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早已成为人们接收新闻信息的常用途径,在推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业务迅速进步方面,最为高效的做法就是将语音识别技术融入到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之中,从而有效提升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基于此,为能够确保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事业的蓬勃发展,理应对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业务中,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和探索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何波 《声屏世界》2014,(9):11-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广播电视节目监管是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抓手,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坚实保障,为了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广播电视节目监管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和转型,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大数据融合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深化发展,各行各业都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为自身谋求了利益和发展。作为与大众交流沟通的媒介,广播电视行业更是切实感受到了大数据背景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广播电视行业如果想在大数据背景下保持自身活力,则需要牢牢把握机遇,对工作内容进行一定调整,确保自身能够在大数据的洪流当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监测是指通过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如实反映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效果的过程。监测工作是广播电视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是政府实施监管的现代化工具。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08,(9):28-29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 张伟 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广播电视发射和广播电视、卫星广播电视监测、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等工作。现任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媒体、互联网视听节目传播等监管体系架构、规划、技术系统建设及中心常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11,(7):72-72
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系统是首次建立的国内规模大、范围广、功能全、自动化程度高的有线数字电视监测系统。通过建立此系统,可以对全国有线数字电视播出、传输质量进行本地和远程实时监测,加强对全国有线数字电视平台运行的管理和技术防范工作,即时发现播出、传输中的重大停、劣播事故,为播出和传输机构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的安全,维护广大数字电视用户的根本利益。该系统的建立对协调、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进入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同时也延长了广播电视技术的生命周期。这都是对广播电视有利的一面,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弊端,给广播电视技术带来很大的阻碍。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探讨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带来全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监管工作中的相关数据已经累积到相当多的程度,传统的存储和数据处理技术体系的建设维护越来越不能适应数据量增长速度和业务上的需求,在保证原有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下,非常需要利用新的技术体系对数据进行迁移、扩容和备份,以Hadoop为代表的开源大数据处理和存储软件框架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案。本文依据数据资产管理系统的实际建设经验,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建设过程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9.
张祝祥 《视听界》2011,(5):28-31
为了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与广告节目及安全播出监测,系统采用最新的音视频监测技术与手段对信号质量的监测、节目内容监测、广告监测、节目存储与回放等功能,并通过大屏显示墙集中显示各类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设计,实现全面掌握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小人才奖张伟 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广播电视发射和广播电视,卫星广播电视监测、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等工作.现任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媒体、互联网视听节目传播等监管体系架构、规划、技术系统建设及中心常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于广播电视台来说,音频监测系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主要目的是对音频进行安全快速的监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广播电视的运行稳定性得到保证.基于此,本文尝试对音频监测系统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逐渐实现了网络化与数字化。在媒体融合这一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将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应用到行业发展之中,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广播电视播出提供技术保障,避免播出事故的发生。本文首先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其次论述广播电视安全技术,最后探究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应积极地对现代的新技术和理念进行应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路径和平台。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大数据技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应该更好的分析大数据融合的特点,对广播电视编辑的发展趋势进行更好的把握,展现技术优势,推动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日益成熟的云计算技术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形成完善稳定的广播电视行业产业链。云计算技术通过远程控制把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和服务器进行联系和控制,然后进行高频次运算,以达到实现超级计算机的目的。通过借助可靠性高、扩展性强的云计算技术开展广告监测对促进广播电视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对媒体融合发展越来越重要,媒体资源即是数据资产,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服务化提供更多样化的数据服务,发挥大数据更大的价值。属地内宣传管理部门对属地内的各类媒体具有监管的职责,尤其是媒体生产发布全流程和内容安全审核需要实现有效监管。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Daa S和智能语义分析和聚合,通过数据服务的引入,实现属地内的宣传管理、内容生产和监测服务等场景的覆盖,以Daa S低成本和高效服务的优势,发挥数据的价值和作用,实现对管理和业务的指导,实现属地内各媒体单位的融媒体全流程分级监管服务的集约化、规范化。更加有效连接网民,正确引导舆论的导向,达到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的行业藩篱日益打破,许多国家对传媒监管模式进行变革,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英国和美国。从其变革的路径来看主要体现以下两个趋势:一是从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1996年美国议会通过的《电信法案》授权联邦通讯委员会对广播电视、电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数字网络等新媒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另一方面讲,这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在大数据时代条件下,广播电视行业必须加快技术转型,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才能够更进一步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将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围绕广播电视技术这一内容进行论述,仔细分析广播电视技术转型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2012年开始,大数据取代云计算成为业界的热词。按照互联网数据中心对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技术描述了新一代的技术和架构,旨在从各种海量的数据中,通过高速采集、发现和分析,提取出数据中隐藏的商业价值。大数据是在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基础之上,由汇聚海量用户或海量传感器而产生出的大量数据信息。大数据的出现,离不开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它与社会化媒体、移动传播、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紧密相关。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特点。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储存越来越多,相互连接越来越便捷,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始应用于互联网和通信领域商业分析的大数据,如今已经迅速蔓延到广播电视业。广播电视媒体同其他传媒业一样,生产和拥有了海量的信息数据,理应成为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预示着新一轮的传媒变革,如何把握大数据时代与传媒业变革的对接点,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发展传媒业,将是包括广电媒体在内的传媒业需要深入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顾芳 《新闻大学》2007,(1):63-71
德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媒体市场。德国公共广播电视媒体参照英国广播公司的模式建立,但有两大不同:第一,德国广播电视媒体建立在联邦体制之下;第二,联邦宪法法院在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二战以来,特别是引入商业广播电视以来,德国的联邦体制使广播电视监管变得非常复杂。德国广播电视监管和法律制度被很多人认为是“过度监管”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技术具有数字化、实时性与准确性等基本特征,现阶段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以及无线接收系统必须要建立在数字化手段支撑前提下。数字时代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原有数据信号发射传送模式进行了变革创新,依靠数字化的网络技术平台来转换广播电视信号,切实保障了广播电视数据能够得以完整安全传送。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技术实践思路要点,合理改进广播电视数据的无线发射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