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司丽 《青年记者》2007,(14):54-5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信息需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近年的医疗报道中,媒体确实起到了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媒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关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在报道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媒体所热衷的"卖子"、"卖肾"类新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是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化在中国社会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浓重的话题色彩,就是说,很多社会关注的问题经常都是先在网络上形成话题.有了微博以后.这个特点就更明显了.过去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是先有报道,然后再有话题,通过报道形成话题.如今似乎颠倒过来了,经常是先有话题,然后有报道.这可能说明了一种新闻报道的新情况,就是报道源多了,不像以往只有传统媒体才有报道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就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使自身陷于社会的边缘或底层的一类群体.新闻媒体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报道弱势群体能够有效地呼吁社会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报道仍存在着缺乏深度、商业化现象严重以及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媒体的经济利益和报道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增强报道的人文关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新闻报道监督机制,能够促使弱势群体报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敏感问题,是指"容易引起群众心理波动和社会震荡的问题"[1],例如灾难、事故、贪污、腐败、三农问题、就业问题、食品安全,住房改革、医保改革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界解开了精神枷锁,开始正本清源,恢复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少数媒体"忐忑"试水,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切实起到了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敏感问题的报道突破了"文革"后一段时间的单纯的政治性揭露领域,更多地涉及到经济、文化,法律、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推进,媒体纷纷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的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更是在新闻的独创性上下工夫,深度挖掘、报道能迅速挑起受众兴趣的敏感问题.尤其是在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序的提高和中国整个舆论环境的愈加宽松,敏感问题报道也愈加深入.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针对当前社会媒体在医疗问题方面的报道现状展开分析,进一步就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善现存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刘畅 《青年记者》2012,(10):30-32
几年前,我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批评了一些媒体关于农民工阿星杀人事件的报道(《忽视平衡意味着忽视社会责任——阿星事件一些媒体报道反思》),随后,我也看到了相关记者所写的采写经过介绍,感觉到有些职业原则、职业伦理方面的问题,需要继续讨论与思考. 其实,近年来,我们确实看到了一种新闻报道“采访手记化”的倾向,突出的表现,是记者的个人情感、评论充当了报道的主要内容,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多有情绪表达和议论,而不再将客观事实不动声色地描述给公众.  相似文献   

8.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怎样才能把更有价值的新闻资讯传播出去,达到社会效应和传播效应的较优值?这是房地产报道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鸿燕  张淑玲 《传媒》2021,(5):74-76
社会调查报道是新闻中的"高精尖"产品,兼具新闻性与研究性.新闻性就是指调查报道是对社会中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挖掘,通过调查、报道,反映社会问题;研究性就是做社会调查报道需要记者透过现象,寻求事物来龙去脉、探究原因.社会调查报道要想出彩,需要记者以"四力"为方法论指导,才能明辨真相,呈现事实,写出深刻、有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0.
“U-JAPAN”计划是日本在建设知识创造型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对四大领域(网络信息基础设施、ICT在社会各行业的运用、信息技术安全和国际战略)制订了目标、策略和措施.该计划的实施让日本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ICT基础设施、物联网、电子政府、医疗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相似文献   

11.
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考察,重大灾难事故影响是深远的,新闻媒体除了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要推出即时报道传递真实信息引导舆论之外,它的后续报道也应该跟进.关于后续报道的方式和角度,现在也成为媒体实践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傅海 《新闻记者》2005,(4):15-16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在1985年设立了调查性报道奖,新闻理论界则认为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20世纪初叶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普利策倡导的社会改革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报道趋于成熟,并产生了诸如关注美莱屠杀案、水门事件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13.
报道中的"信息污染" 现代社会中的媒介在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安排生活重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污染的负面问题,信息本身可能成为多种现代污染的来源之一.这些信息或本身有毒害,或不真实,或不符合社会伦理要求,或专业性不足易造成误导.在菲律宾人质事件中,一些当地媒体便因传播这些污染信息而间接影响了事态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后"厚报时代"大众传媒的"注意力经济"逐渐进入分化节点,一方面受众面对众多媒介选择其信息来源晕多元化趋势;另一方面快速消费社会下受众单次"注意"凝视时间大幅减少,对信息的匹配诉求度提高.在此语境下,科技报道是坚守科技精英化小众化报道模式,还是讲求经营策略自觉贴近大众,既是一种业务操作问题,更是报道价值本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董茜 《今传媒》2016,(2):40-41
网络传播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崛起使得受众地位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出现的职业伦理失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之星"沉船事件报道这一典型案例所出现的新闻失实与缺少人文关怀职业伦理失范问题,反省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在追求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还应该确保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灾难事故报道中,一个负责任的媒体还应当重视人文关怀与发挥社会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竞争当中,历来就有所谓"抓准问题写新闻"之说.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抓住重大问题进行报道,是产生影响社会、震撼人心的好新闻之源.因此,在新闻精品生产的过程中,问题性新闻的写作,自然就受到了新闻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关于这一点,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7.
问诊近年的春节慰问报道,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症状:“老题老作”的多,具有新意的少;聚焦领导的多,体现群众的少;程式形式的多,感人动情的少.慰问报道要发挥如慰问初衷一样良好的社会效果,还有一个如何正确把握春节慰问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上,常有报道说社会"闲散人员"如何如何,有的还指责"闲散人员"是"不安定因素".我看了这些报道,最终也没弄明白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9.
真人秀本质要求是真实,但是医疗类真人秀由于其题材特殊性,需要顾忌到病患隐私、伦理以及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现实问题,医疗真人秀一直游离在"真实"与"现实"两者之间.做一档好的医疗类真人秀节目,最关键是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无论是内容的艺术化处理还是采用分级制,本质上是平衡真人秀节目"供"与"需"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17年5月以来,一股"车让人"的风潮在西安兴起,有效地缓解了人与车的矛盾,这股风的刮起缘于一个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的一系列报道.从报道行人乱穿马路到报道车让人,舆论导向的准确定位是这次报道成功的关键.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使这次"车让人"行动有了制度保障.全媒体参与和其他媒体介入,使这次报道有了广泛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