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说"雌"、"雄"     
"雌"和"雄"是古代汉语里两个常用词,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在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诸多意蕴.作者认为:"雌"、"雄"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知、分类、解释和评价,其语义场生动地表达了中国古代这样一种世界观:人类主体与自然万物共存,自然法则与社会准则统一、人间道德与天地节律相应.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天地万物,美而不言。自然及其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总是充满了无数的故事、无限的魅力。狭义的博物学是研究活物(人、动物与植物)及其由来(古生物)的科学。广义的博物学研究关于每个事物的自然史。它不仅包括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人类文明的衍生物和人类的文明史。人类对  相似文献   

3.
黄春丽 《新闻爱好者》2011,(16):120-121
中国神话和希腊罗马神话都在开篇伊始对天地变迁、人类起源进行了丰富大胆的推测,对日月星辰、动植物起源等自然现象展开了浪漫的想象。这些神话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凭借感性的直觉和幼稚的思想去臆测宇宙万物的来龙去脉,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幻想。中国上古神话中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  相似文献   

4.
一 在人类的主观和客观世界里,声音分为三组基本成员,即人声、音乐和音响.这其中早于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的是自然音响,即大自然的山岚、海啸、兽叫、禽鸣.“声者,鸣也”,①自然万物经由振动产生共鸣,发出声波,通过空气、水、金属等介质而传递出声响.人类诞生以后通过一系列的劳动实践,在主观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让声音世界变得幻化万千、异彩纷呈.由人类创造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人类发出的有声语言和非语言人声)、音乐以及人为音响.声音世界的三组成员作为信源经由声波媒介的传输由人的听觉器官(信宿)进行接收,从而使人类感受到声音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专家观点     
<正>邵培仁: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所谓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媒介生态学是人类在处理"人—媒介—社会—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生态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一、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人是“大地之子”,所以人与自然有不解之情缘。我们的祖先在远古的社会就已经意识到天地合而万物生的道理,他们把人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的一部分之中,他们的思想原理也已经深深地运用到当时的建筑之中。在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那亭、台、楼、榭的布置,花、草、树、木的布景,无不体现着自然和人"和谐"二字。人引入其中,已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道出"气"字,即自然与人合二为一。在室内空间中人们以怎样的布置来表达这种情态呢?古人习惯于在室内置盆景,无论水石盆景、树桩盆景还是花卉盆景,都是在“再现自然”…  相似文献   

7.
王璐 《新闻爱好者》2011,(8):120-121
中国神话和希腊罗马神话都在开篇伊始对天地变迁、人类起源进行了丰富大胆的推测,对日月星辰、动植物起源等自然现象展开了浪漫的想象。这些神话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凭借感性的直觉和幼稚的思想去臆测宇宙万物的来龙去脉,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幻想。  相似文献   

8.
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媒介生态学是人类在处理"人——媒介——砒会——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生态智慧的结晶。它既反映了人类对媒介生态现象和媒介生态规律的漫长认识过程,也反映了人类对媒介生态经验和媒介生态知识的逐步积累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9.
《周易》追寻人的生命之根,用人的生命繁衍现象和性别角色关系类比自然万物的变化和运行机理,又从这种运行机理中把握人伦的根据,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由此奠立起整个意义世界的基础,绽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这种生命自然观言说了人性与自然之性的同一,人们遵从自然的行为,即是以自性为根据的自我发展,内蕴一种自由的趋向。自由意识源于人类劳动的创造性,根据不同时代的生存状况而呈现出特殊的形式;《周易》在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背景上绽现的自由趋向,对认识人类自由思想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史,也是科学发展史。人们对自然界的研究,对宇宙万物的考察,称之为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对人与人之间的分析,称之为社会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建立,都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向前推进的。例如电力学,当人们还不了解电的原理和作...  相似文献   

11.
王金雪 《青年记者》2020,(12):90-91
AIoT是AI(人工智能)与IoT(物联网)不断深度融合的产物,物联网的智能硬件产生并收集海量数据,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呈现,使万物之间、万物与人之间智能连接,最终为人提供实时、便捷、智能和精准的服务,人类由“互联”进入“智联”时代。随着5G大规模商用,这一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尤其关注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学者们试图从科学技术的宏观角度,重新打量陪伴人类的传播媒介.在互联网和Web2.0兴盛之际,未来的"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Web3.0甚至N.0已经进入了学界的视野.物联网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Web3.0的技术特征是:万物感知-智慧控制;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全方位信息交互;人与物质世界的联接.  相似文献   

