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通过奥运跨媒体传播的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奥运前后受众媒体使用行为、满意度及媒体评价的变化,指出:在重大事件传播期间,受众的媒体选择首先向具有内容优势的媒体集中,日常的媒介使用习惯及组合结构将影响其在特殊事件传播中的媒介行为;在数字化时代的媒体传播环境中,受众的媒体使用存在相对稳定的结构,表现为日常媒体选择中具有倾向性的使用层次及"基础媒体组合".  相似文献   

2.
《百家讲坛》传播效果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受众的心理在传播前后发生的变化。它通常有双重含义。狭义上是指传播者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广义上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显形的、潜在的。大众传播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但能否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与媒介传播内容和方式是否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的特征、媒介的素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两年来,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传播效果,引起了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关注。这…  相似文献   

3.
美国电视剧通过网络风靡我国,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阐述了美剧在对受众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三个层次的影响,并从人、讯息、媒介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原因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受众本位:引领电视娱乐市场渐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媒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①因此,只有当传播者掌握了受众的需求,并针对这种需求,通过恰当的形式和一定步骤来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积极性,才能与受众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效果。“受众本位”  相似文献   

5.
钱宗梅 《传媒》2015,(22):59-60
《健身动起来》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推出的一档大众健身节目.该节目集教学性、观赏性、娱乐性和互动性为一体,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和一致好评,成为传播我国传统健身的优秀电视传播平台,其为推动我国传统健身项目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传统健身与电视媒介的共生双赢 丰富健身内容,适应电视要求.实现传统健身项目与电视媒介的双赢,首先要从丰富传统健身内容入手,为电视节目的内容生产提供多样选择,在实现传统电视健身节目内容多元化的基础上,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受众观看节目,以充分满足受众对不同类型传统健身项目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健身动起来》不仅有适合老年受众的各种功法教学,而且有适合中年受众的瑜伽健身操教学,同时还有适合青年受众的“东方舞韵”教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介形态的泛化,信息过载导致的"信息疲劳"、"信息迷雾"等现状使得传播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在这样一个变局横生的传播环境中,针对不同的视听媒介、各异的视听内容、个性化的视听受众需要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实施不同的传播策略.本文着重论述视听媒体传播策略中的整合传播、精准传播和品牌传播的具体运作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选择、接纳与排斥行为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掌握这几方面的活动规律,可以使我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更有效地关注受众、了解受众、分析受众,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需求,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本文联系传播效果研究史及新闻实践,指出受众在现代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受众媒介使用的地区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地域受众媒介使用行为的特征及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文章首先简要描述新媒介环境下中国受众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和互联网等不同媒介的使用行为;继而,重点比较了31个省份受众媒介使用行为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区受众(东部、西部和中部)、省市县受众媒介使用行为的差异.由此,试图从纵向(行政级别差异)、横向(不同省份、地区)两个维度勾勒中国受众的媒介使用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影响差异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媒介竞争状况、区域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名传播学施拉姆曾指出,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里就餐,媒介只是在为受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饭菜,至于受众吃不吃、吃什么、吃多少,媒介无能为力。这里所反映的使用与满足的关系,折射出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和参与,受众本位意识在新闻传播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为 《新闻传播》2012,(9):108-109
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并不是彼此无关的个体选择因素的总和,影响受众行为与心理的也不止是信息传播的内容与影响,社会因素与情感经历在受众的媒介选择与使用上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9,(4):72-72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拓宽、信息选择机会进一步增多,从而带来受众的分众化、传播分众化。新的媒介环境下,传媒如何以新的传播理念和举措乘势而上,赢得主动,实现有效传播?本刊第5期《专题研究》专栏,将围绕“适应受众需求转变新闻报道理念”的话题,就媒体怎样进行新闻视角、新闻姿态、新闻话语和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调整,不断提升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余炳毛 《新闻知识》2002,(12):29-30
大众传播是一个双向过程。受众是传播的对象与 目的地。了解受众的需求、期望,对编辑传播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媒介分割受众的情况下,受众的需 求、期望可以说对编辑传播提出了挑战。要应对这一挑 战,就必须了解受众的需求期望。这已成为摆在每一个 编辑面前的课题。   受众的期望,就是受众对编辑传播满足其需要的 希望和要求。受众的期望与受众的需求密切相关。无论 何种媒介的编辑都难以满足受众个体的各种要求,这 就使受众对不同的媒介往往抱有不同的期望。所以了 解受众的期望,首先要弄明白受众的需求与使用媒介 的动机。   一、受众的需求是期望产生的基础  人的需求千姿百态,其基本需求包括从低到高的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参与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媒介与受众之间存在仰视效应,而主动被传播者则利用其所占据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媒体仰视来打造自身想要的媒介形象.本文着眼于此,以斯大林、赖斯、吕日周为例,分别论述了硬控制与强制传播、软控制与强制传播、混合控制与强制传播三种主动被传播者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4.
郑维东 《视听界》2009,(1):50-52
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功能与结构》一文中,将传播行为的基本结构界定为传播者、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这一5W模式。从中不难看出,在媒介内容由传播者传递至受众这一链条中,内容和渠道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的获得。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传播渠道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形式加入到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  相似文献   

15.
范祖荣  周建辉 《传媒》2015,(20):70-71
信息化时代,我国传统媒体开始走向并融入市场,媒体与受众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微妙且深刻的变化,从而出现了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体育信息传播模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受众对体育信息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消遣,这就要求体育信息传播模式尽快实现自我革新与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孙悦  郭聪 《东南传播》2018,(4):121-123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健康传播教育平台.媒介场景理论认为,媒介技术是通过构建新的媒介场景来促使社会行为的变化,这一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论证新媒体如何替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使用最广泛的健康传播教育平台.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本文以微信公众号"浙江名医馆"为例,分析新媒体如何构建满足受众需求的新场景来参与健康传播,并对新媒体参与健康传播的现状进行总结与思考,为相关组织和机构进行有效健康传播和推进新型医疗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与满足”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研究从考察受众对不同媒介的使用开始,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加以解释。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为“使用与满足”理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受众观,“使用与满足”理论依然有许多缺陷。麦考姆斯和韦弗曾提出,将议程设置和使用与满足学说协同起来,构建一种综合了受众中心和媒介中心的新取向。本文认为这才是比较全面、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8.
靖鸣  刘锐 《新闻知识》2008,(6):54-56
一、问题的缘起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虽然,"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对大众传播行为的研究,但同样适用于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19.
在受众需求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如何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新需求?社会学家E.卡茨提出的传播学经典理论“使用与满足”,基于受众接触媒介的心理动机和需求出发,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媒介,为健康类电视节目受众的回归指出了路径。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中“使用与满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既有形态,也颠覆了过去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在网络传播模式下,传播者的霸权地位减弱,网络受众的主体地位凸显。"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者出发,把受众看成是有特定需要的个人,把人的媒介接触活动看成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因而在网络传播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