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父亲去世前两年,给了我一只小提箱,里面装着他的作品、手稿和笔记本。他用一贯的玩笑、嘲弄的口气对我说,他希望我在他走之后——也就是指他死之后——读一读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2.
拍房记     
朋友在法院做拍卖房屋的活计。近年来美国房地产大跌,房子半价就可以买到。听起来很有诱惑力,我就请朋友也帮我标一栋。两个月后,朋友来电话,说在加州核桃市为我买到了一栋山顶的房子,全景,面对整个高尔夫球场。听起来好极了。我说你带我去看看,他说只能远远地在外面看;问为什么?答因为原屋主还住在里面;  相似文献   

3.
朋友去巴黎,我托他帮忙代购一只LV包包。为此,事先我做了不少功课,算清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研究哪一款包包最经典最好用。没想到朋友从巴黎发来短信说,LV旗舰店人满为患,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可以听到中国各地口音,从里面出来的顾客提着三五只LV包装袋见怪不怪,我叫他代购的那款早已脱销——天哪天哪!这年头,中国人究竟多有钱!  相似文献   

4.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乔布斯去世的时候,有一个中国网民在网上写了一篇帖子纪念乔布斯。是他一个两岁半小女儿使用iPad的故事。他女儿一岁的时候接触iPad,开始女儿还不认识字,但是对iPad这个东西非常好奇,就看到这个点一下就可以打开,再一点就关掉,纯粹是对这个开和关触摸非常感兴趣。几个月以后随着她慢慢长大,发现iPad不仅是可以开关,而且里面有很多图片、视频,很好玩。她老爸就下载一些绘本书给她看,她发现里面有好多故事,还可以有语音讲故事,还可以插入互动游戏。后来女儿非常迷iPad,开始她老爸规定玩10分钟,后来抱着iPad不  相似文献   

5.
我们作为国内的合作方与巴黎机场公司一起来完成的这个项目,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里面,应该说,我们是很喜欢这个方案的。从感情上这个大家都能理解。至于项目本身的好和坏,各界都可以来评论。因为建筑具有它的社会审美价值。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他对一个建筑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评建筑意义不大。因为不同的人审美角度不同,也不太能说服谁。  相似文献   

6.
金钊同志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10,(16):116-116
就“文革”前那一茬《大众日报》社的领导人而言,我接触最多的是金钊同志。我第一眼看到他时,他被推了光头,走在被诬为“牛鬼蛇神”的队伍里面,脸色铁青,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在那种时候和境况之下,他居然敢怒。这里那里贴满了“打倒”、“批臭”的大字报。  相似文献   

7.
[原稿]旅长睡在我上铺以前在我心目中,旅领导都是高高在上、很难接近,不要说有事找领导了,连走在路上远远看见领导就躲了,生怕被领导看见说这不是那不是,影响连队形象。现在我的感觉全都变了,我认为,首长原来一点都不难说话,且很容易让人接近。要说为啥,这还源于上次旅长来我们连蹲点,他就睡在我的上铺。我想像,旅长来连队蹲点应该住的是连队的小单间,铺的是连队的招待被,就在他来我们连蹲点之前,连队还专门给旅长挑选了公务员,可哪里想到,旅长却自己打着背包来到连队,根本不用我们当公务员,住在班里面,与我们面对面的说话,和我们干同样的活…  相似文献   

8.
2000年3月上旬,我与记者欧世金赴南疆采访。乘三菱越野车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后,我们到达叶城“女人村”。这里是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留守处。男人们都上了阿里高原,在这里留守的都是随军家属,因此得了个“女人村”的称呼。我们赶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到达,就写了一篇《“女人村”的节日》的稿件发回报社。在将要离开之际,经过一楼走廊时,我透过一间办公室10多厘米宽的门缝看到里面有人在扎白花。怎么回事?谁死了?好奇心驱使我推开屋门打探究竟。里面有军人,有家属,他们告诉我:一个新兵死了。这个新兵是谁?他怎么死的…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我刚到江西吉安电视台工作时,一位即将退休的新闻前辈送给我一句话:"工作在新闻战线,要处处如履薄冰,事事如临深渊."当时,我并不理解他的意思. 这位前辈退休前的一天,我到他的办公室,正好碰到他在整理东西.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档案袋,小心翼翼地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叠发黄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老要疏放     
人生大概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年青的时候想出去,老了想回来。这一现象在80多岁赵浩生先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他在美国住着一栋令人羡慕的漂亮大房子.后面是一溜敞亮的大窗户.和邻居的房子中间是一片草坪,周遭有树林。赵先生说:“这草坪是两家的.但我们不在中间竖篱笆,他看就都是他的.我看就都是我的。常有成群的野鹿和野鸡光顾这里.它们站在我的后窗户跟前向里面扒头探脑。这里的野物不是怕我看它们.而是想看看我长得什么样,  相似文献   

