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良初 《出版参考》2005,(6X):19-19
在经营领域,熟悉这个故事的人一定很多。它说的是,曾经有两个外国人想到中国来投资,其中一个看到中国的投资环境不是很好,准备打退堂鼓。另一个则完全相反,他说:“自从我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我就兴奋不已。你想,中国有十多亿人口,如果你能从他们每人的口袋里掏出一块钱的话,你想那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营销中的“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2.
我们多次都提及了人性,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人性呢? 人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理性的交织,往往表现为“佛性”与“魔性”的交织。换句话说,人性既可以如佛般慈爱善良。也可以如魔般丑陋恶毒。  相似文献   

3.
工作、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幸的情感遭遇,让许多人忘记了自己还可以笑出来。然而,你知道吗?人们在大笑时,全身80个不同部位的肌肉都在运动,同时,还会分泌出一些抵抗疾病的荷尔蒙。在东京。有位中国小伙就从笑声中发现了商机,他靠经营“哈哈大笑”,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还被松下、索尼等知名企业聘为“激励指导师”。请看郭尚斌的时尚创业经历:[编按]  相似文献   

4.
辛妍 《传媒观察》2004,(3):11-13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  相似文献   

5.
经营报纸相对“办报”而言。计划经济时期报纸没有经营业务,新闻采编等编务就成为首要而惟一的任务,所以编委会、总编辑就成为报社的主要决策者,只为报纸的内容和政治导向负责,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已成为产业,“办报”仍是首要任务,但只“办报”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只“办报”报纸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于是经营报纸的理念应运而生。经营报纸,不仅要办好报,还要为报社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还要注重经济效益,为报纸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甚至还要能更多地为政府纳税,本文就从这一思路出发,对大连地区报纸的经营状态、潜力、问题、思路等做一粗浅的概要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头版就是其“脸面”,头版是否精彩直接影响读者对报纸的判断和购买欲。头版对建立报纸的封面识别系统至关重要。头版出彩会产生积极的“封面效应”,“抢”走人的注意力,激发其阅读欲和购买欲。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电视竞争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业内人士指出区域化发展是大多数省级卫视的可行性选择“区域化将逐步成为中国省级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省级电视媒体“跨区域经营”作为目前具备现实可行性的“第三条道路”和走向全国的“中国道路”很值得理论界和业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金  周俊 《青年记者》2010,(5):37-40
金碚是目前国内少数产业经济学基础厚实的媒介经济学者,在“中国经营报社社长”这个头衔之外,他还有一长串传媒人少有的身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工业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自2002年以来,他屡次受邀作为新闻出版总署经济顾问,由他担纲制定的中国新办报纸评估论证体系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报纸专业审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广告市场上的攻城略地,使得传统媒体广告经营的整体上升势头被极大地抑制。如何破解难题,加快发展? 在这里,不妨提出“经营广电”和“广电经营”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12,(6):7-7
黄洪珍在2012年第4期《新闻战线》上撰文指出,目前,尽管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但报纸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不少报纸仍采用“经营报纸”的粗放经营模式:采编部门强调“内容为王”,发行部门强调“渠道为王”,思考层面依然停留在单张报纸上,而非通过资源的分配、使用,最大限度谋求资源价值的实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渗透。报业经营应树立“资源为上”的观念,以综合的资源观代替单纯的内容观.扩大报业经营范围,实现从“经营报纸”到“经营资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潘虎 《青年记者》2007,(10):89-90
三年前说中国的报纸传媒处于困境,很可能被人贴上杞人忧天的标签,但经过2005年中国报业经营“多事之秋”:从第二季度起各地报业集团纷纷呈现“熊市”之态,下半年一路走低。特别是北青传媒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仅17万元,同比下降99.7%,经营业绩几乎一败涂地,中国报业广告经营面临“拐点”、报业经营进入“微利时代”,成为学和媒体专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鞭挞报纸传媒经营之罪的言论逐渐多了起来,更有甚,预言报纸传媒必将被新兴媒体彻底取代,沦为“社区小报”,仿佛中国报纸传媒一夜之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推出了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改革的锋芒直接对准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针对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化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党中央提出了“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重庆是中央确定的“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并且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省级试点城市,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又是重庆市委市府确定的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这对重报集团来说,即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个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3.
报纸“双重销售”的特殊属性决定了编辑、印刷、发行和广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笔者认为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环环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托,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常讲电视是一种行业。现在讲,叫作产业。总之,它是一个具有生产性质的范畴,所以必然涉及经营。 电视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产业。它所追求的产业功能和“喉舌”功能完整统一的内涵是党性、人民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完整统一。宣传是它的主功能和“经营主线”。研究电视产业的立足点和归结点都在于寻找出一条能够充分保证电视“喉舌”功能得以发挥的产业路子。通过产业、“喉舌”两个功能的契合,达到在市场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的电视事业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在整个电视工作中带有根本性的意义。 从严格意义上讲,电视台是播出机构,它主营的  相似文献   

