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慈善行业衍生出一种新型的网络捐助形式。网络捐助具有门槛低、传播快、互动强、匿名性、集群性等特点,然而网络捐助也引发关于隐私保护、个人判断丧失、捐助的道德行为向无意识不道德行为转换等问题的思考。对于这些问题,不仅应该在完善慈善法规、建立网络慈善基金会、加强慈善捐助网站审核、设立网络慈善监管部门等刚性方面加强,而且也需要从网络伦理自律等柔性方面来约束。  相似文献   
22.
国内科学哲学界专注于证伪主义方法在确定性理论范围内的分析,而对其在统计推理中的运用鲜为关注.在科学推理中,证伪主义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归纳意义问题.证伪主义在面对确定性理论时,其本身的反归纳性不能解释许多科学推理中的经典模型;而在统计推理中,以证伪主义为方法论依据的显著性检验模型,又面临归纳显著性的质疑.证伪主义方法可行的修正性进路将是引入“真”的概念及其概率分析.  相似文献   
23.
普特南试图通过批判塔斯基的真理理论,批判那些认为真理问题或是通过去引号理论、或是通过真理语义学、或是通过二者的结合已经被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的观点。普特南对塔斯基真理理论的批判指出了试图通过形式逻辑彻底解决哲学的真理问题是不可能的,形式化处理没有任何的哲学承诺,而真理是一个实质概念。真理研究可以有不同的路径,这体现了真理研究的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4.
计算主义的核心论题是,认知是一种计算。认知者及信息人的认知过程与计算模型的运算过程是相同的,亦即"认知=计算"论题。这就需要一个关于认知过程与计算过程的强等价概念。我们应该捍卫计算主义,但是必须进一步克服计算主义的局限。  相似文献   
25.
赛博空间伦理学研究人们在赛博空间中的行为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赛博空间因智能系统的应用引起了复杂的道德选择,从而使道德问题具有了全新的维度。哈姆林克从"人性"出发,用现实生活中的"平等"概念来建构赛博空间的道德性,他的基本假设是人有理性对自己的信念进行批判,从而有能力在赛博空间中展开"伦理对话"寻找符合共同利益的道德。这个假设在应用上是有局限的,我们还需要考虑赛博空间内外行为的差异这个现状,为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修改。我们认为,行为者的信念在一个由其他人设定的现实中受到其他信念的限制,赛博空间中某种交往的条件限制着需要形成这些潜在信念条件的证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6.
延展心灵论题是涉身认知的一种内在蕴涵,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涉身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威尔逊和克拉克的研究策略,是把涉身认知转换为认知延展的形式。为此,威尔逊用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架关系,支持认知的延展。他主张群体也有心灵,个体在组成群体的时候才具有某些心理状态,这就意味着认知的外在和内在资源对等,心灵的意向操作事实上整合了这两种资源。他的社会延展思想,重新阐释了认知主体,为我们理解涉身性的认知加工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7.
28.
师生互信的内涵和作用没有一定的信任,人类就不可能存在于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信任是合作的媒介,是合作的润滑剂。人与人之间先有信任,然后才开始了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育事业问题的严重性估计得很不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之中,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师生互信的内涵所谓师生互信,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不怀疑、敢于有所托付的心理状态。师生互信是双方对彼此言行的认同和信赖,是双方的满意不断强化的结果。一般说来,师生互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知信任…  相似文献   
29.
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基本精神,正是追求宇宙的数学和谐性的思想,它能成功地引导科学家使用数学语言、公式来刻画物理世界的内在奥秘,这是与当今流行的“计算主义”相互呼应的。另一方面,按照系统科学模式重新理解的目的论自然观,则能提供从生物自然界、人工生命到自组织的宇宙的合理解释。毕达哥拉斯主义与目的论自然观的整合,将构成计算机科学哲学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0.
当代博弈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其逻辑和认知基础问题。知识模型的提出,澄清了博弈均衡与认知条件的关系。关于共同知识、共同信念的分析开拓了博弈论分析视野,推进了对冲突和合作的科学理解。从博弈均衡分析到认知逻辑分析、交互主体认识论的发展,表明博弈论的逻辑、认知以及哲学基础的深化,预示它正在成为社会科学的统一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