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摄影教育中有关纪实摄影的理论及实践教学误区为研究对象,针对“纪实证史”的理论误读,以及纪实摄影等同于“单纯记录”、“即兴拍摄”、“宣传照片”等实践操作的误差,予以纠错性的研究。此外,结合当代摄影的风格语境、我国高校的纪实摄影教育现状以及数字技术带来的新型创作挑战,从“教”与“学”两方面出发,对有关纪实摄影教学规范的修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纪实摄影所具有的审美性,不仅来自于纪实摄影作品本身,也来自于纪实摄影创作者所持有的拍摄态度、人文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等,这些内容的存在,促使纪实摄影作品体现浓厚的思想性与人文关怀,并表现出崇高的审美价值.本文围绕纪实摄影的审美性,对纪实摄影"真"的审美性、"善"的审美性以及"反思"的审美性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摄影圈子里,同事黄宅裕成名很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摄影作品先后人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第一、第四届国际摄影作品展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黄宅裕和许多摄影发烧友一样,拍的是“沙龙摄影”,就是用相机很“纪实”地拍摄很美的风光,照片如明信片一般,美则美矣,却难登大雅之堂。为何?“沙龙摄影”选材单一,审美情趣单一,摄影语言单一,相互模仿,  相似文献   

4.
黄莉莉 《新闻世界》2013,(8):302-3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以真实的影像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纪实摄影便是其中之一,希望工程“形象代言”照片《我要上学》便是其中最好的例子。这张既普通又特别的照片,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引领着“希望工程”的推进,可见纪实摄影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体现作者高超的摄影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一般初学者,拍片只注意事件的复制,而忽略事件的社会原因以及事件包含的思想内容。新闻摄影使用的是纪实的方式,是纪实摄影揉入作者内心的观看方式:如《法制日报》等登载的孟大庆的照片《床头庭审》,就是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和巧妙的构图,成为思想内容和表现力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的范例。中国摄影协会副主席邓维说:信息量越充足,越不露痕迹的照片越讲究,表现力越活。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于照片独具匠心的情感意味,…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摄影得以支撑自己的双足,一只属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另一只却属于人科学造型艺术。究其原因:一方面,摄影术作为一种直接记录可视固定影像的技术,是在19世纪初光学、化学和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另一方面,它的诞生则直接导因于绘画和印刷业的需求。摄影区别于其他一切记录手段之处,就是在于复制现场直接的视觉信息,即所谓“写真”和“纪实”,所以从摄影一开始便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就像专家指出的,“如果说早先的美术形象是人工的。  相似文献   

7.
为摄影创作定位的理论观念,是摄影创作的指导方针。人人都会拍照,不一定人人都懂摄影,有创作理念的就更少了。对于纪实摄影家来说,理论观念同样至关重要,而瞬间本质的真实,是纪实摄影家理论观念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传统报道摄影中影像语言的单一化已经受到新媒介生态和受众审美疲劳的双重夹击。专题摄影报道作为报道摄影中一种相对丰富和完整的报道样式,一直以来沿袭了传统纪实摄影的思维方法,以客观的立场还原新闻现场的真实,将主观情绪降到最低限度。然而这一独领风骚的影像观长期以来使专题摄影陷入了一元化影像风格的困境。本文旨在探索新纪实摄影的语境下,提出专题摄影视觉“向内”转向的原因,专题摄影主观表意的几种思维向度以及目前存在的困境.并为其多元化影像风格的形成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9.
纪实摄影在当代人类信息传媒上担当的角色,主要是揭露社会黑暗、战争暴力和各种非正义的人类现象以及人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一面镜子。它是一种声音,是一种批判力量,是平衡人类生活机制中不能缺少的一种手段。而新闻摄影主要应用在新闻行业中,二者各有千秋。接下来,本文主要结合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摄影从其诞生那天开始,就具备了纪实的特性,其技术特点就是通过对光学特点的运用,逼真地再现现实事物。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都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真实记录的手段,因此彼此之间一直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有很多人认为新闻摄影属于纪实摄影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纪实摄影属于新闻摄影的分支,关于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之间的关系争论始终存在。基于此,先对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定义做相关阐述,并且对二者之间的作用和价值予以分析,旨在展现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胡宇 《军事记者》2006,(2):54-55
“他是航天人的后代,发射场是他的故乡。20年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完整参加了‘神一’到‘神六’的摄影工作,拍摄了《傲视苍穹》等许多航天佳作。”这段话,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评委会,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席摄影师王琦的评语。2005年12月3日上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开幕式上,肩扛上校军衔的王琦成为3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摄影贡献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一他的脸上写满沧桑,他的外貌粗犷豪放,大西北人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性,使人很难把王琦执著的追求和壮丽的航…  相似文献   

