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5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运动员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运动员个体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关乎到我国竞技体育能否可持续性的发展.在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制度层、思想层与物质层的解析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加大资金等物质资源投入、重塑运动员文化教育意识等发展策略,为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2.
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发展取得了极大辉煌,但是从世界范围看,乒乓球运动正面临着被世事所遗弃的危机.从构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未来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脉络,并提出了构建文化自觉的三点要求:觉醒、客观、担当,以及树立文化自信的三点要求:传承、开放、超越.旨在深化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的精神内涵,厘清其文化发展脉络,为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63.
体育具有生命性,是通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唤醒人生命自觉的一种有效活动方式.把叶澜先生提出的生命教育理念延伸到体育领域,在生命教育的语境下去解析体育,从而提出体育具有生命教育潜质:体育是引发生命潜在素质的教育手段,是感知生命的道德教育手段,是对生命冲动的引导与诠释手段,是全人教育的手段.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体育体验,将所获得的所有情感体验视为对生命的一种直视和触摸,是感知生命真实存在的重要途径.实现生命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在体育体验中感受生命的灵动、体悟生命的真正内涵,是发展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的拓展.体育理应成为生命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64.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国励志图新,在崛起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波折与阻碍。体育既是增强人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在国际关系中承担起重要责任。如何看待当前体育对于国际关系的积极意义,以及我国竞技体育在和平崛起视角下的定位问题涉及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提出竞技体育的实力与国家角色定位有着极高相关性;而我国当前竞技体育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基本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上的位置。最后提出要树立大国理念,并在大国理念指导下,重新确定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65.
在分析一般产品消费过程的基础上,描述体育赛事产品的5个消费环节。得出"期待、释放、回味"3个环节蕴藏着"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和回头经济"3种不同的价值形式。以网络、电视媒体为例,立足"赛事组织者、媒介经营机构、广告主"三者的依托关系,研究3种不同受众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66.
从博弈逻辑视角对第50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女团决赛加以分析,认为:我们应该摆正心态,正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均衡发展,把中国打造成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核心,取代其金牌核心的地位;建立世界乒乓球培养基地;构建合理梯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弱化新老交替的"真空"现象;在训练时注重隐性心理机能和心理战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67.
现任体育研究中心长石井腾教授,1944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东京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体力学(相当于中国的体质研究),运动生理学、人类遗传学.主要的代表作如下:关于体力概念的研究,教育和医学杂志,1989年第39卷;运动开始时的吸氧量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呼吸生理学,1992年第8期;身体发育与建康,北大寺书房,1993年;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时乳酸阈值和换气阈值的关系,生理人类学,1988年7月;24小时内人体耐寒力反应的变化,久留米医学,1981年第2期.  相似文献   
68.
浅谈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文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前言 21世纪的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应该自觉地承担起双重使命:既要承担起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体育人”的“专业教育”的使命,又要承担起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的“人文教育”的使命。但现在我们却过分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造成了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低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在此再次彰显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9.
中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训练人 口、竞赛体系、训练体制、后备人才管理、选材方法、运动员来源等诸多影响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 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制约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发展的因素及解决方法和途 径,提出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70.
试论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人文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众体育与人文体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总结出随着人民大众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想的转变,体育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塑心育人”的体育人文价值被逐渐认识和开发,进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旨在揭示新时期的中国体育将是“以人为本”的体育。构建新的体育理念,为中国的体育发展方向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