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也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渐“沉淀”,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我们在为教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追求独特的教学行为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为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追赶“时髦”感到忧心。一、学科整合:目标明确,把握时机,不为学科所累【案例】《桂林山水》教学片断师:读了课文,你们认为桂林山水美吗?生:美!师:是呀,这样美的桂林山水怎么能不让人赞美呢?现在分小组展开讨论,看看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山水。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唱一支歌,可以……(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争辩声、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室里…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将王崧舟、周益民、王自文等几位名师的教学实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他们的课堂教学都恰到好处地安排了往返回复、一咏三叹的“引读”。正是这种引读,在把学生带进文本内核的同时,营造了感人至深的课堂氛围,影响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它并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扬弃——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这种扬弃首先要求我们对“何为传统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需保留的东西”作出判断,进而要求我们通过改革,赋予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以新的价值和意义。以辩证的,而非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朱瑛、丁时辉的文章对我们认识和解决这一难题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言训练。应该根据学生语言“最近发展区”的要求。确定好语言训练的三维目标。以从课本中精心挑选的、可以概括的.且具有规律特征的语言栽体为例子.再选择学生乐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并最终全面达成训练目标。这种语言训练的方法可以概括成“确定训练目标”,“设置语言栽体”。“选择训练方法”,简称语言训练“三部曲”。  相似文献   
15.
案例A校为一所颇具规模的全日制普通民办学校,为稳定并激励优秀教师,校方于2002年出台了一个特殊的奖励办法。办法规定:凡教龄3年以上(包括3年)且累计3次或3次以上被学校评为“十佳教师”或“十佳班主任”的教师均可申请此项奖励。该办法中的特殊奖励以教师与学校双方自愿签订中长期劳动合同的形式予以兑现:具备条件的教师可自愿选择与学校签订5年或10年的劳动合同。5年者,学校每年奖励该教师5000元,合同期满后一次领取;10年者,学校每年奖励该教师10000元,5年后可领取15000元,8年后可领取25000元,余下部分合同期满后一次领取。办法同时也明…  相似文献   
16.
“训练”曾经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独霸天下几十年,然而由于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了“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却是“感悟、体验、领悟”等说法,强调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于是,有的教师认为“感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把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惟一目的,课堂上很少进行,甚至不再进行“训练”,认为它是“工具性”的化身,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左,与感悟、体验对立。正因为如此,课程实验中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偏重人文内涵的开掘,…  相似文献   
1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每一位办学者都在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学校办出特色?因此,对学校的特色建设作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丁时辉 《云南教育》2005,(28):27-28
[设计理念]1.设置问题情境,引发道德争议,让剧烈的情感和道德冲突陪伴学生阅读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略读课文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二年级下册开始,为了实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以后逐渐加大了略读课文在所选课文中的比例。以四年级为例,上册略读课文14篇,占所选课文的43.8%;下册略读课文15篇,占所选课文的46.9%。略读课文在选文中的比例这么大,体现了课标对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高度关注。但不少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认识十分模糊,没能科学地运用好略读课文,不是将其当作精读课文来处理,就是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学了事,这两种做法与课标精神和教材编者的初衷都是相悖的。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课标下的语言训练新机制,就是指在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与三维目标总体框架下,确定训练目标、设置语言载体、选择训练方法的操作理念与运行策略,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建构语言训练新机制是课改发展的必然要求自1963年出台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加强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