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们将这种代换称作和差代换和差代换在解题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现以部分竞赛题为例,分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的渗透型试题,是指与高中代数内容有关的试题。由于这类试题既能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这类试题颇受命题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53.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x和y,总有 x=x+y/2+x-y/2, y=x+y/2-x-y/2, 若令x+y/2=a,x-y/2=b,则有 {x=a+b,y=a-b.  相似文献   
54.
对于一些线段、角的相等或不等的几何证明题,我们可以通过巧妙地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获得证明.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倒数成等差数列,则此数列叫做调和数列。下面介绍应用张角公式来证明有关线段 a、b、c 成调和数列的问题,这种解法对于解这类题具有普遍意义。一、张角公式如图,设直线 ACB 外一视点 P 对于线段 AC、CB 的张角分别为α、β,且α+β<180°,  相似文献   
56.
有些分式求值题,若按常规方法求解或繁或不可能,然而若转换思维,在考虑问题时,将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整体上,把一些彼此独立,但实质又紧密联系着的量作为整体来处理,则可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下面就以部分初中数学竞赛题为例,介绍这种整体思维方法在解分式求值中的作用,供初中学生课外学习时参考。一、整体换元例1已知p+q+r=9,且px2-yz=qy2-zx=rz2-xy,则px+qy+rzx+y+z等于()(A)9(B)10(C)8(D)7解:这里可视已知三个连等式为一个整体,通过换元搭桥获解,设px2-yz=qy2-zx=rz2-xy=k,则p=k(x2-yz),q=k(y2-xz)r=k(z2-xy)∴p+q+r=k(x2+y2+z2-xy-…  相似文献   
57.
一、选择题 1.如图1,三根音管被敲击时能依次发出“1”、“3”、“5”,两只音锤同时从“1”开始,以相同的节拍往复敲击这三根音管,不同的是:甲锤每拍移动一位(左中右中左中右…),乙锤则在两端各有一拍不移位(左中右右中左左中右…).在第200拍时,你听到的是( )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以中考题为例,谈谈如何构建一次函数模型来解方案设计应用题.一、购买方案设计例1某服装厂生产一种西装和领带,西装每套定价200元,领带每条定价40元.厂方在开展促销活动期间,向客户提供两种优惠方案:(1)买一套西装送一条领带;(2)西装和领带均按定价的90%付款.某商店老板要到该服装厂购买西装20套,领带x(x>20)条.请你根据x的不同情况帮助老板选择最省钱的购买方案.解析:这是一道取材于实际生活的商品经济问题,对此,同学们并不陌生,关键问题在于根据两种优惠方案构建一次函数模型,然后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去确定最优购买方…  相似文献   
59.
众所周知:“三角形外接圆上任一点在三边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共线。”这直线叫做该点对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Simson)线。  相似文献   
60.
一、秦九韶巧解小偷偷米问题三个小偷从三个箩筐中各偷走一些米,三个箩筐原来装米量相等,事后发现,第一箩中余米1合,第二箩中余米1升4合,第三箩中余米1合.据三个小偷供认:甲用木勺从一箩里舀米,每次都舀满装入口袋;乙用木盒从第二箩里舀米装袋子,每次都舀满;丙用大碗从第三箩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