
文章详尽地分析了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审美心理,对图书馆如何发挥良好的审美教育功能阐明了个人的观点.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7.
版面设计就是依据一定的指导思想,运用版面空间和编排手段,通过一定的布局结构、形式,恰当地安排稿件,以实现内容和版面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8.
9.
李焕征 《新闻界》2009,(1):113-114
电影明星越来越受到大众与大众传插媒介的关注.与其说<色·戒>成就了一个新的电影明星,不如说是大众与大众传播媒介成就了汤唯与<色·戒>.  相似文献   

10.
王黎燕 《今传媒》2004,(2):32-32
自我欣赏是人类共有的一种审美心理。这种心理状态能够加速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心理品质的成熟。问题在于女性的自我欣赏不仅来自本能和自我,更多的来自外界,来自男性的审美价值。长期以来,男权文化要求女性形貌上要美好、性感、充满诱惑力,而品质上要温柔、顺从、被动、善解人意。这些审美标准逐渐内化为囿于家庭生活的女性自身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墨在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艺术领域中的发展的研究,探究墨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华民族独有的对墨的物质性及其文化精神表现属性的审美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12.
徐益 《贵图学刊》2006,(4):1-2,6
阐述学习中蕴含的美,大学生学习阶段的审美心理,探讨图书馆如何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探案是许多普通人的梦想,因为好奇和探究心理是人的天性。错综复杂、曲折离奇、悬念迭出的案件情节,丰富的科学知识、紧张惊险的场面、还有克敌制胜的勇气与智慧、好奇心和审美情趣,都能够使参与或观看者在思辩与交流的撞击中,真实地当一回“分析警探”。在自己的案情推理与悬而未决的剧情进展中,享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阅历丰富,以及现实生活中诸多无奈和工作压力等缘故,一般民众较难感知心灵深处的冲动和无所顾忌情感迸发带来的愉悦,只好通过欣赏电视剧享受心理体验的满足,产生心理补偿、心理共鸣、心理怵惕等心理感受。同时,电视剧在满足民众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引导民众的审美活动与价值取向。因此,电视剧在产业化背景下应该多一些人文观照,更好地服务民众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中国传统戏曲孕育、发展、成熟过程中,构成了戏曲观众审美心理中以善美合一为主导的稳定的定势,且具有极强的传承性.但在戏曲观演双方的互动演进中,戏曲观众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定势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着变化,进入新时期以来尤为显著.但这种变化又是渐进式的,"变"中有"常","常"中有"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族性审美心理定势.在经济因素的介入下,讲究表层感官享受和内在文化品位相结合的审美风尚逐渐形成主流,因此,精致典雅的舞台风范和全面细致的宣传策划,是当下戏曲在都市生存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员从事研究活动的心态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距离说”讨论从事图书工作研究应具有的心态:换一种眼光看图书工作研究,不要仅看到其过程的苦与难的一面,更要看到其对社会的教育意义等有积极意义的一面;换一种态度看图书工作研究,摆脱功利与实用主义,摆脱常人看问题的方法,摆脱所谓的“正常视象”;换一种注意力审视客体,采用特殊审美注意去探索客体的内部本质;与实用、功利保持适当距离,不即不离,处理好图书工作与科研、研究与收益、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与读者服务等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田学敏 《新闻世界》2011,(12):208-209
不同时期流行文化的更替与变迁体现着不同媒介环境下传受主体的文化心理意识变迁的脉络。本文剖析当下的各种流行文化现象,以期探究文化传播过程中传受主体的普遍心理,为我们解决流行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商业结下亲缘关系。对电影的考察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商业的运作。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如果在整个电影产业的消费一环不能成功,那么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投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电影市场运作的风向标。与西方审美心理特点相比,中国人有着自己的独特心理审美特点,其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因此,中国人在艺术审美方面更加注重对"象"的整体把握与体悟。因此,情怀成为一个中国人审美不可忽视的一点。无论是当下流行的青春系列电影,还是卡梅隆带着曾经的《泰坦尼克号》卷土重来,生产商所收获的效益是丰厚的,这也就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对电影情怀的消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男色时尚融合了大众传媒的商业文化和权力意志,契合了大众本能的审美需求,突破其小众传播限度,具备了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这种审美形态的兴起打破了传统语境基于男女性别的二元审美对立的刻板印象,性别形象从单一导向多元.本文从性别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了多维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