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义的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和科学中心三种类型,狭义的科学博物馆指其中的科学工业博物馆。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认为近年来中国的科学博物馆事业过于偏重于科学中心的发展,缺失了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一类型。本文提出:因科学工业博物馆在展示内容、展示方式上的独特优势,中国的科学博物馆应补上这一课,大力建设科学工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将科学博物馆、科学中心、探索中心等互动型科学博物馆与中心统称为科学博物馆与科学中心(简称为SMC)。在澄清SMC内涵的基础上,按SMC的展示理念变迁将其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划分为:技术史展示阶段,展示现代科学和增强科学知识阶段,促进科学大众化与知识扩散阶段。并在公众与科学技术新的互动社会与环境下,指出SMC面临的挑战,提出SMC向第四个阶段,即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尊重公众的主动地位阶段演进的趋势。在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语境中全面思考科学博物馆与科学中心的定位与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为依据,对《从动手实践到行业实践——技术史视野下科学中心到科学博物馆的转型》一文中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科学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本质特征出发,辨析了该文中的部分观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本学术游记和随笔集,《域外博物馆印象》作者通过参观、考察众多的域外博物馆,从四个维度展现了自己的学术收获:以中国科普事业领导者的视角,对中国的科技馆事业建设发展予以指导;以科学传播理论研究学者的视角,探讨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规律;以中国科学博物馆行业引领者的视角,思考科学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科学博物馆忠实粉丝的视角,归纳科学博物馆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世界上第一座“科学中心”——巴黎发现宫成立80周年。通过梳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192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让·巴蒂斯特·佩兰的科研经历和科学教育经历,以及他创建发现宫的缘由和过程,揭示这一科学博物馆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事件的背景,可以看出让·佩兰的创新性科学教育理念及其对世界科学博物馆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恒  朱幼文 《中国博物馆》1998,(4):16-19,43
科学博物馆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与面临的要求科学博物馆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科学博物馆不仅是收藏和研究的机构,更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它担负着向全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的任务,它是公众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知识的生产和分配的目的是使用。科学博物馆是对包括知识在内的信息进行搜集、研究和传播的机构。对于知识信息进行搜集、研究,并进行加工、整理,这可以看作是知识的生产过程;将加工处理后成为公众所易于接受形式的知识信息进行传播展示,这可以看作是知识的分配过程;而科学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教育工作,其目的就是促进有关…  相似文献   

7.
吴琦来  普宏 《新闻世界》2014,(11):213-215
本文以"为何传播"、"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为分析框架,对四所高校的"科学传播概论"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对"科学传播"持狭义认识的课程在"为何传播"和"传播什么"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述,对"如何传播"也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8.
张浈  张明伟  周荣庭 《新闻传播》2012,(3):69-70,72
进入Web2.0时代以来,互联网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得以充分展现,科学传播作为继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之后的重要概念,有许多新特点,如何借助互联网取得更好效果,需要系统地加以研究。学科同行内部的科学传播是网络科学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之前的科学传播研究中,学者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公众层面,虽有人提及学科同行内部的科学传播,但大多一笔带过。学科同行内部的科学传播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的基础,本文以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例,分析基于开放获取的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背景下,科学传播已经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科学传播者,还是接受者都在快速化、套餐化、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各自寻找渠道和方法,这些供需关系促进了科学传播娱乐化的快速发展。科学传播娱乐化手段的使用一直是这项工作中饱受争议的一个话题,但是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向往能以一种有趣的方式,以娱乐的心态来享受科学传播内容带来的快感。那么,科学传播娱乐化与科学传播娱乐性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传播娱乐化在使用娱乐化手段的时候要如何达到传播者和接受者双向对等的效果。分析已有的科学传播渠道可以获知其中娱乐化手段的效果,并分析这种方法的未来可行性。社会环境的转变在传播过程中影响了接受者接收传播内容的效率。未来科学传播应用娱乐化手段的创新方式是科学传播工作者们需要在实践中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科学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以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为例,从综合运用多种数字技术,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深入挖掘资源价值,拓展网络观众群体;探索创新合作方式,促进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数字化建设的主要举措。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科学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三点经验:以总体战略为核心,统领科学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以观众研究为基础,指导科学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以新兴数字技术为突破,强化科学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场域理论视域下,科学传播领域中科普书籍、游戏、综艺节目、电影、纪录片等传统的传播渠道在整个场域中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随着“万物皆媒”的智媒时代的到来,大众对信息的获取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以短视频、公众号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传播逐渐侵入到场域中,重塑了科学传播格局。在此背景下,原本占据价值中心的科学纪录片需要明确自身定位,稳固自身“资本”,与多媒介共同打造传播合力,共创智媒时代下的科学传播健康场域。  相似文献   

