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范题】陈毅四请深山高士①初冬季节,气温骤降,一路上,山风凛冽,草木凋零。陈毅轻装简从,策马缓辔。20多里路程。往返了两次,都未见到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②那天,恰恰天降大雪,山野里一片粉妆玉琢,白雪皑皑。陈毅脑海里翻腾着思考的波涛:自从他奉命任新四军军长,率领部队入江苏西南部茅山地区后,由于日寇的封锁,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医药,不仅丧失了战斗力,而且生命危在旦夕;听说茅山深处的乾元观有位爱国老中医,叫辛三仙,采集草药,为贫苦百姓治病扶伤,深受群众爱戴;这次再登乾元观,欲请辛三仙…  相似文献   
72.
在人生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你的人生轨迹。本单元所选课,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五篇课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3.
[教例简述]这是王学东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6期)。此教例的提问设计如行云流水,别具一格。第一组提问:1.粗读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3.这8个字哪两个字最为关键7(德馨)第二组提问:  相似文献   
74.
朱红彪老师《门槛》的教学与唐江澎老师《生命的意义》的教学在课型模式与教学结构上比较相近,大致上是:以诵读为教学的起始,将学生引入课文→由诵读而引起评读,在评读中引导学生品析课文→再读再评,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或作者情感的理解→再将这种深化了的理解通过诵读表达出来。这两节课,课型比较新颖,教学内容开放,学生活动充分,研讨气氛活跃,师生对话平等,有着较为突出的亮点。这两节课突出的亮点是:教师深化教学过程的技巧。在《门槛》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三个关键深化了教学的过程。第一,刚开始评读,教师就敏捷地抓住…  相似文献   
75.
我对阅读教学艺术的研究,主要足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学生学习的层面,重点研究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的内容可用"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12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76.
我曾经研究过文言诗歌赏析短文的各种语言表达模式,主要有:1.整体概说式。2.内容叙说式。3.画面描述式。4.语言赏析式。  相似文献   
77.
年轻语文教师在修炼自己教学本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细节”的问题.从课堂教学来看,“细节”不大可能决定成败,但却往往可以显现出教师之间的“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比如,从课堂教学“有效性”与“语文味”的角度看,以下带“不”的句子都给我们点示了需要关注、需要优化的“教学细节”.  相似文献   
78.
教案,课堂教学的蓝图。好的教学方案,应该是一种创造,“一课多案”就是这样。“一课多案”,指的是教师本人对一篇课文设计多种可运行的教案。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一课多案”的探索,更谈不上有“一课多案”的设计习惯。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到这个方面的研究,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上就开设有《教学设计ABC》这一专栏.其表现形式就是“一课三案”。  相似文献   
79.
【课文品读】 《沁园春·长沙》宇词欣赏集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独立”二字辟空而来,见其笔力的遒劲,而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地。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泳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相似文献   
80.
【课文品读】从课文题目说开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秀美的记游文章,文中之景很秀美,文章的结构布局也很秀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