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对自然界中美妙的景点,人们总是进行发现并别出心裁地加以命名——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说法。由于这生动、形象、引人遐思的创造,那些景点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更加显得栩栩如生。有时还给我们以回味无穷的意味。  相似文献   
43.
【中考原题】 1.阅读短文,完成①一②题。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丰 富而缤纷多姿的。 烂漫的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的 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你可以为春 日暖雨中蔓延的新绿写诗, 夏日的炎阳照耀着含苞欲放的莲 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湖面 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 自然。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 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 譬如在冰天雪地中行走时,蓦然 见到一株灿然绽放的梅花;譬如 在乌云弥漫时,一终耀眼的阳光 突然穿过云层的缝陈照亮地面; 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 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  相似文献   
44.
一组织并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是一种精湛的教学艺术。从大面积看,在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上,最欠缺的就是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所谓教学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教学高潮具有情感性。在教师的演讲之中,在学生的争论之中,在沸沸扬扬的竟读之中,在全力以赴的创造性复述之中,高密度的教学内容,生动的表达方式,群情激动的教学氛围,无一不叩击着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振奋,使他们昂扬,使他们受到非同一船的熏陶感染。教学高潮具有凝聚力。教师的精妙启发,教师的  相似文献   
45.
所谓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类型。课型设计的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教材所设计、所要求的训练目标。 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都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与以前的  相似文献   
46.
47.
语文教学中的“立体型”习题,是区别于那些单调、呆板、机械、没有一点思维强度的简单题型而言的。它的训练效果表明在多方面:通过一次练习,或者对学生进行多侧面的训练和考查,或者能给学生以启发、指点,或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语文教学中设计好“立体型”习题,对于有力地配合课堂结构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创造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结合初中语文教材谈谈我们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8.
余映潮 《云南教育》2008,(10):12-15
(一)《背影》中的“嘱”《背影》中四次点背影,四次写流泪,两次发感慨,这些都是作者的着力点染之处。但文中也不乏精妙的细节描写,词语的选用也有平中见奇之妙,其中的三“嘱”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49.
这是一篇赋。 这是一首散文诗。 这是一个哲理故事。 这是一篇抒写心情的文赋。 这是一篇因景生情、因情入理的抒怀之作。  相似文献   
50.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直接说明、阐述事理,也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或论说道理。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胸怀洒落,人品极高。“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这是一篇借花咏怀、托物言志之作。作者笔下的莲花,不为淤泥之浊所玷污,不因清涟之澄而妖媚,堪称君子的理想境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