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搞新闻工作千头万绪,我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两件事,一是作,一是做人,作重要,做人更重要。”这是陈贤德在2002年8月获得第五届韬奋新闻奖后所说的一席话。而他正是在这两点上,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写华采篇章;做人——称时代豪杰。  相似文献   

2.
王道  李芸 《出版参考》2006,(9):35-36
高罗佩取中国名字,讨中国太太,擅中国书画,长中国琴棋,研中国性学。撰中国小说,写中国专著……人们称他“汉学怪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郝东红 《军事记者》2012,(11):71-71
开始写作文字叫“试笔”。不加思索随手写出叫“信笔”。有如神助写得特别好的文字叫“神笔”。文字改动的地方叫“改笔”。谦称自己的文字叫“拙笔”。旧社会称写公文、诉状叫“刀笔”。  相似文献   

4.
采访与写作。是稿件成功与否的前提。而在“采”与“写”的问题上,新闻采写初学者最需要下功夫研究。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5,(5):18-18
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沦,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写作造谐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  相似文献   

6.
去年刚调到宣传股时,为了在“新闻”岗位上千出成绩,我每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扎在书报杂志堆里,东拼西凑、闭门造车写新闻。结果,两个多月过去了,辛辛苦苦“写”出的百余篇新闻稿件都如“泥牛人海”,没有一篇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5,(7):27-27
放在书的正文之前的是“序”,主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请别人写的称“代序”,作者自写的称“自序”。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马大姐外传》中的女主角“损”男主角“抠门”,举例说他因惜财而做出吝啬的“怪招”:寄信从来都不贴邮票,总是故意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地址写反。邮局发信时看到邮资不足,就退回去。这样,收信人就收着了。  相似文献   

10.
丁文 《记者摇篮》2005,(9):43-44
现下.“小报小刊”、“子报子刊”的称谓使用频率颇高。人们不仅嘴上说、笔下写,而且赫然出现在官方的红头文件中。那么,何谓“小报小刊”、“子报子刊”呢?窃以为,此种称谓,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我的《“真抓”与“假抓”》一文,写作于2001年2月17日,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河北日报》上。虽然自己已经给报刊写了20多年的言论和杂文,虽然此前也获过几十次这样那样的奖项,但这次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来说,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所以现在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我是从1972年21岁的时候开始给报刊写稿的,以后又去上学,1979年接着再写,1980年由消息、通讯转而写杂文和言论。在这期间,我的工作岗位几经变换,其…  相似文献   

12.
从我的第一篇习作被印成铅字到现在,我坚持笔耕不辍地写报道已有12年。其中分别参加了军报举办的第五、十二、十三届新闻函授,目前共发表作品300多篇。如果要问我写新闻报道有什么“绝招”或“捷径”的话,总结这些年的“爬格子”经验,我的体会是:写新闻报道需要“三勤”。  相似文献   

13.
“写什么?”“怎么写?”对于记者而言,找个新闻线索或许不难,但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尤其是能冲击好新闻的线索,却并没那么容易。别着急,静下心来,按照“四力”要求,用双脚去探索、用慧眼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文笔去润泽,常对手头线索过过筛子,看看新不新鲜、有没有价值,习惯成自然,好的新闻线索就不会漏掉。  相似文献   

14.
黄鸿森 《传媒》2002,(8):37-37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英帝国主义巨量鸦片的事迹是家喻户晓的。 “林则徐,烧鸦片”,说说可以,写在书面上就要用“销”,不能用“烧”,因为林氏是用化学方法销毁的,不是点火烧毁的。笔者阅读书刊,不时还可见到用“烧”的。例如: (1)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  相似文献   

15.
杨治邦 《记者摇篮》2004,(10):39-39
在农场、农村基层采访报道时,常听到通讯员说:“没啥写的”。而我的回答是: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写新闻,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17.
“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写批评稿时,我给自己订了个“约法三章”:实、准和适当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19.
《浙江档案》2004,(5):42-42
“夫人”一词,古今都能用,问题是用的场合有讲究。“夫人”是尊称,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即只能说“您的夫人”、“他的大人”,不能说“我的夫人”。这是几千年的老规矩,老传统。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一品、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资格被封赠为“夫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员在对外场合就自称其妻子为夫人。清末梁章钜写的《称谓录》一书“对人自称妻”下面共列有六种称呼:“内、内子、内人、室人、荆妇、山妻”,唯独没有“夫人”一词;而在称人之妻下面则列有“夫人”一词。要想从规范的文字作品中找到“对自己的妻子”可…  相似文献   

20.
郭峰 《网络传播》2006,(10):56-57
“百度已经顺利通过了百度史上最大规模的黑客攻击。”9月13日下午,百度CTO刘建国对记者称,这是百度高层首次回应被“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