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3月16日,谣传日本大地震后的核泄漏会污染海水,进而影响食盐生产和供应,另一个传言是吃了含碘盐可抗核辐射。受两个传言影响,16日下午起,一股“抢盐”风潮从浙江绍兴出现,谣言在微博等发达的现代信息传播推动下,如瘟疫般迅速传遍中国大地,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食盐恐慌性抢购。  相似文献   

2.
黄暐 《新闻爱好者》2011,(21):18-19
社会危机爆发时滋生的谣言、流言往往导致群体恐慌、抢购或斗殴等集合行为。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波及我国国内民众情绪,由主流媒体传播"碘化钾能够防治核辐射"的报道引发国内抢购碘盐风潮。此事件的产生与手机媒体的高效传播、主流媒体的权威效应、国民心理素质以及抢购人群等密切相关。基于"第三人效果"理论的研究框架,笔者对手机谣言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谣言与"第三人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规避谣言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以来,由于日本发生了牵动全世界神经的"3.11大地震",客观上也使日本出版业围绕这一"大事件"在运转。"3.11大地震"发生以后,出版界成立出版对策本部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两万人,即便是地震多发的日本,这也是空前的大灾大难。与此同时,因为大地震引起的大海啸,造成福岛  相似文献   

4.
<正>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媒体发明了"汶川加油"、"四川雄起"等具有很大鼓动性的词语,的确这些词汇能凝聚人心,在特定阶段也能给身处灾难中的人民以信心。但是,当2013年雅安大地震发生时,我们又看到了此情此景时,就不得不进行理性反思。正如网友"时报翔哥"所言:"看完国内60多家纸媒的封面,标题文本仍然与5年前汶川大地震,3年  相似文献   

5.
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一时间,"核泄漏殃及亚洲""'超级月亮'会引发灾难""碘盐可以抗辐射"等种种谣言在坊间迅速流传,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风波.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在发生灾难的同时谣言四起,人们把碘盐同碘片混为一谈,认为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核辐射。基于这种态度,我国一些地方爆发了大规模的食盐抢购。此次谣言事件中"碘盐防辐射"这一信息始终围绕着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条路线展开,这两种传播方式对谣言的传播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去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给全国带来的伤痛还未消去,今年6月5日同样发生在四川成都的公交燃烧事件(下文简称"6·5"事件)又一次震动国人.如果说"5·12"汶川大地震的舆论引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危机事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这次"6·5"事件则是对政府舆论引导力的又一次重大复检.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34分钟后,15时02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的整点新闻打出"突发事件"的片头,播音员播报了"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今天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地震发生44分钟之后,15时12分,CCTV综合频道和CCTV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窗口打开。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14日由藏独分子制造的拉萨暴乱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震惊世界。新闻媒体在这两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效果,发人深思,值得研究。一、有闻不报是新闻媒体的失职"3·14"和"5·12"两大突发事件,都是举世瞩目的特大新闻事件,媒体应当关注和介入。但媒体的不同表现却产生了不同效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反应迅速,报道公开,不仅赢得国内各界的高度赞扬,而且也得到国外媒体的认同和好评。中国的老百姓和世界人民大都通过中国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从“情义男”到“薄情汉”——兼论典型报道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汶川大地震"背妻男"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5日,在汶川地震过去的第三天,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每日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张题为<给妻子最后的尊严>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美籍华裔摄影师沈淇徕于2008年5月14日在四川省绵竹汉旺镇的地震灾区拍摄的,照片上一个叫做吴加芳的中年男子将妻子石琼华和自己绑在一起骑在一辆摩托车上.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后,随着碘盐可防核辐射、中国食盐将遭受核辐射污染等谣言通过手机和网络的散播,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碘盐抢购风波。本文从谣言的传播过程和特性出发,研究了谣言传播中出现的新特点以及谣言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同时提出政府在谣言控制中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建议尤其要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控制、监测与预警。  相似文献   

12.
一位在"5.12"大地震中痛失父母女儿等10位亲人,却一直坚守在救灾岗位上的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女民警,5月19日13时45分被某门户网站"请"到嘉宾访谈间接受采访,她坦言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因为难受而晕倒--就在接受采访的当天上午,她还晕倒了一次.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汶川8.0级大地震,举国震惊,举世关注;而2009年6月5日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下文简称"6·5"事件),再次震惊全国,影响海外。如果说"5·12"汶川大地震的舆论引导在我国危机管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6·5"事件则是对政府舆论引导力的一次重大复检。因此,考察这次危机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情况,发掘其在新形势下的新意义,对提升政府舆论引导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数以千计的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回一篇篇充满爱心的报道。新闻记录历史,历史记录了这场抗震救灾中的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5.
围绕"5.12汶川大地震"事件的影响,以"媒体的抗震救灾报道对大学生应急行为导向"为主题,我们设计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填写时间在2008年的5月30日到6月19日(大概在大地震发生后的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调查高校学生范围涉及四川大学、  相似文献   

16.
张小燕 《传媒》2011,(8):51-52
黑色3月。日本9级大地震,借助人们的恐慌心理,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谣言"冲击波,其中又以"谣盐"最盛。在众多"体贴式"微博谣言之后,"补碘防核"最为打动人心。3月16日,中国各大城市百姓排队"抢盐"的队伍蜿蜒如长蛇阵,景象惊人。"微博算是新闻传播媒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近三四个月间,一向不事张扬、默默无闻的档案部门,竟接连爆出了颇为轰动的新闻. 先见报的是都江堰市档案局正局级调研员李某,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未到单位报到.  相似文献   

18.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媒体发明了“汶川加油”、“四川雄起”等具有很大鼓动性的词语,的确这些词汇能凝聚人心,在特定阶段也能给身处灾难中的人民以信心。但是,当2013年雅安大地震发生时,我们又看到了此情此景时,就不得不进行理性反思。正如网友“时报翔哥”所言:“看完国内60多家纸媒的封面,标题文本仍然与5年前汶川大地震,3年前玉树大地震如出一撤,只不过汶川玉树改成了雅安:雅安不哭,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应该向简光洲同志深表敬意并致谢忱.这位<东方早报>记者费尽周折,查清了"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问题并率先在该报披露,撕开了奶业黑幕的一角,拯救了成千上万个"祖国的花朵",让中国奶业置身"大地震"式的严峻考验,也为这个与无数百姓息息相关的行业创造了"在废墟上重生"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漫画出口,一直是日本出版行业赢利的支柱。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多起火灾以及核泄漏。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地震灾情以及灾后重建时,也有很多日本动漫迷们发出疑问:"日本动漫业不会受到影响吧?"日本政府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坚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