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4 毫秒
31.
榆次一中是山西省教委确定的改革试点学校,其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是从1989年3月开始起步的,三年多来,该校的改革获得较大的成功,硕果累累,成绩显著,远近闻名。首先,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看改革给该校带来的突出变化。 1、从教育教学质量上来看。榆次一中在三年改革过程中,把有效的竞争机制与严格的科学管理相结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狠抓了青年教师的  相似文献   
32.
33.
为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性,实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泛在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和个性化学习,增强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相关性,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论述了泛在学习的内涵,阐述了泛在学习公众平台相关研究现状。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因材施教理论设计了包含学习者层面、教师层面、系统层面和管理员层面的泛在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微信公众平台相关功能模块,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青春语丝     
年轻没有失败,因为它的身后有无数个开始。高云艳(甘肃静宁县仁火中学初三(3)班)  相似文献   
35.
作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形势下,智慧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侧重理念、技术和应用三个维度。本文依照当前研究方向,在乔伊斯等人对教学模式要素定义的基础上,以"四新"——"新技术、新媒体、新终端、新环境"作为模式构建的条件支持,在"四新"视域下完成"四环九段"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并通过案例形式呈现智慧课堂的运行过程,反思智慧课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6.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冲击着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着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方式、方法,深刻的影响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正接受挑战,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不再是教师这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7.
协作脚本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作脚本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定义协作学习过程,明确协作小组成员的角色、任务以及任务的执行序列,减少成员间协作的不确定性,有助于生产性互动发生,已成为促进协作小组有效交互的重要手段。论文介绍了协作脚本的基本定义和分类,详细描述了社会性脚本(微脚本)和争辩图脚本(宏脚本),通过对协作脚本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四点研究发展趋势:协作脚本的结构模型及其设计方法论研究、协作脚本的混合式学习效用研究、协作脚本适应性研究以及协作脚本著作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8.
人口老龄化使得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长期护理事业的发展,给护理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长期护理服务人才,建议采取深化护理教育改革、加强长期护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  相似文献   
39.
协作学习活动结构化用来显性化协作学习过程,使得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改进协作学习的效果。论文以准实验研究方法,探索角色和资源要素结构化对学生知识建构和合作技能的影响效应。采用多层线性建模分析方法,分析小组层次变量及其与个体变量的交互效应对知识建构和合作技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和角色要素结构化均能提高协作学习的成效,但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高校专兼职团干部存在的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和团干部自身特点,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促进高校和团干部能认知存在的职业倦怠,克服职业倦怠,塑造良好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