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姚燕青 《青年记者》2008,(14):23-24
新闻的分类形式有很多,从新闻和读者的关系来看,可以把新闻分成硬新闻与软新闻.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软新闻是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虽然不同的受众在不同的时期对新闻有不同的需求,但总的来说,受众总是在对硬新闻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需要软新闻.因此,硬新闻是新闻媒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新 《新闻前哨》2008,(8):44-49
“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利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受众的争夺,不仅是媒体影响力的展示,也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在追求新闻“可读性”的时候,少数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误读“硬新闻”和“软新闻”,倡导“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戏说”新闻.“色”溅新闻,制造新闻,愚弄受众,走火入魔,闯入了“新闻可读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的软与硬。本文认为,硬新闻是指宣传意图比较明显,采用直白的方式进行宣教的政治化了的报道,受众处于冷接受状态。硬新闻主要包括时政新闻、会议新闻、经济新闻。软新闻是指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宣教的泛政治化的报道,受众处于热接受状态。软新闻主要有社会新闻、文体新闻、政法新闻等。  相似文献   

4.
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大踏步走向前台.互联网时代多种媒体形态联动发展下,继"公民新闻"、"用户生产内容(UGC)"等新闻生产形式后,"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进一步成为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新图景.本文以《十堰晚报》原创系列报道《晒晒照片里父辈那些感人的故事》为例,从策划、采编、传播三个方面探析用户参与视角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包四华 《声屏世界》2016,(10):23-24
传统媒体,尤其是地市级媒体在报道政治经济时,唯有确保其新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并辅以"内容为王"的原则,才能在流失的受众群中稳定巩固老受众,吸引新生长年轻人.  相似文献   

6.
新闻定义外延的再一次扩张,正是在"悬疑新闻"大量出现在媒体后,首先引起业界再一次对新闻定义的重新认知.没有发生或尚未证实的事实,众说纷纭而尚未定论的事实,可被媒体当作"独家新闻"、"重要新闻"向受众海量传播.而受众对"悬疑新闻"的信息冲击,不仅没有排斥,而且还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作为新闻传播的业者,还能说"悬疑新闻"不是新闻吗,还能对此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7.
在确保专业性的前提下,如何提升贴近性,变"硬"为"软",一直以来是证券新闻需要突破的瓶颈。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证券新闻对受众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而探讨如何提升报纸证券新闻的可读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8.
赵耘曼 《传媒》2018,(12):65-66
"现场新闻"是融媒时代一个重要的创新产品.与传统现场相比,这种现场是真正的现场、全面的现场、受众的现场."现场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产生模式,提升了受众的体验,提高了传播效果,对媒体、受众和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新闻"的发展,需要在互联网规律下,提高这种产品的理论化水平、提高现有媒介技术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用户参与互动的水平,朝着融合新闻生产平台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传播理论界,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内涵的区别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媒介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进而让新闻理论的论述开始慢慢清晰起来,新闻理论的类型之间的区分也更加明了,对于"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界定也开始变得明确起来。所谓的"硬新闻"就是指实效性比较强的新闻事件,而"软新闻"则是代表着对于实效性要求并不是非常高的非事件性的新闻,也就是说,当前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内涵界定主要是从实效性和新闻属性两个方面来区分和界定的。对于新闻实践而言,弄清"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内涵,对于新闻报道和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军事科技新闻是军事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广大受众和军营官兵对前沿军事科技及其转化成果的了解欲望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军事科技题材距普通群众、广大官兵生活较远.语言专业性强、术语多,受众难以理解,所以在当今各类行业新闻媒体的整体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1.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2):11-13
四、中西媒体会议新闻报道的表现风格、形式和技巧的异同 1.行文风格庄重严肃的“硬新闻”式报道与“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 甘惜分先生认为.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软新闻是指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①张威教授认为.硬新闻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中大型的动态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12.
邵雪廉 《新闻战线》2022,(11):89-91
权威可读,让“硬”新闻“软”起来;可视可听,让“硬”新闻再“破圈”;守正反哺,打造“硬”新闻运营平台。金华日报推出微信公众号“三江白话”和微信视频号“J观察”,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为突破口,强化时政要闻的新媒体表达,让“硬”新闻实现了“软”表达。  相似文献   

13.
王卫芬 《今传媒》2009,(8):51-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机构恪守的基本准则.然而,我们身边时时会发生虚假新闻."纸馅包子"、"最毒后妈"、"北大女生国外裸奔"、"华南虎照事件"等一系列虚假新闻,都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受众对新闻的信任感降低,从而产生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4.
实现"硬新闻"的"软着陆",是媒体期望,更是受众需要。作者从采写亲历中总结出"沉到底、浮起来、跳出去"的方式写好科技新闻。  相似文献   

15.
孙倩 《传媒》2021,(12):59-61
随着移动资讯市场竞争要素向内容生产和受众体验的下沉,如何加强聚合力建设,已经成为移动新闻客户端改革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对处于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的主流新闻客户端来讲,更是其能否突破重围实现后发赶超的重点.本文在总结主流新闻客户端内容生产聚合力问题表征的基础上,以"天眼新闻"为例,探讨了其在强化内容生产聚合力方面的实践探索,对打造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内容生产的聚合力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台湾各大电视台对2005年连战祖国大陆"和平之旅"的报道,发现台湾电视新闻有着比较强烈的娱乐化倾向.台湾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是台湾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受到台湾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台湾的电视媒体一味迎合受众低级、猎奇、追求原始趣味的收视心理,容易造成整个台湾媒体环境的普遍低俗化.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体育新闻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与此同时,传播的内容越来越软性化、情感化.“软新闻”大有抢班夺权“硬新闻”的趋势。这些“软”的体育新闻之所以大有市场,是因为它能引起受众的共鸣,为人们提供大量应知而未知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抚慰和激励了受众的心灵。所以。体育传媒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要充分认识到软新闻的功能.适当地融人休闲娱乐性、国际性和情感性等“软”性特征.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生活,鲜活有趣。  相似文献   

18.
衷芸 《声屏世界》2007,(12):61-61
满足受众需要提高新闻竞争力。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百姓对“软新闻”的需求与日俱增。因为受众普遍存在好奇和讲究情趣等心理。只有社会生活类新闻能够满足。因此.“软新闻”能够在众多的新闻中脱颖而出。新闻的竞争力增强了,媒体的竞争力也就增强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各家电视媒体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而社会生活类新闻的采访与报道主要靠什么形式?实践证明,主要靠体验式采访。体验式采访带来的软新闻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VR新闻以360度全景画面与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体验突破传统报道模式,大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2015年起,国内媒体开始对"VR+新闻"模式进行尝试,其中专题报道作为我国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逐渐与VR技术紧密结合.本文以央视网"VR浸新闻"栏目专题报道为例,从呈现方式、传播特点、内容特色、受众...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随着VR技术的迅猛发展,"VR+新闻"报道在我国也迎来了"高潮".从当前传媒行业发生的一次次巨大变革来看,受众在信息传播体验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很难再局限于传统的报道方式.不少媒体为了顺应受众的信息需求、市场的发展,而寻找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技术革新.作为一种跨行业、多领域结合的新闻报道方式,"VR+新闻"报道模式正逐步渗透国内媒体,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