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格言,是言简意赅的一种隽语。凡能称得上格言者,都是广为流传、约定俗成、历久而新的语言。我们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岁月流逝,也许会淡忘了其内容,而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名句,这样宝石般的警句仍会在我们记忆的深处闪烁。这些格言宛如“金粒”照亮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拖延”艺术,指叙事作品中故意延缓情节的进展,使本来紧张绷起的情节松弛下来。“拖延”艺术,不仅可以丰富故事情节,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加大表现的力度,增强读者的审美  相似文献   
3.
对于《荷塘月色》一文的结构艺术,金志华先生是这样分析的:“《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型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笔者认为,金先生关于《荷塘月色》一文内外结构呈圆型的观点值得商榷。《荷塘月色》的外结构诚如金先生所言,表现出圆型结构的典型特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首尾圆合,而且语句上的呼应也十分明显。但作品的内结构并不具备圆型结构的特征。所谓内结构,就是作品的深层结构,“即作品的情绪及内在逻辑结构”。“对于非叙事性作品,内在结构可能是以情绪或意识作为主线。”(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4.
对联进课堂     
在我国传统化的大树上绽放着一朵奇葩——对联。传统的私塾教学中,“对课”是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而且对语言技能的训练有很高的价值,此外它还具有智力考查的因素。正因为如此,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增加了“属对”一项,当时上联为“孙行”,巧对的如“祖冲之”“胡适之”等至今还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
对联进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课堂不失浓郁的文化品味,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我们经常将对联引进课堂,或讲对联故事,或师生共同赏析妙联,或有奖征对,或大胆撰写,师生迷醉其中,其乐融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