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教学实践问题重重,新课程改革必须深入推进。新课程实施已近五年,从中学课改实践层面的真实情况看,教学现状与原先制定的改革目标有很大距离,课程理论空前繁荣,教学实践问题却依然严峻。这个结果彰显了一个问题,课程改革究竟要改教学论还是教学实践?如果教学实践问题不是因为教学论出了问题,就不需要换一套话语折腾实践者;如果是教学论出了问题,那么为何新课程理论没有能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2.
问题解决教学操作模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倪娟  李广洲 《教育探索》2003,2(12):19-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问题解决教学操作模式适用的对象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问题解决教学操作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能够较其他教学方式更有效地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83.
倪娟  李广洲 《教育学报》2006,2(6):14-21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理论上看应有许多契合之处,但在实践中由于两者社会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重大隔离。由中西传统的不同实用价值取向,揭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基层实践者各自在新课改中的实际表现,分析社会转型期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双重异化的原因,阐明当前新课改实践中如何定位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两者关系。提供融合中西传统实用价值观的一些建议,为“实用主义”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实用”起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4.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 5 6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访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作分析 ,并提出矫正办法。  相似文献   
85.
对金工实习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工实习在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对金工实习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6.
根据我国产棉区划及棉区的天气和气候条件,分析棉花剥壳机研究的意义;依据目前对棉花剥壳机研究的现状分析其工作原理、剥壳性能,及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棉花剥壳机的参数及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针对当下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新动向,从学生不良的心理动因、教学与考试管理问题,以及不良社会风气等层面剖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并相应提出了控制学生作弊的对策:改进高职人才培养框架与教育教学模式、完善综合评体系统与评价方式、发挥学校育人功能,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深入诚信教育等.  相似文献   
88.
担任了多年班主任,我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轻松多了,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自觉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9.
倪娟  沈健 《学科教育》2009,(4):36-46
理科教育的人文化历程可以揭示当前理科教育变革之基本理念“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之应有要义。在理科教育变革的政策文件与实践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并非指以文科的方式进行理科教育。通过比较中西方科学与人文的不同传统及其影响下的不同现实,可为当前理科教育变革指出适合的人文路径。我国的教育传统与现实决定了理科教育应当肩负科学的人文使命,但此处的人文当是科学精神基础之上的人文精神,在理科教育中强调对科学本质及科学探究的理解、提倡“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重视理科教学中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HPS)等,都是理科教育人文化的具体的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90.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学习,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首先,课前预设不仅要精心细致,还要灵活善变,富有弹性,必须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充分考虑到课堂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隋况,并设计出合理的应对方案,以保证课堂生成的多样胜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