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曾鋆 《新闻世界》2011,(10):146-147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很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革命民主报刊时期(《莱茵报》)、工人报刊时期(《工人报》)、党报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报》,简称《社》)。应该说,马、恩的党报思想就是随着《社》的形成发展中而孕育成型的。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它是报刊活动和建党思想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国工人运动与拉萨尔的鼓动五十年代以后,欧洲革命运动处于长期低潮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停刊以后,连续十年为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到六十年代中期,他们曾希望利用全德工人联合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作为工人运动的宣传阵地,可是由于报纸坚持拉萨尔的机会主义方针,在很短的时间内,马克思恩格斯就同它断绝了关系. 全德工人联合会是1863年5月23日成立的.它是当时德国唯一的全国性工人组织(到1869年爱森纳赫派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才成立).拉萨尔是这个组织的第一任主席.  相似文献   

3.
1838年到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属于民主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主张报刊必须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要成为人民的代言人。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报刊有一种“高贵天性“,即报刊是一种理智的力量,它懂得怎样为了正义而不是为了个别利益工作,它统管一切事物,但目的只是自己本身。  相似文献   

4.
郑保卫教授编著的《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一书(上下两册,共87万字),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笔者读后感到由衷的高兴。据笔者所知,我国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还编辑过《马克思恩格斯论报刊》一书。但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作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除了一些论文散见于各报刊外,80年代末90年代初还陆续出版了一些专著,如《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著,1989年)、《马克思报刊活动评传》(谭一著,1989年)、《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5.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恩格斯提出工人政党放弃暴力革命,转向议会斗争,工人报刊同时转向宣传普选和议会活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重大史实和理论问题,预示了西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6.
德国现任总理施罗德这次是下决心改革过去的高福利政策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项政策是深受德国普通百姓欢迎的。他要这样做将面临民主的考验。西欧各国的高福利政策是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由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包括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通过议会选举上台执政以后推行起来的,有些内容是这些政党和工会发动广大工人推动其他执政党不得不实行的。施罗德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魁(最近刚把这把交椅让给接班人)。这项政策既然深得广大普通百姓的拥护,为什么施罗德今天要自己来开自己的刀呢?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也说自己是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此文是新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一书的前言。作者在前言中对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对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文章对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也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创者,他们始终把报刊作为非常重要的武器,积累了众多报刊实践经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思想经过后来几代无产阶级政党主要领导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新闻传媒业不断壮大、走向历史转型期的今天,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对于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报刊,稳步有序地开展新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世纪之交,工人报刊如何进一步明确工人报刊的性质和任务.突出工人报刊的特点。发挥工人报刊的优势。面对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如何生存与发展?全总宣教部和中国工人报刊协会在安徽召开了以研究.探讨上述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工人报刊工作会议。全总副主席李奇生,安徽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工人日报.上海劳动报.辽宁职工报.湖南工人报、山西工人报、安徽工人报,深圳人杂志等报刊负责人先后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10.
“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党报思想 毛泽东的党报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马克思新闻主义思想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成为共产主义创始人后,把激进的民主主义报刊思想推进为共产主义报刊理论,确立报刊作为无产阶级的"批判的武器"、"破坏现存制度"的工具的思想.而后,马克思又在<新莱茵报>期间确立了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坚持无产阶级报刊的鲜明的阶级性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报刊自由、报刊政治思想及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报刊自由与报刊政治思想背后的人民立场。文章认为,互联网时代,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仍然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要正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的自由与政治关系,做到自由、政治与责任的统一,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13)
<正>马克思1849年以后流亡英国,直至1883年在英国逝世。因而,他与英国工人运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参与英国工人的报刊活动。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人宪章派运动处于衰落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了多家宪章派左翼报刊的工作,这些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宪章派左翼领导人厄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1819-1869)主编的周报《人民报》(the People's Paper)。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制度萌芽于革命宣传并形成于与国民党的斗争中.1921至1929年,在加快政党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确立了新闻出版工作在整个革命宣传活动中的地位,不仅通过宣传政策制定和机构设置加强对新闻出版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而且通过报刊、书籍等的出版将其政党意识推广到现实层面,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新闻出版制度.中国共产党这一阶段对出版制度的着力建构为以后新闻出版制度的制定、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韦名 《新闻三昧》2003,(11):35-36
今年的报刊整顿,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到工人报刊,但也给工人报刊敲响了警钟。走向市场是工人报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工人报刊要走向市场,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工人报刊的特色是什么?就是维权报道。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13):69-70
<正>1877年7月1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是一份论述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理论刊物办刊方针的重要文献,全文约700字,收入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34卷48-49页。马克思在这封信中,就新闻工作者、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改良主义者维德·弗兰茨(Wiede Franz)创办《新社会》杂志并邀请他和恩格斯撰稿一事,论述了  相似文献   

17.
书讯     
《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一书已出版。该书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1837年至1895年的新闻论著共202篇(组),全面地展现了他们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涉及新闻学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报刊规律、报纸与社会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报刊的责职、报刊的有机运动、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报刊的复杂的政治性质、社会政治制度与新闻政策、工人阶级与出版自由、党报的工作原则、新闻写作和编辑、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相似文献   

18.
李新文 《新闻窗》2008,(3):93-9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在革命斗争、建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从事报刊活动,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他们将实际斗争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党报思想是他们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而逐渐演进的。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舆论达一概念被广泛使用,出现过数百次。从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运用看,舆论是指一定范围的人群对某些具体事务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意见和情绪。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舆论的力量。恩格斯曾写道:“世界历史——我们不再怀疑——就在于公众舆论”。“争夺对德国舆论的统治地位即争夺对德国本身的统治地位”。①舆论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有不同的范围和层次。就地区而言,马克思恩格斯使用过欧洲舆论、英国舆论、莱茵地区的舆论等等概念;就阶级、阶层而言,他们也使用过工人舆论、市民舆论、资产阶级舆论、庸人舆论等等概念;就党派而言,还使用过党的舆论、工人内部各派的舆论等等概念。与报刊相联系的,除了它所代表的阶级或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党的精神领袖,对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组织内部的思想交流十分重视,他们确定了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遵循“党的精神”的原则,同时也确定了“党内自由发表意见”的原则以及党内思想斗争公开的原则.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总结了党内思想交流的经验,提出了党的领导机构对党的报刊实行“道义影响”的原则.他们的目的在于通过党内思想交流而巩固党,使党适应新的斗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