13.
人体是自然界的最高创造物,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男性的雄壮、坚韧,女性的妩媚、婉约构成宇宙间刚阳与阴柔之美的鲜明对比;老人的苍劲与儿童的稚嫩,宛如晚霞与朝晖使人陶醉,使人迷恋,人体的确不愧为万物中最值得赞美的自然造型。  相似文献   

14.
善,伦理学最根本的问题,是德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为了中国的光明未来而追求真理的进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德为善政,政在养民",这是<尚书>里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里的话,都是讲"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就是说,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能润泽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竞高下,争长短,它总是安身立命在众人所不愿去的低洼地,这种品格才最接近于道.  相似文献   

15.
清代蒙古画家布颜图画作之匠心独运在于他一改流行于清末的拾古人牙慧的作画风气,以自然造化为师,讲究真情、真景在绘画中的体现。布颜图强调寄情于天地万象,以万象生成绘画之意境,再通过笔墨将意境与自然万物融合为一,而不是单纯地描摹现实,从而使"情""景"完美呈现在画作之中。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学者,他谦逊好学,严谨专注,墨挥巨浪,涉猎领域广泛;作为师者,他擅长人才开发、文化创意和企业策划,率先进行了"情商点名法"的教改实验,创立了"山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教30年如一日,既教书又育人,他曾掷地有声地提出"为师当如火炬",并以满腔的热情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不断地增添荣耀。他遵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厚德载物,容纳百川。他就是本期的封面人物——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薛永武教授。  相似文献   

17.
赵松 《青年记者》2021,(24):5-5
随着人类逐渐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高科技时代,传统人本主义受到冲击,关于人工智能的"后人类"相关观点开始涌现,它们并不是一种政治化划分,而是以智能新技术为基础,对新的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 1.赛博格社会:人与技术融合或超人类主义.随着机器与人的深度结合,人的边界和主体性问题成为赛博格研究主题."赛博格"被用来描述未来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指入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一个将自然与人为合成一个体系的、自我规范的生物体".人与技术的融合,意味着传统人文主义定义的人类物种边界变得模糊,人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人或生物人,而成了格雷所说的"后人类".在后人类社会图景中,赛博格突破了人类的硬件和软件界限,一方面可以通过生化机械技术强化机体"硬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神经认知科技增强心智"软件".  相似文献   

18.
对于属于刘亮程这"一个人的村庄"来说,那里的灰鸟、虫子、老狗、胡杨树、逃跑的马、挣断缰绳的牛,和那唯一的一边闲逛一边在内心琢磨的扛着铁锹的人构成了一个独特而又无限的生命空间,在这里,忍耐、困苦和快乐是属于每一个沉静而卑微、孤独而深刻的灵魂的,作家以朴素简单的文字表达了他对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和土地的感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和理解。正因为如此,作家才能如此灵犀而深情地感受到"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部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相似文献   

19.
早春与早熟     
当冰雪消融,柳条绽出新绿,大地泛现鹅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之时,人类和生物总能感到自然界的春天不仅美好,而且永恒存在,因为春风不仅一年一度,岁岁相似,而且总是那么守时,不早来也不会迟到。人类和生物的春天虽然也美妙无比,但是作为生物个体,这种春天如果是因为人类自身的原因,比如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而使得人类和生物的春天早到,并因此而一代比一代地早熟时,是应当欢呼和喜悦,还是不安和忧虑?春江水暖动植物先知尽管还有一些人认为地球的气候并没有变暖,而且即使有温室效应而使得地球变暖,这也并非主要是人类过度开发、经济过热,过度消…  相似文献   

20.
女神崇拜的思想贯穿在满族说部的始终,在神话中,女神不仅是人与万物之母,甚至是天地宇宙之母,是她创造了宇宙万物和人,并且战胜了寒冷和黑暗,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在传说中,女神变为传奇性英雄,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给人们带来吉祥与幸福;在悲剧中,神话中的伟大女神和传奇中的女英雄则变为女性悲剧人物,她们的转变象征了女性崇高地位的失落;在民间故事中,女神和传奇中的女英雄则变为某种事业的发明者。满族说部是神话的移位,而神话是红山文化女神祭祀仪式的移位,因而,说到底,满族说部也是红山文化女神祭祀仪式的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