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前,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放一块用橡皮泥捏成的不同规格的物体。请同学们看看自己桌上的橡皮泥是什么形状?如果要计算出这块橡皮泥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体会到:只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师: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穿衣和天气有联系,天气越冷,人们穿的衣服就越多;落叶和秋风有联系,秋天风刮得越大,地上的树叶也就越多,以至于有了秋风扫落叶的说法;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益有联系,学习方法科学,学习效益就高,花的时间少,学习成绩好;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  相似文献   
5.
一、故事引入,感悟规律师:大家都听过小猴子抢老农草帽戴的故事吧,现在这只小猴在学小明玩串珠呢(出示情境图)。猜猜,哪两串是小猴串的。说说你的想法。生:第二串和第三串是小猴串的。因为小猴只能学人机械地串珠,没有规律。小明串的珠子是有规律的。师:(板书规律)是啊,小明是在研究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蒋康华 《江苏教育》2001,(14):30-30
最近笔在盐城市第一小学听了该校王洪恩老师执教的一节六年级数学几何图形总复习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其中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听后颇受启发。现简要介绍并评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认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物体”的基础上,学生继续学习有关几何形体的知识。教材编排有3个明显特点:1.重视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搭、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市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大丰市第三小学冯春华老师执教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课,听后颇受启发。这节课的教材为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83页例4、例5,现将这一节课简介如下。 一、教学过程 1.铺垫:在旧知的复习中,为学生主动进行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一、基础知识复习例1(1)①一条水渠已修35;②实际烧煤比计划节约19。(2)①一个数是x,它的34是多少?②鸭有x只,鸡比鸭多14,鸡有多少只?(3)①男队员有70人,女队员有x人,男、女队员共有120人;②男队员有70人,女队员有x人,女队员增加15后与男队员人数相等。教学要求:说出第一组题谁是单位“1”,引导学生列出第二组中的第②题“x+14x”的式子,第三组中的第②题“x+15x=70”的方程。设计思路:复习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知识,为用方程解分数应用题作好铺垫二、“单位‘1’×倍数=一…  相似文献   
10.
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单元主要是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面图形,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