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天采访下来,十几位杭州媒体负责人谈及最多的就是报业的"全媒体"战略.怎样在报业层面进行全媒体布局?如何建立相应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落实全媒体战略?报业发展的剩余空间在哪里?杭州报人的想法与实践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记者》2013,(1):62
集团年经营总收入超过4亿元,所属都市报以不足10万份的发行量创造了1个多亿元的广告收入。很难想象,这些事实属于一家向来"低调"的地市级报业传媒集团。徐州,这个在人们眼中并非热点的"内陆"城市,报业何以有如此发展?徐州报业的发展经验能给地市报纸同行们提供哪些借鉴?能为我们寻找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曹汉现象"意指报人不以办报或从事新闻事业为终极目标,而将政治目的或个人政治地位等其他目标作为其新闻活动的最终归宿,直接与职业报人的理念相对.这种现象无论在中国或西方近代报业都曾短期或长期存在,但两相对比,其成因、发展、现实表现以及在新闻事业中所占据的地位都大相径庭.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入手,就中西方报人"曹汉现象"产生的背景、发生状态及对近代报业的影响作一比较分析,并以此管窥整个近代报业的报人活动.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从传统报业集团向科学发展的现代传媒集团的战略转型,杭州报人选择了一条全媒体发展之路.通过什么样的发展策略介入各个终端,决定着这些新建媒体未来的命运,亦决定报业集团日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报人出访,免不了对报业的考察。苏联报刊种类之多,发行量之大,首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10月12日,我们抵达莫斯科的次日上午,就在《劳动报》编辑部,与报社外联部主任瓦西里柯夫同志交谈,第一话题便是两国报业的状况。我们回答了主人的一连串提问,如“中国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少发行量?”“主要读者层分布在哪里?”我们回答后,立即对应地提出了一连串我们同样感兴趣的问题。“苏联目前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大发行量?”“贵报的读者层是哪些?”  相似文献   

6.
范以锦 《青年记者》2012,(25):26-27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报业消亡论"隔三差五就会被热议一阵子,报人越来越纠结。业外爱怎么议论是他们的事,但报业内也跟着起哄,乃至令很多报人六神无主、手足无措,自己先把自己给放倒了。然而,大众报业集团领军人物傅绍万同志却有着独立的思考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破译报业腾飞的密码》一书,是其力挺纸媒并取得成效的见证。"报业严冬"的阳光  相似文献   

7.
美国报业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坏消息让中国报人感到恐慌和困惑,中国报业的出路在哪里?无论从报业发展的过程来看,还是从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来看,中国报业应该还有很长的路可走.  相似文献   

8.
"假设我原来是卖牛奶的,现在市场上豆浆好卖,不能因为我卖牛奶,就坚决不卖豆浆,而应该什么好卖就卖什么."陈海泉说,报业不能排斥新媒体,而应张开双臂拥抱. 然而,实践证明报业投资新媒体风险很大,收益却不能保证.过去十余年,报人做新媒体无数,鲜有得大成功者.<成都商报>总编辑陈舒平曾说,"报人办网,十年不成".因此,面对新媒体的凌厉攻势,报人常有无力之感.那么成都报人为何依然对新媒体抱有如此高的热情?当此业内人士争论不下之际,成都报人的思考和实践,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姚林 《传媒》2013,(1):41-44
对于报业经营者来说,即将过去的2012年的关键词是什么?或许不同报纸的体验存在差异,如果把"衰退"作为关键词会不会有人质疑?如果再把"持续衰退"作为关键词,质疑的人可能会更多了.报人对报业的感情使我们不愿看到报纸的衰落,但事实是无情的,甚至是残酷的.2012年前三季度报纸广告刊登额下降了8.2%,广告版面量下降了18%,这就是现实.  相似文献   