12.
用眼光发现生活,用镜头记录时代,纪实摄影总能迸射出直指人心的力量。因为用纪实摄影家的人类学眼光,我们得以追忆历史、反思当下。纪实摄影凭借其真实又人文的属性成为摄影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旨在探索什么是纪实摄影,纪实摄影的发展原因以及它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3.
周果 《新闻前哨》2001,(1):33-35
优秀的体育摄影作品被称之为“跳动的光和影的诗”,蕴含着一种张力。在“体育热”的时代里,人们对体育照片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赛场上的高难度造型、知名球员的英姿、竞赛中有情趣的细节,甚至啦啦队及看台上观众的反应,都是读者的兴趣所在。体育新闻图片是赛场内外的形象纪实,赋予了体育新闻以可信性和实证性的品质,能满足读者“眼见为实”的心理需要。 体育比赛的流动性很大,报社限于人力、财力等因素,往往难以同时委派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同赴一地追踪采访。因此,楚天都市报自1996年12月创刊以来,对文…  相似文献   

14.
纪实摄影作为当代摄影流派中重要的一支,自诞生以来一直被众多摄影家推崇追随。纪实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简单记录当下发生的事件,更是为了"复活"影像的主题和内涵。当代世界纪实摄影不乏大家,本文以德国著名纪实摄影家托马斯·斯特鲁斯的摄影理念和相关作品为例,探寻纪实摄影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然影片是以野生动物和自然现象为题材与主题的纪实类型影片。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影片从70年代末,形成了一种新的流派。1982年,在英国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自然影片节”,设立了多项艺术性奖项,鼓励自然影片的创作。这些奖项包括:导演、摄影、音响、剧本、创意等。这些奖项的设立,标志着自然影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6.
徐立 《新闻传播》2010,(8):70-70
本文以“美学在纪实摄影中的运用”为论题,意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将其放入特定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对纪实摄影进行美学方面的解读。并在此基础探寻它的审美本质,以及对当代美学的开拓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摄影系研究生班的学员在认真的研讨上,对“摄影之路该如何走”所作的结论性文章,文中一些观点虽然并不算新颖,但就具体问题,如“纪实摄影的人文关怀”等,较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摄影世界》、《中国摄影》、《人像摄影》同属于摄影类杂志,对于色彩的准确性要求都极高,而其承印商同为杭州影天快速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影天)。在这些“相同点”下,亦存在一个相同的原因,让我们去一究竟。  相似文献   

19.
符冰 《传媒》2015,(23):62-64
商业网站的图片频道,除了承载新闻信息的传播功能之外,还开辟了诸多纪实类摄影的专栏.这些纪实类摄影作品在拍摄题材、拍摄对象和拍摄角度中所突出的人文意识,表现出了对世界和社会的深层关注,使商业网站能构筑起媒体的公信力,表达自身的媒体态度,塑造富有责任感的媒体品牌形象.纪实类人文摄影落户商业网站,是人文摄影的一次机遇,也是商业网站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适应“读图时代”的文化需求,报道摄影、纪实摄影、文学摄影等体裁各显神通。但广东清远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潘伟在《清远日报》周末版上开设的个人图文专栏“民间一瞥”,却令新闻界、摄影界眼前一亮,不少专家认为它是摄影“新品种”。从2000年2月开办至今,“民间一瞥”固定版面,每周一期,已刊登250多期,先后获全国、全省“报纸副刊优秀专栏奖”,国内的10多家大众媒体或摄影专业媒体先后推介这一栏目及作品。对潘伟个人图文专栏“民间一瞥”这一新体裁进行总结与探讨,是一件很有意义,但也是件颇有难度的事。本文仅从图文关系上。对这一新的体裁作一分析,算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