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媒体信息呈现上的泛滥态势,导致所提供信息对受众的价值需求的满足程度大大降低,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意无意地助推了社会浮躁情绪的滋长,一些人患上了严重的信息焦虑症,他们对于手头上接收到的信息无暇分析以至于不加理解地模糊吸收,或者只是过目却不加注意、充耳却不上心.同时又急切地期待着更多的信息来填充自己的信息焦虑情绪支配下形成的各类空虚体验,形成了信息产业传媒畸形生产和受众畸形消费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国际信息传播还是国内信息传播,传播主体无一不希望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面对传播客体,增强传播效果的途径很多,其中,传播客体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处于何种情绪状态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但却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从传播客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传播环境与受众情绪的关系、传播内容与受众情绪的关系以及传播主体形象与接受客体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在理论上为信息传播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微博普及以来,其已经迅速成为网络舆情爆发的重要源头,微博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众的情绪,受众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受众的观点又反过来作用于微博,不断改变微博舆论的走向,由此形成微博与受众情绪的共振,此种共振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舆论干涉司法,形成了"舆论审判"。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来研究,提出如何使微博与受众情绪达到最佳的共振。  相似文献   

4.
李冲 《新闻世界》2001,(2):20-21
电视纪实手法大都是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声音语言来直接地向受众叙说事实,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但在画面和声音语言后面却隐含着大量的隐性信息,隐性信息往往伴随着画面,声音等信息同时呈现在受众面前或进入受众耳朵的,只是因为隐含的深度不一,有的可以被受众捕捉到,有的则没有被受众准确地把握或干脆被受众忽略掉了。  相似文献   

5.
李亚玲 《今传媒》2013,(4):16-18
色情信息治理是传媒内容规制中重要的领域.厘清它的由来、发展与争议,有助于更清醒地认识这一问题.“扫黄打非”作为我国色情信息治理的重要举措与政治存在着一种紧要而敏感的联系,其不加区隔的实施方式也很难适应当下的传媒环境和受众需求.“去政治化”和区隔不同受众的媒介环境应该成为我国色情信息治理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邵鹏 《当代传播》2013,(2):80-82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过程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受众并不真的消费信息,媒体也不真的生产信息,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信息快速消费甚至浪费的默契。受众接受海量信息的刺激,得到满足,新媒体获得足够的流量与点击,彼此双赢却忽视了传播在信息记忆和文化传承层面所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过程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受众并不真的消费信息,媒体也不真的生产信息,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信息快速消费甚至浪费的默契。受众接收海量信息的刺激得到满足,新媒体获得足够的流量与点击,彼此双赢却忽视了传播在信息记忆和文化传承层面所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融合文化随着媒介融合逐渐形成发展,并极大地影响了受众的信息传递方式、认知方式和加重了受众的媒介依赖。  相似文献   

9.
媒体经常滥用手中的话语权肆无忌惮地"狂欢",而在信息传播中处于不对称地位的受众声音显得相对沉默,而这种沉默益发助推了媒体无理"狂欢"的螺旋上升。改变种种愈演愈烈的畸形传播环境,既要加强媒介自身的自律,也要加强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从而使传者自重,使受者真正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去。  相似文献   

10.
吴剑  张婷 《视听界》2008,(1):108-109
近几年,读报或链接类栏目受观众的欢迎,这种节目形式是电视媒体对来自报纸和网络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并将书面语变成了轻松易懂的口语,同时主持人或编导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点评,弥补了电视媒体信息资源的不足,集粹外埠和国外的信息满足了本地受众的收视需求。但这类节目大量直接搜取和翻版报纸网络信息,对信息不加深度分析,有的甚至对原始稿件不加改动,  相似文献   

11.
郑莞雨 《中国广播》2011,(11):67-70
媒体社会化赋予每个人发布信息并传播的权利,这使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向内容碎片化、传播时空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人们心智和生活方式碎片化的模式发展。然而,个体在不断接触片段信息和世界时却感觉自己被切断了与整体感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碎片症”。传媒和人类沟通的未来前景因为碎片式的传播而产生危机,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应更理性地处理好丰富的信息与不断增长的浮躁情绪之间的联系,回归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越来越普及,媒介传受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众和媒介逐渐形成了平视的局面,但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洪流,个人无法进行清晰地分辨,这时候就会自然形成一个以“信息领袖”为主导的媒介受众群体,并且在这个受众群体中,很容易发生群体极化和失智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地加以引导,必须对这一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发掘,以发现其本质并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群体加以适当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李新生 《新闻世界》2009,(10):32-32
媒体数量的快速倍增,以及“第四媒体”网络的异军突起.使受众在选择信息方面享有越来越多的自由。信息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也使受众由先前媒体所提供的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决定媒体命运的主动参与者,媒体的信息质量和传播质量与媒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由于日益加剧的媒体竞争,也由于新闻受众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地方媒体参与重大题材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受众的信息需求基本由网络媒体来满足,一大批主流媒体开始在网络上发挥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等职能;而自媒体则在社会热点信息传播过程中承担起快速传播信息、关注草根、缓解负面情绪等职能,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相互监督与补充,形成了良好互动并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释义,新闻的重要支撑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及新闻写作之道,人们较为普遍地认为:新闻写作绝不仅是一种报道行为,而首先应是一个对报道对象的认知活动。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不是也不可能是像“海绵吸水”式的、不加选择地吸取一切接触到的信息;而应当是也只能是像“沙里淘金”那样,总是与判断、理解信息的...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功能实现过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介比传统新闻媒介能更加逼真地反映客观现实,受众通过上网获得知识、信息、娱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的积极解读者和参与者。受众在不断的认知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形成了看法,文化价值观发生了改变,网络媒介的意义构成功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传播过程,表现为媒介发出信息到受众接受信息的分享过程。确切地说,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信息从记者到受众的空间延续过程。新闻信息发出却没有被受众接受,称之为新闻半传播。新闻没有被受众接受,标志着新闻在传播中失落,是新闻半传播现象的外部特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 剖析常见的新闻半传播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这里存在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从客观上说,由于受众的多样化,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渠道多元化,使得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凤凰和网易两个传统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受众在选择阅读网络新闻时,更倾向于关注负面新闻。本文立足于传播心理学视角,分析了负面偏向特性主要从信息获取、主观评价和社会态度三个方面影响受众心理,进而探讨了受众心理负性偏向调节和控制的可能途径,包括信息反应阶段进行情绪调节、改善周围环境负性信息出现的概率以及激发个体的积极心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任孟山  王琳 《中国编辑》2023,(11):77-83
伴随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普通受众有机会通过短视频参与新闻生产。短视频技术的发展既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知识鸿沟,让受众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并理解信息;也赋予了受众“可见性”的权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但受众生产与传播的新闻短视频也存在模糊新闻公共属性、加剧后真相风险、信息侵权和信息虚假等问题。因此,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新闻机构、短视频平台、受众等多元主体共同规范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从赋权到规约,形成良性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20.
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定义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媒体对受众的新闻信息传播也会产生心理暗示,某些情况还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