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柳橙 《编辑学刊》2007,(4):59-61
一、必有与可无之间的"阅读" 我们对阅读抱着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好书者说: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书.好网者说:书有什么意思?游戏多好玩啊.也是,孔子说: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乐,没有说是一定要读书.颜回倒是说过去春游,三朋五友吹吹风,唱唱歌,那是人生至乐.  相似文献   

2.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唐诗反讽的是秦始皇闹那么大的动静"焚书坑儒",结果扯旗造反的,恰恰是不问字纸的一帮村野武夫. 时下玩得疯的足球,更是读不得书也,且看武汉某报6月18日有关欧洲杯赛的一则报道: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鲁迅博物馆共同举办的"读书风景摄影展"于4月20日在鲁迅博物馆举行了开幕式。此次摄影展为期5天,是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营造书香社会,促进出版单位多出好书、多发好书,倡导国民热爱读书而发起的。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会长杨牧之坦言:"我们的总理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  相似文献   

4.
书为何越来越"难读"?——对时下"书个子"等的感受与感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喜欢读书,也算读了几十年的书,而近年来感觉"书"(这里的"书"指纸质图书和纸质期刊)越来越难读."书难读",不是针对书的内容和表达而言的,而是针对书的编排设计而言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无"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  相似文献   

6.
汉代大目录学家刘向说过一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对图书社会价值的认识,可谓深透至极.对于这句话,我们图书馆人不但要深刻领会,而且要把它当作一项"基本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7.
朱熹在<性理精义>中曾说过:"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陶渊明也有两句诗写道:"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一个人想在某一领域里有所成就,就得博览群书学有专攻,对历代各家各派书籍进行分析研究和继承借鉴.而对历代书籍的博古通今、分析研究、继承借鉴,就是读书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叫作"版本"书之称本,始于汉刘向.刘向《别录》云:"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这里所谓持本,即持书本的意思.到南北朝,颜之推著了一部《家训》,其中有一篇《书证篇》,举了许多本子,有:江南本、河北本、俗本、江南旧本、江南古本、江南书本等等,书之称本,便很通俗了.颜氏所举的许多本子,都是写本.自中唐前(近  相似文献   

9.
读书这么好的事情.通过阅读,可以把悠久浩瀚的人类文化放进自己的心灵,能够"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冯至的诗).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甚至说:"人类文明的种种工具中,唯书本为大.除书而外,其他工具都只是人类躯体的延伸.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嗓门的延伸……书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们多读书,大兴勤奋读书之风."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去年年底在视察北京图书馆时向全党全国发出的号召.江泽民指出:"读书的人越多,大家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1.
一 20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汉代简牍表明,这一时期书信写作载体以木牍为主,也有使用素帛的.<说文解字>载:"牍,书版也."出土的木牍长度基本为汉一尺,长度23厘米左右,宽度大多在2.5厘米到8厘米之间.  相似文献   

12.
"无所不为"语出<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日:"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事不干的,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如<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儒林外史>四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秋初曝晒图书,以去蠹防虫蛀霉变的保护图书的方法.据从西晋汲郡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的<穆天子传>曰:"天子东游,次于崔梁,曝蠹书于羽陵."郭璞注:"暴书中蠹虫,因云蠹书也."崔寔<四民月令>曰:"七月七日曝经书."[1]75此后更有七月七日曝衣物图书的节令性习俗风尚.暴书,亦称曝书.至宋代,由君臣们去馆阁观书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有组织的"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谏官、御史及待制以上官毕赴"的曝书会,成为图书展览会性质的文化盛会.  相似文献   

14.
论先秦史官与古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史官与图书馆的产生 对于史官,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抄·释史>中指出:"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又称:"掌文书者,谓之史,其字从又从中,又者,右手以持簿书也……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由此可见,在先秦各代史官是从事执笔、记事和撰述书籍、掌管典策之人.  相似文献   

15.
吴静 《图书馆杂志》2008,27(3):89-91
读书有很多惬意的时候,比如清茶一杯,柔灯一盏,比如花前月下,看史观人,又比如因书结缘,以书会友……大抵读书之乐,并不仅仅在于"读"这一动作,而有许多书里书外的人缘书情,于是也就有了"书文化"之说.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与<开卷>杂志执行主编董宁文共同主编的"开卷读书文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正是高张"书文化"之帜,为今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策划问世的一套好书.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利特说:"书籍深透骨髓,诗随血液回转.小时候读书的美好感受,至今犹存.书中所言他人之事,更使我们如身临其境.无论何时何地,好书无须倾尽囊中物便可得之,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充满书香之气."  相似文献   

17.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8.
冯玉祥将军弱冠从军,只在私塾读过一年多书.但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周恩来同志曾赞扬冯玉祥:"先生好读书,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即在治军作战之时,亦多手不释卷,在现在,更是好学不倦,永值得我们效法."①  相似文献   

19.
《北京档案》2007,(6):52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喜爱读书、嗜书如命。即便是戎马生涯,在面临危境、紧急转移的时候,依旧不放弃阅读,不舍得扔掉随身携带的书籍;而在和平年代,读书不辍,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在晚年,他曾长期住中南海"游泳池",陪伴他的是好几排书架。据其身边图书管理人员徐中远撰写回忆文章称,毛泽东晚年阅读小字困难,"毛主席看用新闻纸印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