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3.
宋代官修史学文献在我国古代史学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官修史学文献的编撰机构、文献类型、突出特点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重介绍了宋代的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的巨大成就,阐述了郑樵的目录学理论及其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明清时期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的发展状况,论述了当时目录学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史志目录是流行于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书目形式,它和官修书目、私人藏书目录一起构成我国古代书目的三大类型。史志目录的产生与发展同封建社会正史的发展是密切相联的。所谓正史是利用本纪、世家、表志、书和列传等编纂形式,以历代君主的传记为纲领,详细反映各朝代历史事件并被封建统治阶级认可的正统史书。史志目录就是正史中编纂的“志”的一种,它专门记载图书典籍,通常以“艺文志”、“经籍志”相称。各朝代正统史书里的“艺文志”或“经籍志”都力图全面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图书流传情形和学术源流。所以,正确地分析我国史志目  相似文献   

7.
徐怡 《兰台世界》2006,(18):50-52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中国古代官修图书,在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图书文献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它“以官修”的优越性,成为古代文化的主导,代表着当时的时代精神。浅析中国古代官修图书的民族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旨在正确认识古代图书文献。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目录著作,它在著录体系、序文撰写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崇儒倾向,影响和规定了之后中国官修目录在编纂体例及思想上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目录著作,它在著录体系、序文撰写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崇儒倾向,影响和规定了之后中国官修目录在编纂体例及思想上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都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编修的综合性目录,是我国古代目录发展史上的三大界碑。本文就我国古代目录学由初创到集大成的发展概况来清晰地呈现“集部”在三部目录书中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民族文献目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目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中国古代民族文献目录的产生、发展进行了概述性介绍,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课题的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都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编修的综合性目录,是我国古代目录发展史上的三大界碑.本文就我国古代目录学由初创到集大成的发展概况来清晰地呈现"集部"在三部目录书中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全面记录了西汉一代藏书状况。它以官修目录成书,其分类排列系统严谨细密,注文、序文写作简繁得当。它不但总结了我国上古时期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是后世文人治学的工具,而且也为后世目录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4.
倪莉 《图书馆论坛》2007,27(2):133-135,164
戏曲目录研究无论对戏曲史的发展,或是对于目录学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我国目前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的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并分析其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15.
曹之 《图书馆论坛》1998,(6):68-69,23
《东观汉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官修史书。本文通过对大量史料之考证,说明该书的编撰分为初创、续修、再续、成书四个时期。对于古典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郑樵的<通志·校雠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目录学理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官修书目最完善、最成熟的代表,其<凡例>是对该书目的理论阐释,可以视为一篇清代有关目录学理论的著作.二者无疑包含了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目录学思想.分析二者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古代目录学理论的发展变化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笔记作为一种重要史料,对于档案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及独特的作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非官修著作,多为在朝廷任职官员或乡野文人自己编著而得,可以据此与官修正史相对照,具有扩展意义,并达到查考、证实的目的。笔记类档案史史料中的内容有记录古代档案管理、档案利用的,也有阐述档案价值的。后人多应用这些史料在档案词源研究、文档名词发展研究、古代档案工作研究等领域。笔记史料是不可忽视的档案史史料类型。  相似文献   

18.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105-111
"四书类"是我国图书分类体系中出现较晚的一个类目,始设于明代官修目录《文渊阁书目》.北宋以来,《大学》《中庸》二书受到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渐与《论语》《孟子》并列.南宋朱熹撰成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四书学"系列著作,标志着我国经学史上"四书"名称的确立和"四书学"体系的形成.随着"四书学"著作的日趋繁盛,基于实际需要,《文渊阁书目》创设了新的图书门类"四书类",集中著录该类典籍.此后,明清官私目录大都不同程度地设立了"四书类"及其相关类目,并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四书类"成为传统分类体系中"经部"的重要类目之一.充分体现出古代书目类目增省的"文献保证"原则以及"与知识发展相同步"原则.  相似文献   

19.
浅论古代私人藏书家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玲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1):52-53,封三
我国古代文献能够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其中民间私人藏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引经据典,对于古代私人藏书家在保存文献典籍、校勘图书、编制目录等方面的贡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钟瑛 《图书馆》2000,(5):64-66,68
本文对中国古代官修书目评价图书的方法进行探讨,将这些方法归纳为三种主要形式:溯源法、比较法、参证法。论述了他们的产生及特点,展示了中国古代官修书目中批评方法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