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书架     
《出版广角》2012,(2):91-92
文学艺术《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1年卷.爱情到处流传》作者:付秀莹著版本:作家出版社2011年11月版定价:28.00元/套小说并非以故事奇特取胜,靠的是:独特的语言,切实的生活,巧妙的结构,清新的意境和悠远的情思。看作者笔下情景,读者能生发虽未亲历却身  相似文献   

2.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荣获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综艺节目奖。节目通过24个美丽乡村,围绕自然环境、地理风貌、历史风俗、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将田园牧歌的浪漫与乡村振兴的进程融合其中,以“思想+艺术+技术”的多元呈现与创作,完成特色田园乡村“诗与实”的意境创构,以创新的节目形式勾勒出当代中国乡村的发展新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四月下旬,国民党特务张春桥的日子很不好过。因为他以极左面貌出现,对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所作的“评论”,被伟大的鲁迅一下揭穿了:是向敌人“献媚”,替敌人“缴械”。在心惊肉跳、惊慌不安之中,他以一副可怜相拿起秃笔给鲁迅写信说:“看到《夜莺》第三期的稿件,里面有先生的那篇《三月的租界》,是关于我的。这使我心里不安好几天了……《三月的租界》这个题目很伤大家底感情,我也不想说什么了。”张春桥为什么特别害怕《三月的租界》这标题?你看,“三月”对“八月”,“租界”对“乡村”,两两相对,锋芒犀利,击中要害。广大人民群众在“八月的乡村”艰苦卓绝英勇战斗的壮烈图景,映照出藏在“三月的租界”里喝  相似文献   

4.
乡情、母爱是诗集《红地毯》的主叹调。诗人离开乡村来到都市里生活了多年,都市里日常所见的普通事物、场景,本来是远离乡村的,却总能引发出诗人深挚而独特的乡情。走在客厅里的红地毯上,一般人大概只感到舒适、美观、阔气,诗人却想着地毯“从何而来”,想到羊、草和土地,进而慨叹:“有些脚步/为什么要与地隔开”(《红地毯》)。诗  相似文献   

5.
王心明  徐明 《东南传播》2021,(6):129-131
乡村生活类慢综艺是近年来较为火爆的综艺节目类型,以《向往的生活》《野生厨房》《三个院子》等为代表的头部节目引领着这类综艺不断创新发展,但此类节目更多的处于一种外部视角的控制之中,缺少对真实乡村生活的理解与展现,很多时候节目对劳动价值的诉求处于游离偏失状态,没有把劳动以及基于劳动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想象作为节目制作的核心理念,[1]存在劳动价值引导偏失的问题.通过以这些节目为案例,分析乡村生活类慢综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以期实现节目的升级进阶.  相似文献   

6.
刘道全  韩启振 《传媒》2016,(3):79-80
2013年以来,国务院、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题,以城市市民为客源,能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响应号召,陆续推出一批推介乡村旅游的节目,如央视的《美丽中国乡村行》、北京卫视的《美丽乡村》等.这些节目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乡村的生态美景、健康美食、休闲农业,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了乡村旅游服务指南,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尽管这些节目促进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传播和推广,但全面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笔者拟探讨当前乡村旅游电视节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独立评论》以拥有众多的学者撰稿人著称,而吴景超则是众多学者中相当勤奋的撰稿人. 作为社会学家的吴景超,谈论的问题更偏重现实问题,而观点则切中时弊.仅以其在《独立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为例,如谈论农村问题的《都市教育与乡村教育》《讨论“中国农民何以这样多”》等,谈论知识分子问题的《知识分子下乡难》《农政局——一条知识分子下乡之路》等,谈论工人问题的《近代工人生活的保障》《中国工业化问题的检讨》等,谈论舆论问题的《舆论在中国何以不发达》,谈论政治的《中国的政制问题》《革命与建国》等.  相似文献   

8.
《乡村节节高》和《小彤走乡村》是长兴广播电视台重点打造的两档广播和电视对农栏目,节目改版以来始终秉承"关注三农,由心开始"的宗旨,以农民为服务对象,关注有关“三农”的突发事件、热点新闻、最新资讯、政策解读、重大新闻事件分析、农民的生产生活等等。  相似文献   