10.
张垒 《中国记者》2013,(1):66-67
对不少中国报纸来说,过去的2012年是艰难的一年。报业,尤其是位于最末端的地方报纸,怎样更好积累发展势能、如何寻找新的突破口将成为2013年报人们关注的核心。然而,追寻答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真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在制约着报业经济的发展?哪些是发展中早已存在的旧问题,哪些是"老革命"遇到的新挑战?这样一个"问题单"应该包括:体制机制束缚;办报与经营两张皮;报业面临  相似文献   

11.
方琦、申支燕在《大众传媒》2007年第6期撰文认为,数字报业已经给未来的报业拓展了一片新的价值蓝海,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国数字报业到底有哪些优劣势?它的发展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发展趋势怎样?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任琦 《传媒》2012,(10):29-31
正编者:今天,中国报人已经听惯了衰亡的哀歌。但对他们来说,如何令传统报纸在多媒体、数字化的时代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创造自己的未来成为比担心更重要的事情。于是,我们看到国内的报业同仁纷纷把触角伸向不同的数字平台,而随着3G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这些数字平台将会拥有更强的承载能力。只是,这样的发展策略是否真的有效?全新的数字平台中,哪一种能够代表报业未来转型的方向?中国报纸媒体的尝试又进行到了哪一步?为了回答这些尚在争论中的问题,本期《报业观察》栏目策划了"报纸与新平台"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二维码技术受到报业热捧。本文作者提出对报纸二维码的质疑,他认为:对于报业而言,二维码似乎只是一种"看起来很美"的技术。读者看到二维码后,掏出手机来扫一扫,很快,阅读兴趣就转到了移动终端上,报纸就被扔到了一边,兴趣转移后,很快,报纸就被扔进了废纸篓。报纸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这一点值得每个报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发展为传媒业提供了更多变数与可能,金融危机也引发了报业生态诸多变化.媒体融合趋势对中国报业将带来哪些影响?传统报业又应在组织结构和采编流程上做出哪些调整?<解放日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的思考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江模式”:传统报业生存法则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业日益市场化,激烈的竞争是市场化的必然.伴随着新媒体的走强,不管作为报人我们多么不愿意承认,报业作为本世纪之前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正在被"兼容"到功能更强大的"融媒体"体系之中,并有被覆盖的趋势,这更加剧了报业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黄常开 《中国记者》2016,(12):11-13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启动"南方名记培育工程",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这项工程究竟是什么样的?有何突破?南方报业有何思路?对名记们可以有哪些期待?本文是南方报业对各种疑问的回答和解释。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媒业收入持续减少的情况下,新闻媒体采取裁员和减少开支的办法应对,只是治标之策。随着市场的萎缩,报业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只会陷入恶性循环。因而,不少传统媒体选择与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搏的转型之路,希望嫁接传播技术,改进内容生产流程,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适应当代受众需求的产品。"报业转型"成了新的热词。报业转型的大趋势之下,报人能否掌握转型所需要的新传播技术?现已掌握并熟悉的技能是否适应全  相似文献   

18.
报业经济可以说是报人现时“曲不离口”的话题。报界有识之士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共图报业经济的大发展。《报业经济的战略思考》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近年报业市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走势,将报业改革与国企改革做了比较分析,可使读者拓宽对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媒体竞争的中心是争取受众,得受众者,得市场,赢得受众,便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媒体怎样才能真正赢得受众?读读“本期专题”刊登的介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实践经验的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吴廷俊  陈栋 《今传媒》2007,(7):5-22
编者按:有专家认为,中国报业经历拐点,开始走下坡路.然而,报业的寒冬是否真的来临?报业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弱点在哪里,又该采取哪些对策?为了深刻解读这些问题,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特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并成立了"湖北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毕志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吴廷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江作苏任组长,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胡思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陈栋任副组长,华中科技大学部分博士生、硕士生任组员.  相似文献   

20.
钱晓文 《传媒》2012,(3):39-41
上海曾是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申报》、《新闻报》等代表过中国近代报业的巅峰;进入新世纪后,与全国各地报业大战的烽火连天不同,上海报业却井然有序,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其表面平静却暗流汹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航之年,上海报业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整体发展情况如何?本期《报业观察》约请专家为您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