15.
文述 《新闻知识》2002,(10):14-15
《北京青年报》l981年“五四”试刊,经过21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报业经营的理念,正是这些理念支撑和造就了北青报九十年代至今的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没有经济实力,就没有事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以广播广告为主的经营创收的“空间”是有限的,从电台的整个发展来看,要提高竞争的实力,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经营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经营平衡之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有着较高学术品位和文化品位的博物馆被喻为“君子”似乎并不过分。然而,仿佛为了应证“君子固穷”的古训,目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的经营状况亦是“固穷”。我国现在约有2000座左右的博物馆,资金短缺、观众稀少等问题几乎是所有博物馆共同的现状。尽管也有不少新建的博物馆在开馆后一段时间内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参观人数就会一  相似文献   

18.
王龙  晏茂愚 《河北广播》2005,(C00):31-34
处在改革、调整中的中国传媒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不论哪种媒体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播首当其冲。电视的冲击,网络的挤占,报纸的夹击,广播“四面楚歌”,危机重重。于是,有人预言,广播的日子长不了。应该承认,作为大众传媒工具的广播,有其弱势的一面,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广播的“弱势”因素更加凸显。可是,广播又有它不可替代的一面。当今世界,广播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发展壮大,仍以其独特的传播效能,在传媒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广电在如何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业务方向问题上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徘徊,逐步淡化了网络数字化的双向改造,而将其重点定位在了“大力发展数字电视付费频道业务”上。两年来,随着各项政策和战略部署的出台,发展数字电视产业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紧随其后的宣传舆论和投资热潮一浪高似一浪。人们关注的焦点迅速移向新的技术平台和新的业务模式。此时,早些年想当“第一吃螃蟹者”早已淡出,留下“坚守阵地者”也历经挫折后作好了当“先驱”的准备。在“围城”现象的背后,投行中又出现了“反围城”现象,即“城内的不想出来,城外的不急进去”等复杂而矛盾的现象。无疑广电人在寻找走出传统电视业务的出路和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各类投资人在寻找“网络概念”后一再一次的淘金的机会,然而更多的人们在异常兴奋的同时,眼前仍蒙着一层纱,对其前景、市场和盈利模式看不透。从而踏上了艰难的数字化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20.
本刊编辑随省记协主席到媒体走访,在沈阳人民广播电台不经意地看到了刚刚到任的台长张东毅的一份文稿——他在该台2007年广告经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读着读着,我们被深深地打动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媒体领导者对事业执著追求的赤子之心,看到了一位“新广播”对“老广播”的钦敬和感佩之情,更看到了一位媒体带头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居危思危,是如此振聋发聩;居危思危,是那样冷静清醒。没有对“危机四伏”的客观现实的剖析,哪有对形势和局面的独到把握?没有尊重竞争对手的谦逊态度,哪有知己知彼的聪明智慧?没有勇创一流业绩的自信,哪有胜人一筹的制胜法宝?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哪有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我们征得作者的同意,在这里刊登这篇讲稿,作为本期的“老总论坛”。由此我们想到,社长、台长们的内部讲话往往是非常有价值的发展信息,恳请“老总”们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