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现代散文最大的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无不活泼泼地  相似文献   
102.
“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很著名事件。它的著名并非因为事件本身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什么特别重大的影响,也不是什么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可以作为战例写进战争史的军事案例。从它被后世人们不断提及的语境来看,从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或者说人们更愿意从某一意义层面来解读它,发挥它的喻世功能或满足人们窥测历史潜规与明则的语义空间来说,  相似文献   
103.
上古中国哲人造就理想人格的标准,仅从孔孟到汉儒这一学源来说,虽有损益,但核心的价值标准除了更见丰富和完善也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孔子有三达德:智、仁、勇;孟子有四端:仁、义、礼、智;汉儒又有五常:仁、义、礼、智、信。"①烛之武退秦师事发公元前630年,孔子生活于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两者相距一个世纪,用后者的理想人格标准来评说前者的人格形象是否可行呢?我以为是没有问题的。理由之一是,在上古时代,人们的社会实践总是先于理论抽象的,人格行为与人格理想的关系也不例外;二是在《烛之武退秦  相似文献   
104.
《语文报》2 0 0 1年 3月 6日高中版第 370期登载 ,岳泽和先生《白璧微瑕》(以下简称《白》文 )一文指误邓小平同志《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以下简称《我》文 )这个历史性文献中的语误 ,有毛疵之处可以吹求。《白》文例一指误《我》不合逻辑、互相矛盾的第一个问题 ,既有因忽略语境而导致的对原文的误解 ,也有语法和逻辑知识方面的欠缺。《白》文认为“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 ,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 ,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没有别的选择”一句 ,“下野”和“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互相矛盾。理由是 :“下野”是指执…  相似文献   
105.
语文教科书频动及争议背后的制度与课程观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05年中学语文教育有什么热点问题的话,我想新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天龙八部》和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被人教社选作高中语文第四册《语文读本》材料而引发的争议,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在课改政令一声高过一声.应试压力一天大甚一天.文学教育生态每下愈况的教育背景下.这不仅给本来就莫衷一是、首鼠两端的中学语文教育的业内人士以“震动”.而且几乎同时引发了纸质、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的普遍“兴趣”,一时间,真可谓众声喧哗,热闹非凡。这场争论最终会产生一个什么结果——达成学理上的共识、情感上的共鸣.抑或是歧见纷呈、歧而又歧——从某种意义上讲,似乎已不重要,因为无论如何,  相似文献   
106.
每一个考生都想努力做到作文材料新鲜,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和震憾力。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感知、体验新鲜经验和新鲜信息,有意识地在生活实践和课外阅读中仔细地搜集一些新鲜的素材,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