12.
在场域理论视域下,科学传播领域中科普书籍、游戏、综艺节目、电影、纪录片等传统的传播渠道在整个场域中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随着“万物皆媒”的智媒时代的到来,大众对信息的获取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以短视频、公众号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传播逐渐侵入到场域中,重塑了科学传播格局。在此背景下,原本占据价值中心的科学纪录片需要明确自身定位,稳固自身“资本”,与多媒介共同打造传播合力,共创智媒时代下的科学传播健康场域。  相似文献   

13.
世界科学博物馆发展面临新的变革与创新,本文列举了科学博物馆四种截然不同的发展形态,重点介绍了第四种形态科学博物馆的三个方面特征:高度分化与融合并存、突出时代性、越来越显现一种体系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未来科学博物馆应如何创新发展,本文提出面向世界、博采众家之长、重视建馆理念创新,在理念引导下走好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思想,为此后一系列国民智识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从外部来看,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促使先进知识分子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以青年群体为重点受众,以开启民智为目的 ,展开科学传播实践.从内部来看,其传播活动具有以科学事实澄清误解,以科学精神再造人心,以科学文化改良社会,提升"科学"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的特点.《新青年》的科学传播实践对当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不但开启了国民智识,开化了社会风气,而且为五四运动的全面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营造了良好氛围.立足当代,其科学传播实践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启示当下科学传播要始终以解放人民思想为起点,以打造媒体平台为支点,以壮大传者队伍为要点,以培育科学文化为重点,以服务国家发展为落点.  相似文献   

15.
科技藏品如何定名?这是目前科技类博物馆建设和发展时遇到的新问题。本文回顾30多年来我国综合类博物馆在藏品定名上的不同意见,参考我国文物管理部门出台的规范,分析科技藏品定名中的问题及原因,并借鉴伦敦科学博物馆的藏品定名方法,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为例,提出了科技藏品以“年代+特征+通称”方式定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班牙国家科技博物馆(阿尔科文达斯馆)在常设展览的设计中,致力于在经典科学实验的器材等“科学遗产”与现代科学中心互动展品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使参观者通过两者的相似性,领悟互动展品对人类科学探索历程的刻画与诠释。本文通过对西班牙国家科技博物馆历史沿革的追溯,及阿尔科文达斯馆展览架构和展品设置的分析,尝试探讨该科学博物馆在展览设计方面的独创性,融合科学工业博物馆与科学中心特点的设计思路,以及它对国内科学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五四"始,中国历经三次科普热潮,但从"科学救国"到"科学普及"再到"科学传播",路途并不近便。板蓝根、绿豆、碘盐……一次次抢购风潮验证了今日中国人距离科学生活依然遥远。在由上而下的"科普"教育几成强弩之末时,一群以科学传播为生活和职业的年轻人,却在引导大家如何与科学碰撞出浪漫。于他们,科学是一种态度,更是科学公民融入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18.
刘锐 《现代传播》2018,(4):80-85
科学传播的协作生产与话语博弈有机统一。理解其中协作生产和话语争夺情况,对于把握科学传播生产机制、更有效地进行科学传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以"PX"百度词条编纂为例,从历时性视角和科学话语生产的竞合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文本细读法等,分析PX词条创立以来各传播主体的基本情况,以及协作生产、话语框架建构和争夺博弈情况及相关策略。研究发现,PX科学知识生产主体为拥有良好教育背景、位居北京等知识传播中心、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和媒介素养的高校学生,PX科学知识生产与传播由众网友相互协作、合力完成,其间充满了话语冲突与博弈。有关PX的科学话语争夺,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迥异的关注重点和话语建构策略,其中框架借用、框架延伸、框架扩大、框架转换策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并导致各异的话语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蒋丽平 《新闻世界》2012,(7):248-249
近年来,美剧在我国非常流行,它有一显著特点是蕴含较多的科学知识。美剧的火爆启迪我们,当科学披上流行文化这层糖衣,更容易突破科学的围墙被大众所接受。本文以《别对我撒谎》为例对美剧中心科学传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娟 《新闻传播》2010,(4):26-27
科学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传播,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为个案,研究分析其传播特点,揭示其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新颖之处,以此探寻科学松鼠会对科学传播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