9.
汪强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0):81-90
论文指出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图书馆建设的瓶颈主要在于:第一,体制障碍.第二,需求障碍.第三,政策障碍,提出了“保基本”等五条欠发达地区乡村图书馆建设的当前策略和“推进《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等九条长远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春节,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的一篇《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的返乡笔记,火爆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在返乡笔记中,王磊光描述了乡村的人际关系、交通设施、婚姻观念的变迁,并由衷地表达出了知识的无力感。随后,更多的博士返乡记开始出现在网络上,如署名为“古鱼”的《又一篇博士生返乡笔记:从一而终的稳定生活更可怕》。博士返乡记呈现出迥异的乡村面貌与知识分子的乡村情感,并由此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叶炜是一位在乡土文学领域持续深耕的70后作家。他的长篇新作《还乡记》,通过一位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知识分子——赵寻根的口吻,再发现新时代乡村的现实剧变。他将主人公童年在乡村的生活经历、离开乡村后成为城市知识分子的奋斗史和回乡寻根的精神生命史融合在一起,通过个体命运和故乡农村的书写,展现了他对新时代今日之中国乡村现实剧变和精神现象的思考。《还乡记》中,我们看到的既是农村“苦孩子”的童年与70后一代农村人的离乡史,又是“苦孩子”变成城市知识分子即“凤凰男”后的寻根史。作者还通过“伏羲女娲”意象的呈现,找寻70后一代离乡人的精神皈依,并对当下生育观念进行反思。这引发我们思考:今天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运动,给我们的乡土文学书写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乡土文学新的未来出路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清 《青年记者》2016,(10):66-67
春节过后,返乡题材的报道很热,其中关于农村婚恋情况、男青年娶妻难的报道最吸引眼球.比如《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河南等一些地方的乡村,女孩稀缺,大龄剩男密集出现,争夺新娘的范围被扩大.《中国经济周刊》一篇报道说,现在农村男孩太多、女孩太少,面对这么大的刚需,“二流子”变成专职媒人,成了“商务精英”.《人民日报》也报道称,在一些农村,彩礼是拿着秤称的,一般是3斤3两百元大钞,不少当地人表示很无奈.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一些乡村男青年的娶妻形势确实严峻.  相似文献   

13.
福柯的“异托邦”理论是以乌托邦为切入点进行阐释的,它是在真实场所中被有效实现了的乌托邦,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块飞地。《向往的生活》中建构的乡村空间虽真实存在,但它是以城市人为话语主体对乡村展开的臆想般田园牧歌,是经由媒介视听语言手段进行重新编码的异质性乡村空间,此时也面临着媒介化展演与资本逻辑带来的商业化收编。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次超常规的新闻策划;这是一次媒体与社会互动的崭新尝试;这是一次新闻“三贴近”的成功实践。今年9月,《衡阳日报》、衡阳人民广播电台、衡阳电视台、衡阳生活频道等媒体推出了大型报道“边远乡村行”。3个多月来,全市70多名记者深入到290个边远乡村进行采访,行程2.6万公里,发表作品360余条,并为边远乡村筹集现金64万多元,筹措物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以往荧屏中的老年节目,人们总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然而一旦真正被撤消,又发现“不能没有你”.2010年底,曾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18年的老年栏目《夕阳红》停播.2011年6月底,重新包装的《夕阳红》在央视科教频道复播,设日常版和周日版,“聚焦老年文化,服务老年生活”①.在《实话实说》、《生活》、《同一首歌》、《半边天》等央视品牌栏目皆因低收视率而停播的电视节目格局更替中,《夕阳红》的“复活”可谓孤例.  相似文献   

16.
民国乡村教育家黄质夫在主持南京栖霞乡村师范期间,为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改善村民的生活,曾以栖霞乡师为中心,发起建设“栖霞新村”的乡村改造运动.在扫盲、生计、健康、村政、家事、休闲等诸多方面,为附近村民提供各种切实服务,使栖霞地区的乡村风气为之一新,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相似文献   

17.
“行程万余公里,走进百个村庄;一样的美丽,不一样的见证,燕赵乡村美如画……”这是河北电视台2015年下半年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燕赵乡村美如画》的开篇词.系列报道共10期,每期5分钟,节目在《河北新闻联播》中播出后收视效果良好,在新闻中心月评和全台节目评优中该系列报道均获得第一名.  相似文献   

18.
《农民》报是我国新闻出版史上第一份以“农民”命名的报纸,也是当时唯一的面向农民的报纸.该报以平民教育为目标,把读书识字作为切入点,通过开设新闻、评论、农艺、卫生、公民等多样化的栏目,运用通俗的语言、短小的篇幅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在叙述“最实用的常识”的基础上,构建起内涵丰富的乡村建设话语体系,从而促进了乡村建设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3.办一份真正“人民的报纸” 韬奋一生总共创办并直接主持过五刊一报一书店,分别是《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原为《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生活日报》和生活书店.《生活》周刊发行量15万份,《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20万份,《全民抗战》三日刊发行量30万份,都创造了同时期全国杂志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日报》创造了当时香港报业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书店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年度出版图书品种一度居全国出版业第一,鼎盛时期拥有遍布全国的56家分支店.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韬奋一直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积极推广主流的大众文化.他坚决反对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30):62-63
“如履薄冰”意思是好像踩在薄的冰面上一样.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生怕出事.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例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王西彦《生活真实与艺术生命》:“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就顾虑重重,如履薄冰,不敢真实描写社会生活,这样又怎么能够产生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的好作品呢?”陈忠实《白鹿原》一章:“他和母亲给病人喂了一匙糖水,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似的希望度过那个可怕的间隔期而不再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