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档案》2007,(8):F0003-F0003
今年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也是"八一三"事变爆发70周年。最近,上海市档案馆推出了《日军占领时期的上海》一书,此书精选了450多幅照片编辑而成,真实、深刻地揭露了日军在上海的侵略暴行。该书共分15章,从"八一三"前夕日军的调兵遣将、蓄意挑衅到日军投  相似文献   

2.
卫宝山,痛击日军 上海吴淞口内有个半岛,三面环海,形如楔子,名叫宝山县,离上海市大约25公里.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向上海宝山进攻.我军设防据守,离日军阵地只有300米,隔着一条像小河的巷子,由一座自生桥相连.我军早在自生桥上布了电网.每天两军炮火互攻,但我军炮火不力,重炮比敌军少,只能全隐藏在一条战时掩备体内,每两人一个防护洞,阻击日军.  相似文献   

3.
1932年1月28日深夜,蓄谋已久的日军在上海闸北发动突然袭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日间的第一次正面较量,代表着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在中华民族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卫国史诗中,朱耀章烈士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其中的壮丽一页。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场战争完全是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1937年夏,日军入侵上海,野蛮地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杀,震惊中外,举世谴责!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仍否认侵略中国的事实。前不久,上海收藏家王毅向笔者展示了当年日本战地记者木村毅旧著精装本《上海通信》,给予侵略者当头一击!此书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了1937年日军入侵中国、挑起"八一三"淞沪战争,疯狂屠杀中国人民的材料和情景!  相似文献   

5.
1937年夏,日军入侵上海,野蛮地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杀,震惊中外,举世谴责!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仍否认侵略中国的事实.前不久,收藏爱好者王毅向笔者展示了当年日本战地记者木村毅旧著精装本<上海通信>,此书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了1937年日军入侵中国,挑起"八·一三"淞沪战争,疯狂屠杀中国人民的真相.  相似文献   

6.
我是江湾人. "虬江十八湾,弯弯到江湾."江湾是以虬江而得名的.江湾北通吴淞、宝山,南连虹口、闸北等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故屡遭兵灾.尤其是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和民国26年(1937年)的"八·一三"日军侵略战争,江湾均首当其冲,大部分房屋被毁.我家房屋也先后被日寇烧掉过两次,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7.
受抗战时期政治环境及舆论导向的影响,日本媒体对重庆大轰炸的报道中,不是夸大日军所谓"战果",就是夸大中国损失。今天看来,其中有些报道和记录恰是日军侵略中国、轰炸重庆的"自白书"。认真梳理相关报道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翻开历史,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首先侵占了我国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又侵占了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日本强占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为实现其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悍然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随后,又于8月13日,向上海发动军事进攻。上海沦陷后,日军便沿沪宁铁路、苏嘉铁路和平湖公路长驱直入,于11月11日,日军侵占吴江地区,疯狂地烧杀抢掠,在烽火连天的八年抗战中,吴江人民受尽日寇烧杀之灾,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现发表的这组史料反映了抗战时期,日军在吴江的侵略罪行。其中第一件系碌碌所撰,发表于吴江爱国进步人士马希仁、共产党员肖心正等创办的《义旗》第一卷上;第二件是当时的基层组织应国民党吴江县党部的要求所作的汇报;第三件、第四件均为国民党吴江县党部所做的调查。这些文件现存于吴江县档案馆,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日军"太原集中营"是侵华日军于1938年6月在山西太原建立的规模最大的几个战俘集中营之一。他们为了掩人耳目,逃避战争罪行,对外名称为"工程队",日军内部的名称为"太原俘虏收容所"。"太原集中营"是日军侵略中国期间,利用中国战俘充当无偿劳动力,疯狂掠夺中国资源的劳工转运站。他们把所能掠夺到的中国资源和财富统统运到日本国内,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侵华日军华中"慰安妇"罪行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等亚洲被侵略国家实行的"慰安妇"制度,是一项残暴地摧残妇女、践踏人权的严重罪行.大量证据已表明这是不容抵赖和否定的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本书从影像史学视角出发,对影片《苦干》进行挖掘,在当前对抗战史的研究中独树一帜。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及大后方城市生活景象,以第一手的生动铁证,揭露了日军无差别大轰炸的暴行。同时,通过对电影画面中普通市民"跑警报"中生活画面的分析和解读,勾勒出一幅乐观豁达、坚强不屈、内容丰富、气势恢弘的中国抗战各阶层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不仅记录了战争的血与火,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治安强化运动"是在华北日军操纵和控制下,由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发起,以军事"扫荡"为主,同时结合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侵略运动,以达到巩固、控制华北占领区的目的。1941年,日本侵略者为把中国变为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一方面加强其在占领区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一方面集中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妄图一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抗日力量。1941年3月到1942年12月,日军  相似文献   

