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丁兆存 《学语文》2006,(1):26-27
图表类分析题,就是对图表中的数据和文字进行处理,来分析现象、说明事实、预测未来、引发思考等一种综合性应用题,是近几年来中考语文考查的一个热点。它融多学科知识于一体,使之综合交叉,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太泛化的非语文不是真正的语文,是一种变态,也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解和曲解。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中考题。  相似文献   
22.
浏览200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有不少地方中考题涉及到当前的新闻和教育热点问题,这说明命题已逐渐关注社会、关注教育。现结合中考题,作具体透析说明。一、透析新闻热点。新闻热点,本来就备受社会各方面关注,并能引起强烈反响。作为中考语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新闻热点,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今年已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如:(1)(据新华社北京2002年5月26日电)城市路牌上的地名为什么要用汉语拼音标注,可否改成英文?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  相似文献   
23.
语言文字的使用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的。近几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这直接影响到了语言文字的使用,并出现了一些新的使用情况和一些不正常的使用现象。2009年中考命题者不失时机地将这些问题引入中考,让考生运用所学过的语言文字去解决,符合语文的本质特征,也起到了警示考生的作用,可谓一箭双雕。大致说来,有以下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24.
现代人对羞愧的感觉已十分陌生,他们不能理解博尔赫斯的“愧对一切死亡”是这样一种内心感受:当看到周围的许多人陷于困境之中时,我却能够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使我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25.
26.
27.
丁兆存 《语文天地》2011,(16):53-56
纵观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比较阅读的考查仍占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认真总结其出题方式的规律,使得以后的古诗文教学和训练更有针对性。下面就结合今年中考试题,谈谈古诗文比较阅读的考查方式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8.
一、组合式阅读组合式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题性的组合式阅读,即把题材相同但体裁截然不同的有关阅读材料组合在一起进行的阅读,如2004年湖北宜昌市的一道组合式阅读题,它把古今诗、词、曲、歌剧、散文等几种不同文体的名篇(或片段)围绕一个专题——“梅花”综合地融合在一起,全面考查了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把握能力。另一类是综合性的组合式阅读,即把体裁和题材都不相同的有关阅读材料组合在一起进行的阅读,如2005年湖北宜昌市一道组合式阅读,它集故事、诗词、小说、散文等不同体裁和题材的阅读材料于一体,体现了一种大的综合…  相似文献   
29.
浏览2009年的高考题,对图表题(不是真实的图片)的识别解读考查仍然是一个热点。其特点是:1.内容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多关注一些民生、社会热点问题,让考生关注现实生活。2.形式上大多图文并茂,并相互参照渗透,使之有机结合。3.激活了凝固不动的死知识,强化了语文的实际功用。这是新课标理念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0.
浏览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其中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呈现出以下两大变化趋势。现结合具体中考题,作以下简要的分析:一、由客观记忆型向主观能力型转变今年各地中考对名著的考查,最明显的特点是考查方式上的转变,即由以前的人尽皆知的客观记忆性知识,如文学常识、主要人物、典型的故事情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等),向主观能力型转变,如对名著阅读的分析、评价和感悟。这大致体现在以下两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