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为慧 《江苏教育》2022,(83):23-26
阅读学术成果已成为许多中学历史教师备课的起点。教师在运用学术成果进行教学时需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阅读对象,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做好摘编。从学术成果中提炼核心内容或关键问题,学习学术研究中分析问题的角度或思路,获取具有典型性的材料,并根据材料的类型采取不同的运用方略,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或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众所周知,历史教学必须在学生"乐学"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对于那些年代久远、枯燥抽象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更应如此。那  相似文献   
3.
“皖北高中历史教师沙龙”围绕“教师专业成长”问题开展学习活动时,多位成员谈了他们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魏恤民老师《恣肆放谈中国中学历史教育》(简称“放谈”)一文的感想。梳理、罗列于下,以回应“放谈”的追问、表达我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2010年新课程实验区高考历史材料题,如果从材料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四个积极的特征:切入点呈现微观倾向,观察视角呈现多元倾向,着力完善教科书的相关表述,诗歌、漫画等形式的材料增多。当然,发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命题人提供的材料缺乏充足、客观的信息,存在着选用无效材料的现象,有的材料组内部缺乏逻辑联系,少数古汉语材料的阅读障碍较大。  相似文献   
5.
幸得温州大学陈志刚老师惠赠《历史课程本体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反复研读,收获颇丰。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学教师不仅可以读懂课程理论著作,而且很有必要用理论来引领教学实践、改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第一,最早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不是中美《望厦条约》,而是中英《虎门条约》 教科书对中英《南京条约》附件的介绍,只提到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在介绍中美《望厦条约》时,则提到美国兵船可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那么,最早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是不是《望厦条约》呢?  相似文献   
7.
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第27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教案"问题。命题人希望借助这一近代史上特殊的社会现象,考查学生在阅读和解析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应当说,命题人选取材料的角度比较新颖,能力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选择题的材料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大有"没有史料无以成题"之势。材料分析题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它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  相似文献   
9.
1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的课程内容中,有这样的学习要求:“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那么,京剧能否代表“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艺术水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