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复本的微观控制(Duplication Microcontrol),就是根据入藏图书本身存在的主题与非主题的特征以及读者对这些特征的不同需求,找出入藏图书主题参数及非主题参数与读者需求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经费的实际情况及平均复本指数,复本分布状态等规定,用复本指数来体现出这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图书馆藏书发展规划的复本指数标准.使用这样的复本指数标准,应当能够回答每一种属于图书馆入藏范围内的图书要不要订购复本,订购多少的问题,从而把每一种入藏图书的复本指数控制在准确合理的水平.同时,在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复本定义、复本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复本量的控制等方面的回顾与梳理,进而对低复本馆藏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讨论基于入藏图书实际利用的统计样本选择,认为以两年前入藏样本为佳。通过实例分析模型涉及的各种参数与计算公式。模型的技术关键是以读者的需求为基础,力求以实际需求的最小复本配置达到最大的品种收藏,难点是复本的合理配置,并提出实现措施,并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 覆盖率与复本量是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两项重要的指数,在文献保障率中,它们是一对矛盾体。覆盖率是指某类出版物购进量在该类出版物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它的基本单位是“种”。复本量即某种出版物购进的册(套)数。文献保障率则是对读者文献需求的满足程度。在同一个读者群中,对各类、种出版物的需求是不相等的。在文献采购中,不可能用同一个覆盖比例去要求不同类别图书的采购,也不可能对所有出版物都使用同一复本指数。一般说来,复本指数是根据读者对某一类出版物的大致需求而确定的。它只对文献保障率负责,而  相似文献   

5.
高校馆藏书复本控制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的复本量是图书馆藏书结构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复本量过大会降低图书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投资效益;而复本量过小,又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影响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因此,确定藏书的合理复本量始终是图书馆界的重大研究课题。我国高校馆,因其内外部条件、性质、任务以及读者需求的特殊性,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流通复本量、予计复本量、采购复本量等几个方面, 阐述了藏书复本量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运用最小二乘法解决复本量的数学问题, 经过计算机的快速处理, 能够科学地指导藏书复本结构。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藏书剔旧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玲 《图书馆建设》2015,(1):66-69,72
灰色系统理论能够揭示事物之间更深刻、更具本质性的内在联系。图书馆可以在构建包含7项指标(书龄、利用率、复本量、出版社、作者、价格、其他因素)的藏书剔旧指标体系基础上,应用灰色聚类方法,设置包含保留、异动和剔除3个灰类的图书剔旧等级,进行灰色聚类方法运算。通过此方法对6种待处理图书进行实际分析表明,其应用于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正> 图书馆图书统计的任务在于真实地、正确地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但是目前图书的统计单位尚未标准化,各馆往往自行其是。特别是图书统计中“种”和“册”的规定上分歧较大。例如,上下册的图书算几种几册,精装书与平装书、修订本书与原书如何计算,“几部曲”图书、丛书、年鉴的计算,等等。由于图书的统计单位没有实现标准化,给工作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是:1.影响藏书复本率的计算。复本率是馆藏图书的总册数与总种数之比。如果对种和册的计算不加任何规定,复本率就会出现误差。2.影响图书的分类统计。各部类、各大类图书所占的百分比,一般应是各类书册数的百分比。如果在统计中对种数和册数的标准把握不住,这个百分比就会不准确,以致  相似文献   

9.
确定复本量是图书馆藏书建设中一项非常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复本量之多少,直接关系到藏书质量,对能否满足读者需求影响很大。一、复本的概念关于复本的概念,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国外对复本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复本的基本含义,即不止一本,或者二本,或者二本以上。这一点是被大家公认的。所不同的是一种看法认为,复本是对于第一本而言的,是指第一本之外的图书。正如《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的那样:“同一种书刊收藏不止一部时,第一部之外的称为复本。”  相似文献   

10.
<正> "二次采购"这个词,近几年在图书馆界时有所闻,但对其真正的含义尚无定论.所谓"二次采购"就是指复本量需要多的书,不是一次买足,而是第一次选购适量的数,入藏后经过使用对其科学价值和实际效益作出评价,认为需要增加复本时第二次进行采购复本的活动.二次采购区别于平时对某一种需求量较大的书而再次补充复本的采购.因为需求量大而补充复本是被动的带有偶然性的,二次采购则是主动的有计划性的,它早在一次采购时就开始了二次采购的准备工作.二次采购的全过程可以设想为以下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1.
论馆藏图书隐性复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了馆藏图书"隐性"复本的概念.在首先确认何为馆藏图书"隐性"复本的基础上,对产生馆藏图书"隐性"复本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隐性"复本对图书馆工作的不良影响以及图书馆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图书采购的最佳复本量,对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的流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读者实际借阅的图书群中存在一些比较稳定的现象和规律,可为图书馆确定图书采购的最佳复本量提供参考,同时,对图书采购策略方面也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复本是指与正本的内容和外在形式特征完全一致的图书,是图书编目意义上的复本,隐性复本是指与正本的内容相同而外在形式特征不同的图书,是读者需求意义上的复本。根据编目工作的确认原理,隐性复本不应该集中著录于同一条书目记录中,而是应该分别建立书目记录,同时应在书目记录之间建立关联,以充分揭示隐性复本,满足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统计2009-2011年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各类图书的借阅排行和历年各类图书的年平均借阅量,计算出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图书的平均复本需求量分别为3.3册和1.3册.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还坚持多复本策略是不明智的,根据读者人数来确定复本量也是脱离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复本问题起源于需求驱动的人类知识传播活动,知识的增量传播导致个体知识的零增长与群体知识的倍增长矛盾,受众需求之间的同时性矛盾,复本增加与知识种类消减之间的空间依赖性矛盾。以需求驱动和供给约束为变量,以复本控制策略为运作规则,复本问题表现出显著的模式化特征,具有动态波动性。复本策略主要表现为最优复本策略(前置主动型)、动态复本策略(后置被动型)、零复本策略(环境补充型)三种类型,三种策略各具适应性,无显著的迭代关系,随社会发展在时间线上依次展开。知识传播技术和知识服务网络的迭代更新破解了长期制约知识增量传播的时空约束,在驱动知识传播转向的同时,也推动了当代图书馆转型。  相似文献   

16.
<正> 高等工科院校图书馆对诸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英语》等基础课参考书需求量较大,这是由于使用这类参考书的读者较多(一般为全年级学生)和参考书的使用周期较长(一般为一学期)所致.确定图书复本量,过去一般采用"基数法"(或称幅度法),例如某类书买10本-15本.有的采用"人均占有量法",例如1本/3人.用这些方法确定基础课参考书的复本量有其不足之处,它未反映该类参考书不同于其它图书的一些特点.现将我馆确定这类参考书的复本量之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复本采购方式以自我为中心,随着文献类型和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发展,用户阅读习惯相应改变,缺陷渐渐显露.以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图书利用状况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复本采购模式的不足之处,针对图书借阅环境与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建立基于读者需求驱动的图书复本采购模型,对增加图书品种、节约成本、提高利用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相关功能,对本馆22大类图书的流通册数、藏书复本率、新书复本率和图书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新书采购最佳复本率的预测值有助于确定新书复本量。该方法易于实现、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可作为图书采购部门提供新书复本量的参考依据,为图书馆的管理决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复本的配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馆藏文献复本的合理配置重新成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对影响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复本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复本配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前言 图书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图书馆的增多,出版情况的发展变化,图书价格的上涨,图书馆经费的紧张,购进图书复本量逐年减少.但如何正确计算图书平均复本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