11.
金钊同志     
就"文革"前那一茬<大众日报>社的领导人而言,我接触最多的是金钊同志.我第一眼看到他时,他被推了光头,走在被诬为"牛鬼蛇神"的队伍里面,脸色铁青,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在那种时候和境况之下,他居然敢怒.这里那里贴满了"打倒"、"批臭"的大字报.  相似文献   

12.
甘恬 《新闻实践》2014,(3):28-30
林楚方先生,是我约见的采访对象中,唯一一位到得比我早的人.离约定时间还差片刻,我在酒店大堂打电话给他,谁知他已在里面的咖啡座等我.这让我觉得,也许下次得将习惯提早十分钟赴约的节奏,再往前调一会儿,好让自己看上去不至于那么匆忙.  相似文献   

13.
汪耀楠 《出版科学》2011,19(5):109-112
在辞书学界,我一直在关注着李尔钢的论文,希望他能在辞书学领域有大的建树,提出并解决一些理论问题,为我国蓬蓬勃勃进行的辞书编纂事业提供理论参考。一词典学在欧美已成显学。一位德国友人曾寄给我一本欧洲语言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那里面的大部  相似文献   

14.
那一天,我和几个同伴走进一家火锅店,老板笑脸相迎。他吩咐服务员提出一只笼子,要我们当场指点,要吃里面的哪只鸡。当时我们中的一人立刻觉得受不了:别别,这太残忍了!——结果那天我们没吃成活鸡。但是,换一个场合,说不定我会参与吃这只活活杀掉的鸡。数年前,有一部澳大利亚电影《小猪宝贝》风靡世界,里面讲了一只立志要当牧羊犬的小猪。结果电影一走红,据说在东南亚一带烤乳猪都没人吃了,谁忍心吃这么可爱的小宝贝呢?不知过两年大  相似文献   

15.
江晓原(以下简称江):刘兵兄,说起来,你我二人都可以算戈革教授晚年仅有的几个朋友之一了。当然我们都是他的晚辈,你对他是执弟子礼的;我虽被他视为忘年之交,但也一直对他执晚辈之礼。自从我认识戈革教授之后,25年以来我一直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少见的才子,而且是一个相当不得意的才子。我原先打算安排我的博士生吴慧小姐给戈革教授作一个系统的访谈,为这位奇特的  相似文献   

16.
晚上十点多钟,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我急忙拿起话筒,里面传来了宏亮但却陌生的“男中音”。长途电话是山东《石化工人报》副总编辑李明打来的。他邀我为他的新著《燃烧的记忆——李明新闻文论选》作序。这使我有些惊讶。因为,在这之前,我只和李明通过一两次信,看到他的某些作品,也编审过别人写的介绍他的专访。知道他是一位多才多艺而且多产的新闻界同行,然而毕竟没有见过面,况且为书作序也不是一件得心应手的活  相似文献   

17.
黄薇 《大观周刊》2012,(39):318-318
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他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司机硬背。他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仅学习他的应用功能.还要体会里面的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8.
命运     
公共汽车到站了,刘主任发现吊在他手腕上的公文包不见了.刘主任惊出了一身冷汗,公文包里面装的可是决定着他命运的材料,如果这些材料落到他对手手里,那么他下半辈子就得在监狱里度过.刘主任忙对着一车的人喊:"各位大伯大婶大哥大嫂,有谁在车上见到了我的公文包,请还给我,我有重谢."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8,(4):47
爱得华.菲舍尔在1983年2月的.《圣母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讲了一个斐济的麻风病人的故事。那个病人的双手已经扭曲,但他仍然成了一个国际闻名的艺术家。他说:“我把我的病看成是上天赐给的礼物.如果不是因为它.我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一) 一九七八年,一个繁星闪烁的冬夜,我来到北京饭店斯蒂尔的房间门口,听到里面正发出清脆的打字机的声音。我按了门铃,他迎了出来。这是一个七十五岁的人了,身材颀长,面孔瘦削,眼光明沏,头发灰白。浅灰色的西服,非常贴体,而那鲜红色的领带,更引人注目。我们坐了下来。我打开了《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