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时评,这一新闻利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鸣响于媒体,红火于报端,不论是都市类报纸,还是地方党报,争相开办时评版或时评栏目,已屡见不鲜。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当前新闻传播的中兴,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2.
如今,任何一份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报纸,都极其注重打造旗帜鲜明、且具有品牌号召力的新闻时评栏目或版面。新闻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以其短小、精炼、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在社会上得到了比较强烈的反响,从而引起读者共鸣,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而在工作中编辑处理时评稿件时,发现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现提出来以供探讨。一、时评言论,贵在短小精悍。一篇精辟的时评言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增多与革新,平面媒体能否在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也提供思想性强的独家时评,成了决定报纸影响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报纸时评是思想的产品,是报纸的声音,代表本报的观点,传达本报的意图,引导本地的舆论导向,有着其他新闻体裁无法比拟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时评的复兴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评热"的兴起及背景 在当今信息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意义上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新闻解读的竞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跨入新世纪以来,新闻评论尤其是作为快速评论的"新闻时评",在经历了以往相当时间的沉寂以后,又焕发生机,风起云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点开网页,时评四面开花,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5.
眼下,时评在各家媒体十分火爆。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纷纷为时评开辟了专版专栏。的确,很多时评作品以其清新的文风,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见解,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时评的出现,是媒体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一个表现。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快速评论,对舆论的影响与作用不仅巨大,也有助于奠定媒体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传媒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报纸新闻的时评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报纸新闻时评的影响力,就必须要考虑到其相关的制约因素,.将这些制约因素从隐含的信息中挖掘出来,并通过相应的改善和转变,努力将其减到最小化,如此才能让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得到更高更好的发挥和传播,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发行于山西省长治老区的上党晚报受到读者的好评,并连续获得“中国十大地市晚报”“中国地方都市报类最具影响力十强”“中国地市晚报品牌十强”“中国十大创新力城市晚报”等荣誉称号.其中,新闻时评功不可没.如果说各类新闻构成了报纸的血肉骨架等主要内容,时评则是激情之后的冷思考,赋予报纸灵魂,是一份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用信息整合突出报道的差异性 一名读者,面对着至少十多张可以选择的报纸,他选择哪一份?面对着一份少则8版多则80版的报纸。他怎样简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看的新闻?面对同一个突发事件的十几个报道,他选择哪一份报纸的报道?从读者而言,这是搜寻信息的难度。对报纸而言。就是如何使读者多快好省地找到他所要找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王冰 《中国地市报人》2013,(10):119-120
尽管有人把时评归于一种"脑残文体",未必完全符合事实,但时评这类新闻评论的文风,当下确实出现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流弊",那就是:一些时评作者习惯于"望文生义"———翻一翻报纸,看一看帖子,把一篇新闻报道琢磨几遍,就匆匆下笔、滔滔而论。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不留神,难免会有偏激、偏颇之论,难免会有"蜻蜓点水"之论,或者"隔靴搔痒"之论,甚至出现谬论,"望文生议"也就变成了"望文乱议"。概而述之,"望文乱议"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往往不再只是追求"快"的传递,而更注重"质"的比拼.新闻评论就是在这种竞争环境下重新焕发生机的一种新闻表达方式,许多国内报纸都特辟新闻时评专版,放在报纸的重要位置,因为新闻时评表达了媒体独特的观点和立场,正所谓,"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如今,一份报纸能否在提供信息之外为受众奉献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的观点,已经成为这份报纸质量高低和社会影响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有远见的报社领导者,都在积极倡导用思想做新闻,做有思想的新闻。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时评类文章迅速崛起,在众多传统媒体中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2.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作为应时而生的党报时评专版,作为新闻事业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努力体现"三贴近",落实"三贴近"。作为承载言论的一个重要空间,时评版比通常言论栏目信息更多、容纳更广、与读者贴近性更强。在时评版上体现和落实"三贴近",操作性强,认可度高,会收到  相似文献   

13.
时评,就是对当前时事的评论,对一段时间内或一个时期内时事的评论都算时评。可见,时评的时间性较事件报道要宽泛。可一些报纸、一些编辑把时评时间限制得太死,认为最好是昨天上午刊登的新闻,上午就写出评论,下午就传到报社,下午编出来,今天登出来,这就是当前编辑们追求的“昨日评论”。  相似文献   

14.
正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眼睛,眼下几乎每家报纸都开设有新闻时评类版面。纵观这些时评版面,大多数言论是些"大路货"、"别人嚼过的馍",还有的是"烫剩饭",常常是"千报一声",读者不仅不爱看,而且有意见。《汴梁晚报》在刚开始创办时评版时,也没能跳出这个怪圈。2012年6月4日,《汴梁晚报》对时评版动了一次"大手术",正式创办《锐声音》版(2013年1月改为《汴梁·声音》版)。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汴梁晚报》时评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围绕大局,踏准新闻节拍;紧扣热点,强化民生视角;深度评析,突出本地声音。牢牢把握住了正确导向,提高了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实现了新闻与评论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报纸新闻在媒体激烈竞争的社会背景中极易存在失实现象,并且会相应降低报纸影响力,这对舆论引导、报纸新闻持续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只有针对性地防范这一现象,才会提升报纸新闻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才会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本文首先介绍了防范报纸失实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失实原因、类型和危害,最后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记《大公报》的成功在于张季鸾的笔、胡政之的经营和吴鼎昌的资本.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莫过于张季鸾的时评.张季鸾先生作为新记《大公报》的主编,之所以能将一份民间报纸推向社会舆论的前沿,与他重视言论的办报理念、对社会尽匡导之责的办报精神是分不开的.分析张季鸾新闻思想,透视出时评对报刊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眼下,时评在各家媒体十分火爆.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纷纷为时评开辟了专版专栏.的确,很多时评作品以其清新的文风,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见解,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时评的出现,是媒体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一个表现.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快速评论,对舆论的影响与作用不仅巨大,也有助于奠定媒体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大河报》时评版的属性是新闻评论,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当日全国各地媒体刊发的重大或有特点的新闻,以满足读者即时解读重要新闻的需求。其中的"今日评论"是时评版的头题,是该版最重要的一个栏目,相当于《大河报》的"社论",不但反映了该报对时事变化的敏感度和报纸对新闻事件的关  相似文献   

19.
党报的新闻改革应向何处使劲,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笔者认为,党报新闻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在最大限度地发布高质量新闻上下功夫,努力打好“新闻”牌。换言之,即加大新闻量,增强新闻性,实现报纸的新闻大扩容。 努力打好“新闻”牌,是报纸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功能的应有之义。报纸之所以称为新闻纸,就是因为它以刊登新闻为主。新闻性是报纸的本质属性,也是报纸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报纸的功能虽然有很多,如传播信息功能、宣传教育功能、指导工作功能、认知求知功能、娱乐休闲功能、舆论监督功能等,但其中最基本、最核心…  相似文献   

20.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03,(11):14-15
时评之“红”近两年,一种新闻文体迅速窜红,成了“热得快”,那就是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现正处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则以高质量的新闻时评有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跻身主流媒体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