14.
一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历时一个多月,战斗十分惨烈,双方死伤多达一万人以上.通过十九路军的英勇顽强浴血抵抗,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上海的梦想,有效扼制了日军,使之不得不暂时放弃吞并上海华界的侵略计划. 事变当晚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他们正在龙华总部召开紧急会议,接到日军开始进犯的报告,立即启程,星夜步行绕道赶往真如火车站.因当晚下着雪,路上泥泞,滑而难行,一直到天将拂晓,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三人星夜步行经北新泾赶到真如范庄.  相似文献   

15.
<正>译者的话:约翰·斯坦费尔德先生是一位94岁的老人,现安康地居住在英国西南部。七十年前,他参加了华北日军向中国政府英美联军投降仪式,还代表英军在受降书上签字,他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撰文回忆了那段难忘经历。对于英国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开始的。对于中国而言,战争要早好多年,是从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和日军随后对满洲里的蚕食入侵开始的。最初并未宣布战争,直至1937年冲突全面爆发,该年底日军占领了中国沿海许多城市。这种公然的侵略令全世界骇然,但—直到1941年日军袭击珍珠港,入侵  相似文献   

16.
正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军战机轰炸位于上海宝山路上的商务印书馆,导致商务印书馆办公大楼、总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出版物和东方图书馆收藏的几十万册中外图书(其中不少是珍本和孤本)全部化为灰烬。在这场浩劫中,一些留存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印刷所的名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剧本、文艺评论、随笔、访谈录和译稿等,也一并葬身火海。"一·二八"以后,  相似文献   

17.
范长江在1938     
正1938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的第二年,是中华民族面对日寇侵略是战是降的抉择之年。这一年,中国军人在台儿庄战役中毙伤日军2万余人,取得了抗日战争开始以来中华民族对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最干净利落的一次军事胜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政治胜利,它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对于用生命和鲜血换来胜利的中国军人们,我们深怀感佩;对于更多的非战斗人员在  相似文献   

18.
在1931-1945年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文化典籍的掠夺,与其武力侵略中国相伴随,始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之一。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文献典籍进行大肆地掠夺,对我国文化典籍的掠夺与摧残,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在日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期间,我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舍及藏书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我国文化事业遭到又一次重大浩劫。日军对我国文化典籍的摧残与掠夺的事实,罄竹难书。馆藏文献遭受劫难的情形大致有三种情形:(1)遭日军炮火摧毁;(2)在辗转迁徙途中受损;(3)沦陷后遭日军劫掠。这里,笔者着重…  相似文献   

19.
吴淞,上海的水上门户和“咽喉”,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鸦片战争中的陈化成抗英.1932年的“一·二八”,1937年的“八一二”两次淞沪抗战,吴淞都是主战场。  相似文献   

20.
《兰台内外》2014,(5):20-21
正世界上有着偷袭"传统"的军队,日军算得上是"第一号"。纵观历史,不乏日军偷袭战例。1894年,日军突然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挑起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两天,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了驻仁川和旅顺港的俄军舰队;1931年"9·18"事件爆发前,日军先"偷袭"了东北军驻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日军先对中国军队进行偷袭;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从其军事思想上看,日军崇拜《孙子兵法》中"出其不意"思想,认为一场成功的"偷袭"能直接将对手置于"死地",决定战争胜负,为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