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3489篇
科学研究   423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80篇
综合类   101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57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传统蒸发实验都是通过观察液体减少来判断液体由液态转化为气态,而气态的物质又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学生缺乏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直观感受。纹影法能够实现物质由液态通过蒸发转化为气态过程的可视化,突破传统蒸发实验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直观地观察与理解蒸发现象。  相似文献   
992.
文言文传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教材里的文言文,撷取经典,文化意蕴深厚。顺着“审美线”,从表达、结构、音律、意境的维度,寻觅文化脉络;借助“任务单”,让文化因子从散到聚、从点到线、从浅入深、从单薄到厚实,引领学生进行文化思辨;建立“资源包”,与文言文“共情共理”,寻思文言文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将课程思政这一崭新教学理念融入建筑构造课程的专业教学中,本文通过分析本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及思政教学融入点,提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即在专业的理论、实践教学中穿插9个思政教学模块,以培养学生树立充满自信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等,为建筑类专业的思政教育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与"潮涌理论"认为新兴产业过度进入是企业进入博弈的纳什均衡、理性的企业投资者不会单方面自愿退出不同,新兴产业的过度进入并非一个纳什均衡现象.以光伏产业为例,在剔除CPI、PPI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外,对换手率、市盈率、成交量、市销率的回归残差采用主成分方式构建情绪指标,再建立"市场情绪—自愿退出"VAR模型,实证检验发...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的地位特殊,大学生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期望,而就业是其从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开端,对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当前全国高校扩招的形势来看,大学生已经从之前的精英化走向现在的大众化,在就业时显现出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998.
康慧霞 《考试周刊》2014,(48):108-10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趣味性现在成了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重心,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999.
丁蕖 《江苏高教》2020,(8):108-113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兼具价值性与知识性的双重属性,此种意涵的源头在中西方哲学关于知识与价值关系的讨论中。理论层面的认识为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实际运用提供了基本遵循,但在两者结合的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困境:板块式结合、知识理性难使价值内化于心、知识的价值性与思政课价值性不一致。如何消解困境,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真正融通,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关键在于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恰如其分的定位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