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概念行政处罚是指行政管理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的所给予必要的处罚的行为;而刑事处罚是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是国家惩罚犯罪分子的强制手段。  相似文献   

2.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主要内容 所谓“亲亲相隐”,又称“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所规定的夫妻、父母、子女以及特定的亲属之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免除处罚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内容丰富,方法众多。真诚赞美和适度处罚是读者服务工作的两种重要的方式方法,真诚赞美关注馆员与读者的情感诉求与交流,适度处罚着力于对读者违规行为的理性制约。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真诚赞美和适度处罚必将有助于读者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对1990年~2010年我国档案执法与处罚研究期刊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日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档案执法与处罚研究文献样本的选择以"档案执法"与"处罚"两个词组为检索词,在"篇名"、"关键词"、"主题"、"全文"4个检索项中进行检索。结果,"篇名"中2篇、"关键词"中0篇、  相似文献   

5.
应玲玲 《大观周刊》2012,(23):67-69
刑事和解是在刑事诉讼中的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刑事和解制度建立了一种新的刑事案件解决机制,对轻微刑事案件在受害人与加害人通过协商达成和解,授权国家司法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性”。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刑事和解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我国刑事和解存在的缺陷以及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具体地论述了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第五部分是结束语。  相似文献   

6.
目前,单位违法犯罪已成为“扫黄”“打非”斗争面临的又一新课题。许多地区在工作中先后遇到这一情况,有一县政府法制部门甚至将法人违法犯罪构成要件与单位违法犯罪构成要件混为一谈,错误地撤销执法部门对违法单位的处罚决定,从而形成一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冒名顶替”事件时有发生,此类行为严重损害公民的个人权利和档案的真实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新《档案法》对其处罚力度较弱,难以实现有效的法益保护。刑法现行法条中又因构成要件不对应而暂无法条能够适用,难以有效地惩治伪造、篡改档案行为。这就造成了行刑之间衔接的缺失,进而导致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行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适用问题与罪名适用问题。但无论是从实质的违法性论,还是缓和的违法一元论角度出发,均能够肯定伪造、篡改档案行为的刑事可罚性的存在,将伪造、篡改档案行为犯罪化也并不违背刑法谦抑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李桂常 《云南档案》2004,(5):13-13,16
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档案执法活动,是档案部门依法履行职权,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当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在开展档案执法、尤其是进行执法处罚时,常常会出现回避行政执法程序性、严肃性,采用“软着陆”的态度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5月1日起,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将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醉驾入刑"终于开始实施,那些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屡屡触及公共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10.
李兵  杨婌娴 《中国出版》2023,(17):26-31
“删除权”(right to delete;right to be forgotten)指在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情形下,信息主体可以请求信息处理者及时删除相关个人信息的权利。“删除权”在我国《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均有所规定,其行使对于保障数字时代个人信息的完整性与自决性至关重要。然而,我国现有删除权法律规定更多是一种昭示性和象征性阐述,具体适用规则不尽清晰,给后续司法裁判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本文将基于国内外典型司法判例和“删除权”法律文本,对其法律适用中的权利义务主体、行使方式、限制因素等规则予以明确和构造,以期为未来我国“删除权”的立法细则和实践落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违约行为,制约并减少违约行为是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一种必要手段。论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的违约处理方式,从处罚的力度、期限、方式,以及涉及的资源范围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违约处罚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警察开出一张罚单时,车主总会在心里嘀咕:“这次算我倒霉,看来碰上警察心情不好了。”多年来,人们对交通罚款总是心存疑虑:交通警察的处罚,是不是警察自己说了算?有没有一个公正客观的系统,在制约交通警察权限的同时,也可以打消人们的猜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同样的违法情况,却实施两种处罚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一事不再罚” 原则是行政处罚中一项重要的原则,对防止重复处罚现象的发生、体现过罚相当的法律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执法实践中,如何正确执行“一事不再罚”原则也存在较多分歧。因此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涵义和适用规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一些消防工作实践,对这一原则在适用中的问题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程丹 《新闻窗》2010,(5):25-26
有人将媒体所代表的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并称为人类文明中最为重要的两种权利,媒体和司法将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责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来——媒体通过舆论来评判是非,扬善贬恶,追求社会道德上的公正与正义:司法通过法律来解决纠纷.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追求法律上的公平与正义。二者在“公平与正义”的根本目标上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6.
颜恺 《大观周刊》2011,(22):202-202
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是我国现阶段预防与惩处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大胆探索,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有助于做到——既有力打击犯罪,又有效减少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用和社会效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1月1日起,全国检察机关启用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即所谓的“行贿黑名单”,正式开展行贿犯罪档案的查询工作,自1997年以来近9年的四类(包括建设、金融、教育、医药)权钱交易犯罪均可查询。无论单位或个人,只要曾因行贿接受过刑事处罚,就会“榜上有名”。有关行业部门通过查询相关档案资料,可以了解到对方在招投标、公共采购、信贷审批、招收公务员或招收学生等贿赂犯罪高发、易发环节上。是否存在利用行贿手段获取非法利益的档案记录,以便采取预防或公正处置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在对日常语言分析尤其是对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通常理解中,一直存在的滥觞即对“实指定义”的批判,这一批判针对一种“贴标签”式的语言教学法。虽然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将这一问题以诸多平实并且在操作上实际可感的方式加以描述,但由于对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反哲学”定位,“实指定义”批判迅速地在一些研究中“上升”为一种“理论立场”,也就是将“实指定义”抽象为某种传统哲学的共性特征。这种“上升”带来了两个方向上的后果。首先,  相似文献   

19.
赵晓楠 《大观周刊》2011,(28):213-213
《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是冯亚东教授于1998年写的一部较早的著作。书中从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性和刑事违法性三个方面对犯罪的概念进行辨析,创造性的提出了犯罪的本质特征不在于社会危害性,而在于应受处罚性的观点。如果把本书比作一幅画.那么对社会危害性的描绘可谓浓墨重彩,而应受处罚性与刑事违法性则相对着墨较少。如果说作者对社会危害性的描绘属写意风格——重点从理论上进行论述.那么应受处罚性和刑事违法性则明显的带有写实的味道——与实践联系较密切。之所以造成同一种画中不同的风格,可能与作者创作的时间跨度较长有关。不管怎么说,本书浅显易懂,尤其适合刑法初学者,虽创作时间较早,但今天看来仍不过时。本文按作者的思路,从犯罪的三个特征入手,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介绍,并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到“推动全民阅读”,并将“全民阅读”列为国家八大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实现了全民阅读工作在国家规划中的历史性突破。文章以“流动书包”和“丢书大作战”为例,分析了当下全民阅读推广的两种方式,即政府主导的服务方式和社会多元主体主导的活动方式,二者在运作主体、推广方式、渠道选择、目标定位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为了取得更好的推广效果,在全民阅读推广实践工作中,可将二者有机融合,构建服务与活动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