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统出版行业需要从出版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已是出版行业的共识,场景时代的到来,又为这一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知识服务模式如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提供知识服务、如何依据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服务,以及如何围绕多场景知识服务打造平台支撑等方面进行实践经验分享,为传统出版企业转型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服务是出版业进行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调查与分析可知,用户对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对出版企业提供的知识信息也较为信任;虽付费意识有待提高,但用户比较愿意使用出版企业提供的有偿知识服务.对此,利用商业模式画布模型的思维框架,归纳出用户、产品、业务架构和组织盈利四大板块,并细分出精准用户、用户关系、用户连接、价值主张、核心要素、多元联动、业务运营、成本支出和收入来源九大要素,构建出版企业知识服务商业模式画布,为出版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下,传统出版企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并着力开展知识服务.进入知识服务阶段的传统出版企业应该调整规划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继而扩大知识服务领域.本文从加强数字选题策划能力建设、增强数字产品制作能力建设、提升传统出版支撑和融合出版能力建设,以及加快数字出版运营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传统出版企业开展知识服务相关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企业价值2.0的价值内核在于企业和消费者整合为一体共同创造价值,这些新的规则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因素.而现代图书馆已经从“单纯服务型图书馆”转变为“服务经营型”的图书馆,即实现图书馆与读者共同创造价值的新的服务模式,这是企业价值2.0新规则对图书馆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对传统出版模式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实现从内容生产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是一个关乎出版机构转型升级成败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壹学者"学术科研移动服务平台为例,介绍了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依托移动互联网,为学者提供学术数字图书馆、学术科研工具、学术社交等各种学术科研服务的探索,探讨了基于移动端的知识服务产品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党和政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为我国出版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是,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各种问题凸显,也给出版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处在出版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后转制时代的出版企业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作为国内最大、实力最强的医学专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经过几年来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以全版权经营、全媒体互动、全程营销、全产业链拓展、全方位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五全"经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数字出版的突飞猛进与媒介融合的加速加深,使出版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出版企业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动的外部环境.为使我国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增强出版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文章构建了“数字出版系统作用机制模型”,力图从出版企业内部找寻关键要素,同时探索出版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模式.通过研究企业内外制约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协调、突破当前发展瓶颈,探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从而实现组织内外部高度协调,最终达到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流课程建设是我国普通本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亟须出版技术支撑、出版资源供给、出版管理保障.当前,出版企业服务一流课程建设存在着理念滞后、参与较少、质量不佳等问题.出版企业必须升级传统的出版技术,形成新出版技术;实施产业转型再造,形成跨业、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在课程的文献出版、技术支撑、教学管理等方面打造一流市场、输送一流文献、给予一流服务,肩负起新使命,赢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进入2018年,“知识服务”市场越来越火,知乎、分答、得到等互联网“玩家”先后入场,提前布局。实际上,传统出版业一直是最大的“知识服务提供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市场、行业的双重变革,我们应当积极应对,从传统的图书出版向互联网知识服务商进化。近日,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团队在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多款知识服务产品,以及近年来32家传统出版社做知识服务平台的产品情况、产品特点、对象及资源类型之后,向传统出版社提出了知识服务转型时可以参照的“四步走”路线,希望为出版界同仁的“转型”之路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环境下,在线教育对于传统教育出版是其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新蓝海.二者在融合发展方面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为此教育出版企业应顺势利导,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模式积极投身于传统教育出版的转型升级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时代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机理,对加快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信出版集团与中华书局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通过组织赋能、知识赋能和网络生态赋能三种范式,推动出版企业的资源禀赋、价值主张、价值链重构模式和重构策略不断演化,从而分别促使企业价值链实现创新型、伸缩型与跨越型重构.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价值链重构的目标在于,打造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的价值增值模式,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多元知识服务的价值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时代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机理,对加快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信出版集团与中华书局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通过组织赋能、知识赋能和网络生态赋能三种范式,推动出版企业的资源禀赋、价值主张、价值链重构模式和重构策略不断演化,从而分别促使企业价值链实现创新型、伸缩型与跨越型重构.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价值链重构的目标在于,打造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的价值增值模式,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多元知识服务的价值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媒体融合为传统出版企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传统出版转型升级中,资源的全新整合、内容服务的转变和资本的跨界发展,为传统出版企业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未来,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传统出版企业的产品将更加丰富,服务将更加人性化,改革之路也将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4.
王艳 《出版广角》2016,(23):25-27
在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以知识密集、文化密集和资源密集著称的出版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能减弱,应不断加强.因为出版企业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出版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其所倚重的以编辑为核心的出版人才队伍尽到社会责任,反过来对出版人才的培养又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这无疑是一种充满了双赢智慧和现代契约精神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知识服务成为数字出版发展新方向,我国的出版社正处在从内容提供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知识服务模式的探析,为我国出版社提供可借鉴的模板,从而助力出版业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6.
全球知识融合是大数据时代读者消费需求升级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知识融合为出版业服务转型提供了新机遇、新途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知识融合对出版产业的市场定位、融合机制、产品形态、服务模式带来的相关问题,并从产业链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出了可能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出版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出版业正进行着一次从内容、产品到模式、业态的全方位创新.其中,基于数字与网络技术的知识服务成为出版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面对快速兴起的知识服务发展浪潮,传统出版企业该如何进入知识服务领域,需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布局?这些都是亟须探讨的问题.文章从阐述知识服务的四大基本特征出发,认为传统出版企业推进知识服务,应该尽快树立用户、平台、全链与长板四种思维,从资源、定位、产品、模式和管理等五个维度做好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18.
中小出版企业转型升级是数字信息技术变革和人们阅读需求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关系到整个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新三板"挂牌出版企业是具有成长性的中小出版企业。文章以"新三板"30家出版企业为样本,从价值链和资源优化角度分析其转型升级路径,在业绩、行动和制度关系层面总结特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技术和政策推动下的出版企业从内容供应商到知识服务商的转型也成为未来出版企业发展的趋势,知识服务中的知识转移效率理论给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转型过程中树立用户思维、建立全过程思维、建设知识社群、加大技术投入和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史安斌  贺飞 《青年记者》2016,(19):81-85
将新闻视作产品,是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体引入互联网思维、实现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产品通常是指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应用程序或向用户提供的服务,而现在,新闻媒体也开始引入“硅谷模式”,运用产品思维进行整合与改造,以更为有效地应对数字化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