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文创市场潜力巨大,多数地方出版社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域文化优势纷纷涉足文创领域.然而,由于产品设计和运营环节存在不足,多数地方出版社的文创业务未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地方出版社要善于谋划,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推广渠道,在产品设计和经营环节下功夫,把准方向,推动"出版+文创"的融合,真正实现从"小出版"迈向"大文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出版文创的定义、分类及其本质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提出出版文创是在跨界融合和新兴技术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基于出版内容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是出版产业链的延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兴业态.  相似文献   

3.
王卿 《出版广角》2018,(8):54-56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公众关注和时代发展需求的合力下获得迅速发展,与此相对,出版行业却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电子传媒不断发展和移动阅读日益普及等背景下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用文化创意丰富出版的内容和形式,将出版与文创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出版转型、文创优化的完美契机.  相似文献   

4.
金强 《编辑之友》2021,(1):60-65
随着技术进步与时代革新,出版产业升级与文创扩容提质相叠加.出版与文创的融合起于文思,终于消费,都要经受受众审视与市场检验.数字时代,传统出版面临重重挑战,需紧密结合已有优质内容资源加速实现新市场开拓,这必然要求出版模式更新.而文创产业已积累的发展经验为其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也成了天然伙伴.文创企业借力出版资源,实现了内容的精准化拓展和丰富化延伸,也盘活了部分出版资源.两者从相容到相融,互为对方的创新驱动力,其成功合作也为文化发展繁荣之策提供了新参考.  相似文献   

5.
出版文创是在全球出版业面临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顺应了国家引导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出版文创的发展经历了出版衍生品开发、跨界融合、个性化定制三个发展阶段,呈现越来越个性化、精细化的演进趋势.作为新生事物,国内出版文创存在文化挖掘深度不够、缺乏市场流通渠道、开发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为了实现出版文创的价值,需要保证内容生产的优质性和原创性,打造全产业链垂直生态布局,建立更为灵活宽松的体制机制,为出版业文创开发提供更为优越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刘晓妹 《出版广角》2021,(12):40-42
在深度融合、多元创新的新时代,我国出版业不仅呈现纸电声一体化融合出版态势,还借助"出版+文创"实践不断延伸自身产业链,以跨界协作促进文化生产,为自身的业务拓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合力.在此背景下,文章以部分出版机构的生产与传播实践为切入点,从融合出版和体验经济两大层面,诠释党史教育出版的内容升级和体验式营销,以期为行业的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5种编辑出版学专业核心期刊在3个时间节点上的论文主题进行了统计和分类,显示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融合研究渐成新的研究大势。基于此提出3点具体建议:审时度势,打造出版与文创融合的新平台;优势互补,寻找出版与文创融合的经济增长点;融合创新,形成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的出版研究契合点。  相似文献   

8.
出版文创为出版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思路.文章对出版文创和出版文创产业进行了概念辨析和产业特征归纳,结合出版文创产业政策和实践,指出国内出版文创领域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创产业体量庞大,需要不断转化传统思维,并与各行跨界合作.故宫人遵循"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前沿科技为依托,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的原则开发文创产品,让产品携带文化基因、倾注传统血脉.故宫出版的文创之路还很长,一切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是出版产业与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用于重构出版、文创领域的内容产品、传播功能及其应用.只有正确理解与把握融媒体环境下出版和文创的内在关系,才能以满足出版需求和创造文创需求为目标来重构出版产业链,打造出版产品融媒体化与可视化平台,实现出版产品技术途径、编创方法和应用方式的创新,开创出版与文创双赢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卫敏 《出版广角》2021,(8):15-17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经济持续强劲,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持续向好,数字出版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文章基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环境展开研究,对时代出版传媒融合及其出版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时代出版传媒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即通过实施"三大管理体系"和"五大推进工程",全力保障与推动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少儿文化创意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要从融合数字出版技术、打造品牌资源、艺术形象资源出发,抓紧培养既熟悉儿童文学、儿童读物,又把握数字出版技术,懂得创意设计、产业开发的复合型出版专业人才三方面大力推进少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施勇勤 《出版科学》2012,20(2):18-21
从媒介融合视角分析数字技术推动下数字出版发展的产业扩散和产业集聚的两种趋势,分析媒介融合带来的产业转型和文化变迁;分析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文化逻辑,并进而分析数字出版产业带来的文化和规制的矛盾性;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指出垄断作用力和竞争作用力达到均衡——"制衡"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支点,垄断与竞争并存是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以服务大众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公共图书馆与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内在价值,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极具意义。研究发现,文创产品内涵不足、专业人才投入不够、资金短缺、文创思维受限以及文化展示单一等问题制约着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协同发展。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以科技和创新为支撑,积极加强馆际间交流合作,实现文创资源共享,深入挖掘传统馆藏资源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协同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条件,是应对国际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发展模式不清晰、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发展速度迟缓、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产业标准亟待统一、数字版权保护还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大力推动传统出版业升级转型,加快数字内容资源的深度整合,加强技术公司与出版机构的深度合作,加快数字出版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全力开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实现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大跨越。  相似文献   

16.
当东西方书店业面临生存困境之际,诚品书店施行之道,不仅是表层意义的文化地标,更加见证了更大的毅力与信仰,成为一门无法复制的"诚品学"及"传奇"。文章以经营长达25年,成功地从出版流通企业延伸至文创产业的诚品书店为研究对象,引用台湾独有的创意生活产业特殊必备经营要素"核心知识""高质美感""深度体验"、经营公式以及PS2设计手法:以场所、产品传达"高质美感",以服务、活动传达"深度体验",借此呈现出版与文创融合在流通与消费端实践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7.
周蔚华  陈丹丹 《科技与出版》2021,(6):前插3,5-16
作者通过调研发现,在中央大力推动和出版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出版融合开始向深度扩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线上阅读、线上培训等成为常态,又加速了出版融合的步伐.2020年出版融合在理论、政策和实践3个方面都有新的进展.理论研究层面,中国出版融合研究成果数量再创新高,研究热点比较集中;宏观政策层面,聚焦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著作权法修订、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纲要等5个重点;产业实践层面,集中在出版融合产品体系革新、全产业解构与升级、商业模式升级、作业模式变革、出版共享平台初步建成、出版"走出去"加快6个方面.此外,作者针对"出版融合"在理论研究、宏观政策和产业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跃军 《新闻传播》2018,(15):70-71
文化与科技融合在出版产业领域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数字出版产业的崛起。历史规律和经济现实向人们证实,文化科技融合是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原动力。然而如何使文化科技融合从"国家话语"进入"市场话语",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乃是目前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出版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协同努力。本文对数字出版产业在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政府出版事业主管部门调整政策,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对出版业的创意开发做出了积极引导,进而促使我国出版业转型升级.文章从出版视角切入,针对文创产业的二次创意开发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希望助力出版事业发展,推动文创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全面对接融合是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社区正是文化、社会及经济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社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新生长点。鉴于此,文章以闽台为研究视角,具体分析了福建和台湾的社区文创产业发展状况和差异,进而总结了两地社区文创产业合作现状和局限性,以此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中两岸社区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