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丁爱华 《文教资料》2005,(21):88-89
职业中学数学新教材已使用四年多时间了,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教材的“变脸”,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换眼”和“洗脑”,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再次理智地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深刻领会新教材的精神内涵,转变观念,倡导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开创数学教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2.
一、理解ρ=m/v例1一铝块的质量为2.7千克,切掉1/4后,求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分别是多少?(ρ_铝=2.7×10~3kg/m~3)分析与解答:本题已知质量与密度,物体切掉1/4后,其质量为原来质量的3/4,其密度应保持不变.另外只要运用V=m/p,即可求出体积.  相似文献   
93.
从制作Ghost软件的多点传输网络启动盘、制作映像文件和多点传输的实施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Norton公司的磁盘备份工具Ghost6.0的网络克隆功能。该方法应用于唐山学院计算机机房,大大方便了机房维护,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4.
周军英:我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做的时候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往往难点,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马一般不按照试题的原有顺序依次在测试结束后学生还会议论,甚至上解决这样的试题。对于每个类型讲评。因为每次测试后都有一些试围着老师急切地想知道个究竟。这的题目,我一般也不按照原有顺序题会引起学生的争论,或者学生在样的试题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进行讲解,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讲评。有的试题如果整体测试情绩,二是这张试卷的成绩,三是考试的知识体系。况较好也可以不用讲评。另外,讲后找出差距,再写上新的目标成绩。三、督促学生整理试卷,避…  相似文献   
95.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有时难免孤独。有人说,摆脱孤独的最佳途径是与正确的人交流;也有人说,学会从自然万物中获得趣味,就能战胜孤独;还有人说,能忍受孤独,有比孤独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就会觉得孤独是一笔财富……孤独总能触发人对社会人生的思索。  相似文献   
96.
我是洪山中学的英语教师兼班主任。也许是长期做班主任工作的原因,我逐渐地与学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愿将心里的爱撒向学生。因为26年的工作实践告诉了我,“爱是最有力的教育方式。”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能滋润久旱的心田,爱能将失败变为成功。回顾走过的道路,我想说的是——  相似文献   
97.
丁爱华 《教书育人》2008,(12):59-59
20岁那年我终于圆了教师梦。当我满怀喜悦和激动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我就知道,我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魂牵梦绕的事业——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8.
2006年的17套高考试题中,有13套直接设题考查文言虚词这一考点,两套全国卷、上海卷和湖北卷把它暗含在翻译题中考查。虽然《考试大纲》上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数量很少,但掌握起来却很困难,因为虚词的使用频率高,用法非常灵活,和现代汉语相比,变化也比较大,可它的作用非同小可,实词常常要靠虚词的帮助(组合、连接、修饰、辅助等)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显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情感,所以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是读懂文言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文言虚词的考查特点1.考查范围所考查的虚词均为常见的,一般不超出大纲规定掌握的范围,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虚词。在这些虚词中,又以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如对“以”“之”“而”“其”“乃”等虚词的考查次数为多,像在今年的高考中,有8套试题考查了“以”,5套试题考查了“而”“其”,4套试题考查了“乃”“之”。2.题型设计高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直接出现,一是放在句子翻译题中综合考查。选择题一般只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与在翻译题中要求指明其意义相比,...  相似文献   
99.
刘怿 《兰台世界》2012,(3):56-57
团体操在中国存在着悠久的历史,主要以舞蹈形式呈现。为此,结合团体操的起源,着重对古代团体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古代团体操体育活动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促进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